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3月11日的《纽约时报》专栏文章里,直接要求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自此,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百名议员的联名信更是把这一事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与此针锋相对,中国政府频频释放信号,表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是政府的一个关键性目标。那么,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呢?从长期来看,维持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就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为源源不断进入非农产业的人口创造就业,而出口是完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二战之后实现赶超的经济体当中,没有一个不是依赖出口完成这一过程的,德国、日本如此,亚洲四小龙更是如此,德国至今的贸易依存度还高于中国。在2001年至2008年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丢掉了出口,就等于是丢掉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河山。但是,出口增长的一个后果是贸易盈余的增加,为了维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必须大量购进外币,释放人民币,其结果是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也就是说,稳定的名义币值并不能阻止本币的实际升值,最终,稳定的名义币值所带来的好处将被国内物价上涨所带来的成本所抵消。自2004年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之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通货膨胀,一个原因是央行的对冲操作起到了效果,另一个原因是我国拥有大量未加有效利用的人力资源。我国有4.7亿劳动力在农村,而且正处在人口红利的最高峰,每2.5个劳动力只负担1个被抚养人口。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被动员出来,抑制了国内工资的增长,并进一步压低了国内物价水平。如果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因素,人民币名义币值低估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6月,人民币名义币值只低估了6.2%,而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20%以上。那么,人民币升值能够挽救美国经济吗?估计不行。首先,中国出口产品和美国出口产品之间没有竞争性,中国生产的东西,美国根本不生产。另外,我国近万亿美元的进口中只有2.3%是消费品,而投入品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大量增加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其次,温和的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对美国进口品价格有多大的改变。根据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邢予青教授的估计,人民币升值1%,能够带动美国进口品价格上升0.3%,对减少美国进口,促进美国就业不会有太多的作用。然而,回过头来看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发现,结构变化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还不足以抗衡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所造成的国内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就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房地产价格和一般物价水平都有上涨的趋势,而流动性过多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最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任务将变得异常艰巨。如果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作为一个政策选项就不是不可能的。另外,今年的出口增长呈现出强劲的态势,2月份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46%,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危机之前发生的用工荒。这些发展为汇率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5-2008年间,尽管人民币名义升值达到21%,但是出口每年仍然以近30%的速度增长。这说明,出口企业有能力消化人民币缓慢升值所增加的成本。政府实施任何政策都会有得有失,就汇率而言,政策选择应该是在长期利益和短期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既然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必然带来人民币的实际升值,即要么人民币名义币值上升,要么国内物价水平上升,一个可选方案就是让人民币随经济增长缓慢升值,同时允许短期波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利于以我为主,在国际谈判中占领先机。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58取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