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内容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清朝时期全图1683年,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占时期。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占台湾,并以台湾作为南进基地,使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人民备受蹂躏。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③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成为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该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①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12月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毛泽东:“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②和平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结束后,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美蒋在合作中也出现了矛盾。毛泽东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四目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1979年中美建交,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对台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叶剑英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①一个中国。(核心)②两制并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③高度自治。(香港、澳门)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①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有代表统治阶级的一种社会制度。“一国两制”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②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和平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③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5.“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了现实。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驾照,普天同庆。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振兴6.岛内政局:主流政治的两大阵营为以国亲两党为主的泛蓝阵营和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泛蓝阵营:①国民党(1894年)②亲民党(2000年)③新党(1993年)泛绿阵营:①民进党(1986年)②台湾团结联盟(2001年)③建国党(1996年)文化台独正常国家决议文正名与去中国化四要一没有以武拒统入联公投台独表现反台独斗争台独外交祖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岛内民意反对台独大陆台商反对台独海外华侨反对台独国际社会反对台独7.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曲折前进。8.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思路:是用经济和文化层面交流来促进政治层面的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的状态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9.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①“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随后,“汪辜会谈”举行(汪道涵、辜振甫)。②“一边一国”。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坚持“台独”,否认“九二共识”,抛出“一边一国”论(一边一个国家)。在此情况下,2005年,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③习近平的五点主张: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蒋介石1889—1975,享年86岁。中华民国第1—5届总统,领导了北伐,领导了两次国共合作,统一了中国。蒋介石是民族英雄。领导了抗日战争,是抗日战争的全国总司令,中共军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形式上受蒋介石的领导。他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的亚洲总司令(包括泰国、缅甸、越南、印度等)。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外族入侵,两次亡国。蒋介石是在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既有内战又有外患的情况下,边统一边抗日的。日军飞机多次到重庆轰炸。枪毙了不抵抗就撤退的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并在报纸上声明:“今后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说与日本和谈的问题,以判国罪论处,杀无赦。”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伤亡300多万,平型关战役林彪歼敌1千,国军歼敌8500人;台尔庄战役国军歼敌1.2万;长沙战役国军歼敌5.7万。上海包围战时,蒋冒险亲临督战,宋美龄在督战途中遭日机袭击负伤。蒋与美、苏、英、法共创联合国,成为五常之一。1943年,在蒋的强烈要求下,西方国家废除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举国欢庆,当时的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蒋及台湾至今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中苏利益交换的结果)。1949年后,蒋对台湾的建设和守卫功不可没。没有独立和接受国际社会托管。中越西沙之战时,蒋积极声援、支援大陆。蒋晚年曾派人与大陆秘商回归事宜。每年元旦,蒋均发表“复国”文告。1975年曾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经秘密渠道向中共发来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陈立夫和谈心切,没等共产党回音,就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毛泽东给予了积极反应。他对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1975年,大陆特赦了在押的293名战争罪犯、95名美蒋特工和49名武装特务,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养起来,愿去台湾的给路费。病榻上的毛泽东在竭尽全力地向历史作着交代。可是,没有等到和谈正式启动,蒋介石就永远地走了。他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毛泽东私下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反复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时而静静地躺著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变成了生离死别。毛泽东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终生坚持亲自写日记,从1917年到1972年,连续写了55年,1972遭遇车祸后因身体原因停止,当时83岁。日记内容既有政事也有私生活,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工作上的败笔、生活上的寻花问柳等。说明他是一个内心光明、心胸坦荡、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生活节俭、律己很严、不屈不挠、意志坚强、敢于向历史负责的人。不像有些领导,日记成为秘书的杰作、集体的智慧。蒋介石的失败,不是其个人的失败,而是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的重大挫折,与国际共产主义兴起有关,即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9.18国耻,到底有多耻》张学良与蒋介石“9.18”国耻,到底有多耻“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下的,而不是蒋介石,蒋成为替罪羊。“不抵抗”是张学良的一惯做法。当时的军阀大多不听蒋的,西安事变(1936)就说明了这一点。开始是张学良对“9.18”事变的误判,后又为了保存实力而将部队全部撤进关内,尽失东北三省。《杜月笙全传》介绍:“9.18”事变后,东北沦丧,张学良备受国人谴责,很多人要求张学良自杀谢罪。1933年,张学良来上海,上海的上层人士都对他避而不见,更有很多人想置他于死地。在这种情况下,杜月笙负责起了张学良的饮食起居及保卫工作。即便如此,仍然被人在住所门口放了一颗炸弹,炸弹旁边附有一封信,要求张学良立刻离开上海,否则第二颗炸弹送来,保教张学良粉身碎骨。杜动员自己在上海的所有党羽、门徒进行调查,发现是号称民国史上“暗杀大王”、“民国第一杀手”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干的。斧头帮以恶霸、奸商、汉奸和卖国贼为敌,以斧头、手枪、炸弹为武器,竟然硬生生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杀出了一条血路,创出了赫赫声名。斧头帮转战大江南北,行踪诡秘难测,从刺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枪击宋子文,到炸死侵华日军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刺伤汪精卫,其所作所为真可谓惊世骇俗。杜月笙出面调解。张学良答应,如果王亚樵不杀他,他愿意提供经费,接济王亚樵的组织。但王亚樵坚持自己是为了民族大义,和钱财无关。他给张学良三条活命之路:要么回到北方,重整兵马,和日本人决一死战;要么返回东北,自杀以谢国人;要么捐出全部财产,购买军火,接济关外的义勇军。这三条路择一而行,如不答应,第二颗炸弹就扔出来了。后来,张学良不得不离开上海,出国考察。张学良军力强大,真要与日军来硬的,东北三省不一定丢失。有中国最牛的兵工厂。属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兵工厂,机器是从德国进口的。有兵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