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岚(提升把握历史课程的能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升教师整体把握历史课程的能力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姚岚lan_yao5588@126.com2010.11.24一、对教师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思考关于“历史课程能力”在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教学行为、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产生了新问题:忽略对重点难点细节的分析、忽略学习问题提出与探讨的引领、忽略对多种教学资源的挖掘、忽略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忽视学科思想……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关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在课改的推动下,正确认识课程目标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实现教学理论在教与学行为中的转化;全面提升整体把握历史课程的能力;……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一、对教师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思考历史课程能力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构建教育教学课堂实操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关于理论的运用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的两个含义:新信息意义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组和重建)2.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强调形成学习的内部认知结构,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提倡发现学习)3.合作学习理论关于实践过程教育观念(自学、实践)教学设计(立意和新解)教学方式(细节和传承)教学资源(多元和恰当)(适时和整合)教学评价(过程与终结性)自身拓展(读书与交流)这属于应用性的行动研究,而非理论性研究,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之中。关于整体把握历史课程的能力(1)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历史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定位(2)体现在提升专业发展的内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养等)(3)体现在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环节……关于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价值课程——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效益的保证有助智慧课堂的构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掌握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学科专业及学养积累学科——教学资源和策略丰富以科研促教共同发展二、提升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途径实现“四通”(1)在教育理念中的中西之间的融通(2)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沟通(3)在教学方式中的古今之间的贯通(4)在人文学科中的科际之间的汇通——实现承继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提升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途径1.对课程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定位【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和处理有关的历史数据,会从各种形式的数据表格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精神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实现民主和科学是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三、提高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表现课程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定位人历史史实评价历史现象(学习能力)过程方法探究思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走进心灵体验感受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成长学习目标第31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通过图文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了解清朝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认识这些内容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清朝疆域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加深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之情。1、通过图文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了解康熙皇帝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认识这些内容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理解、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感受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所展示的坚定决心和个人谋略,理解重大历史人物个人品质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过了解康熙对待汉族文化和西方科技的态度,形成对历史人物的理性认识和客观评价,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学情分析前期教学状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亚历山大东征)运用历史地图及图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感受战争发展的进程;通过对文字材料的解读和多角度的分析,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解读历史材料、全面分析战争作用的能力;正确认识古代战争在文明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2.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准。空间区域的联系文明融合的方式文明的传承发展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古代文明的交融三、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表现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亚历山大帝国疆域亚历山大东征历经十载,行程万里,直接结果就是在欧亚非三洲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东西方世界联为一体。亚历山大帝国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新时代,它不仅把绚丽夺目的希腊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东方,而且还将沉积于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的智慧载向欧洲。2.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准。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人文主义的复兴)挑战教皇的权威(人文主义的实践)理性之光(人文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联系)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之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三、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表现文革对法制的破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1.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力受到践踏;•2.由于“全面夺权”,司法部门瘫痪,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中国共产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文革对法制的破坏2.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分析学习对象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及具体学情,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育教学相关理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三、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表现【学情分析】通过对课前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在学生所列举的文明交往的途径和史实上大部分是和平往来的范畴,这些知识和经验主要是来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而应重在探讨和平往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在列举文明交往的方式中很少涉及暴力冲突的内容,这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感受到的多是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而对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和不同文明由冲突走向融合则缺乏认识。这样对教学而言,就可以通过多角度问题的设计为本课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较大的探究空间和具有一定深度问题的探究。(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等。)2.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能够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功能。三、整体把握历史课程能力的表现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二、课堂系统三、课后系统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内容分析3.学情分析4.学习目标5.教学重点、难点6.教学方式、教学用具1.课前探究2.导入设计3.结构设计4.过程设计5.学习总结6.评价设计1.学业评价建议2.教学后记(反思)【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学情调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和分析、体验和感悟、交流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分析: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和分析、体验和感悟、交流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为教育传播理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上文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为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并在全课的教学中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同时还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从文明史和文明史观的角度研究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成果。郭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将文明史观蕴含在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分析过程之中,与本学习专题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郭老师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作为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在横向上也相互运动、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是不同地区民族交往的方式等问题,从而全面正确的认识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和传承。)【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将宏观的历史俯瞰和具体的史例剖析结合起来,阐释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是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两大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代文明的交融”这一单元的核心主题。本课在前两个单元分别讲述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和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古代文明交融的基本方式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通过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古代不同文明之间获得直接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文明得以传播,社会取得进步。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在亚欧各文明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着不断的交往,各区域性文明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其重要的体现,并充分呈现出文明交往的结果——传承与扩展。因此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教学目标】运用历史地图、文字、历史图片等材料探究战争与文明交流的关系,认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文明的传播与交融的影响。通过对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世界交往中的文化中介作用的分析和对马可·波罗作为文化使者的贡献的讲述,充分感受和平交往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图文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学会从历史事件或现象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古代世界洲际、区域、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扩展等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是古代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方式难点对暴力冲突在文明融合中作用的辩证理解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二、设置台湾府三、三征噶尔丹和平定回部叛乱四、清朝前期的疆域《康熙大帝》结构设计解决之道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多伦会盟、册封班禅抗击沙俄、签订条约指挥若定、剿抚并行立场坚定、善定制度刚柔相济、善修关系调研定制、先礼后兵个人谋略(能力)天子困境地方割据民族问题外敌入侵皇权不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世界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