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猩红热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北京市疾控中心传地所2011.4工作目的(一)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猩红热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二)掌握我市猩红热病原学特点,针对临床的病例诊断开展实验室复核检测,以明确目前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三)确保猩红热疫情及时、规范和科学处置,防止出现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猩红热病例监测监测时间——全年监测点各区县选择辖区内2家猩红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开展猩红热病例监测区县医院名称区县医院名称东城区协和医院(东院)昌平区昌平区华一医院东直门医院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城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兴区大兴区医院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仁和医院东城区(南片)天坛医院顺义区顺义区医院同仁医院顺义区妇幼老年保健院西城区(宣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区平谷区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平谷区妇幼保健院海淀区北医三院密云区密云县医院四季青医院密云县妇幼保健院朝阳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怀柔区怀柔区第一医院地坛医院怀柔区妇幼保健院丰台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延庆区延庆县医院电力医院延庆县中医院石景山区石景山医院门头沟区门头沟区区医院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京煤集团总医院通州区潞河医院房山区房山区医院妇幼保健院良乡医院猩红热病例监测监测对象(1)诊断为猩红热(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2)“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监测内容和数据上报各监测医院每日分别统计就诊病人中诊断为猩红热(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数各监测医院每周汇总数据,每周一中午12时以前将前一周统计的病例数上报辖区CDC各区县CDC将汇总数据于每周二中午12点以前上报市CDC。病原学监测监测时间:每年5月-7月监测单位:与开展病例监测的单位一致病原学监测标本采集和运送由监测医院医护人员负责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并完成《北京市猩红热病例监测信息一览表》(附表2)中的基本信息、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的填写,随同所采集的标本送至辖区CDC实验室。病原学监测采样对象: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采样量:各监测医院每周采集本院报告的全部猩红热(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咽拭子标本和10份诊断为“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标本;若监测医院每周诊断的“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病例不足10例,则全部采集。病原学监测采样方法采集咽拭子标本,(1)直接接种于5%-10%羊血琼脂平板基线处(即床边接种)(2)将采集的咽拭子浸入采样肉汤液中,盖紧螺旋帽,直立试管架上。病原学监测标本的运输采集的咽拭子标本在常温下尽快(2-4小时内),最迟当天(12小时内)送达辖区CDC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标本检测和菌株上送1、各区县CDC实验室接到标本后,立即进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剩余的咽拭子标本在-20℃条件下保存以备复核。2、各区县CDC于每月5号前将上一月分离的阳性菌株送至市CDC。病原学监测结果录入和信息上报各区县CDC完成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录入《北京市猩红热病例监测信息一览表》中,并于每月5号前该表上报市CDC。猩红热散发病例报告、调查和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各地段保健科应对现住址为本辖区的猩红热病例在报告后24小时内进行初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填写《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3)。猩红热散发病例报告、调查和处理病例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天;做好家庭内开窗通风和日常消毒。发病期间禁止上学和入托,避免接触其他易感人群,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猩红热散发病例报告、调查和处理各地段保健科在病例发病三周后进行复访,并完成《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表》中“病例转归与并发症情况”的填写。各地段保健科在完成病例复访后24小时内,将该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信息上报辖区CDC。区县CDC在完成病例复访后一周内,将该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信息上报市CDC。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性质分类(1)聚集性疫情: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5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猩红热病例。一周内,同一班级、宿舍或办公室内,发生3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猩红热病例。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性质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聚集性疫情报告程序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地段保健科和辖区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聚集性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区县CDC并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县CDC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核实后2小时内将初步调查结果电话报告市CDC,在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市CDC。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对于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的疫情,区县CDC应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疫情核实后,区县CDC立即将初步调查结果电话报告市CDC和区县卫生局,并在2小时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市CDC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区县CDC及地段保健科相关人员到达现场调查处理,并在2小时内将结果报告市卫生局,在12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调查处理内容(1)了解和掌握学校及托幼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及教职员工总数、班级数、发病班级或宿舍的分布情况以及环境卫生条件等。(2)对每一名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2),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史和密切接触者情况等。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调查处理内容(3)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明确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病情、所在班级、发病原因的初步印象等。(4)疫情发生前一周和发生后集体活动情况,学校周边社区成员的发病情况等。(5)收集其他可能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如共同就餐、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等。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采样检测1、采集所有病例和10%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填写《北京市疾控系统呼吸道标本送检表》(附表4)后,送区县CDC立即进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2、剩余的咽拭子标本在-20℃条件下保存以备复核。阳性菌株在鉴定后一周内上送市CDC。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控制措施①尽早隔离治疗猩红热病人,隔离期为7天。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也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因传染病隔离治疗的托幼儿童或学生,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②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注意观察其体温、皮肤及咽部情况,对可疑人员劝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③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应加强在校师生每日晨午检制度,对发热、咽峡炎和扁桃体炎的学生应劝其尽早就医。托幼机构在医学观察期间不接收新入托儿童,也不转托、转班。疫情期间避免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④开展健康教育,疫情发生单位应注意教室开窗通风,全校注意日常卫生清洁和公用物品擦拭消毒。(6)信息追踪发生聚集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向辖区CDC报告本单位每日新增病例数。各区县CDC对于新发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和评估疫情趋势,并将每日进程报告上报市CDC。(7)疫情结案和性质判定疫情发生地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的方可结案,由疫情调查处理部门负责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