第6课琵琶行(并序)诗海探珠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赏析】这首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由送春而牵动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了,依依为其送别。颔联写“春夕”,极为精粹,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颈联中“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尾联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这首诗情切意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思考】这首诗首联中“送”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6课琵琶行(并序)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贾.人(ɡǔ)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钿.头银篦(diàn)江渚.(zhǔ)虾蟆..(háma)声声思.(sī)东船西舫.(fǎnɡ)嘈.杂(cáo)憔.悴(qiáo)荻.花(dí)湓.浦口(pén)恬.然(tián)六幺.(yāo)水浆迸.(bènɡ)轻拢慢捻.(niǎn)(2)多音字咽呜咽.yè咽.喉yān间中间.jiān间.谍jiàn骑铁骑.jì骑.马qí裳霓裳.chánɡ衣裳.shɑnɡ嘲嘲.哳zhāo嘲.笑cháo二、字形辨认悴憔悴谯谯楼樵樵夫绡红绡销销毁俏俊俏嘲嘲哳晰清晰淅淅沥呕呕吐讴讴歌欧欧洲三、词语释义①左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漂沦:__________。③恬然:_________________。④瑟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欲语迟:__________________。⑥掩抑:_________。⑦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敛容:_____________________。⑨阑干:____________。⑩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漂泊沦落淡泊宁静的样子形容微风吹动草木所发出的声音要回答,又有些迟疑低沉抑郁低声哭泣,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纵横的样子把弦拧紧。促,紧迫四、一词多义(1)数①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②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多次,屡次(2)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③子不语.怪力乱神泛指说话,议论,辩论,动词(3)轻①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②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分量小,与“重”相对(4)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③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姑且,副词(5)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②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③今去西河而泣.,何也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五、词类活用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名词作动词,作歌)②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③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④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作动词,流泪)⑤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六、古今异义①明年..秋古义:___________。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②因为..长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③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今义:指色彩。指第二年两个词,“因此作”之意容貌④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___________。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⑤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方位。⑥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提醒。年龄大了从前、刚才,时间副词在……中心⑦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________。今义:鼓起来。⑧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_____。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⑨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_________。今义:低声交谈或虫鸣或自语。冲出来整理叹息声七、特殊句式①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句)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③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④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省略句)⑤使快弹数曲(省略句)⑥送客湓浦口(省略句)八、名句默写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并序)》)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间关莺语花底滑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唯见江心秋月白九、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少经离乱。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定居香山寺,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中唐___________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__”,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致力于讽谕诗。而其闲适抒情之作,却博得当世与后人的喜爱与传诵。白居易诗歌艺术总的特色是通俗晓畅,自然流丽。通俗而不浅薄,晓畅而不失流丽。新乐府运动歌诗合为事而作2.资料链接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________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______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白居易元稹十、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如何理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句话的含意?【提示】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仅七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来烘托,传达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这两句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用的是互文手法,意为主人与客人在一起下马上船。“管弦”是借代,指音乐。“举酒欲饮”,却无管弦相伴,既写出了离别时的压抑,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作了铺垫。2.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提示】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4.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提示】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①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②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5.如何理解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形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名师点拨】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