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概念题1.资本2.原始积累3.雇佣劳动制度4.劳动力商品5.剩余价值6.剩余价值率7.不变资本8.可变资本9.剩余价值规律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资本答:资本是指是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任何形态的资本都具有的共性为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和风险性的特点。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在现代经济学和人们日常使用中,资本的内涵扩大了,凡是能够增值的价值,都被视为资本。2.原始积累答:原始积累即资本原始积累的简称,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它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可见,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3.雇佣劳动制度答:雇佣劳动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其生产,并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的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雇佣劳动制度建立的前提。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4.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2)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仍具有商品形式,但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市场机制仍要发挥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已成为社会的主人。5.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大都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后来资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6.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m/v),或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的加强而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如果资本家雇佣工人总数是一定的,则剩余价值率越高,他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也越多。用M代表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总量,则M=m/v×V=m'×V。可见,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7.不变资本答: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中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一次全部地或逐步地被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增大其原有价值,因此叫不变资本。根据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不变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并不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是不变资本。另外,不同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一般而言,作为投入物的原料、燃料等,一次消耗完毕,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为流动资本;而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属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同,不变资本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是剩余价值吸收器,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8.可变资本答:可变资本是“不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劳动力即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能发生量的变化,因此叫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因为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已被劳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要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新价值来补偿这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货币形式变为劳动力形式,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即比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与不变资本不同,它是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第一次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9.剩余价值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增殖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发展的根本方向,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家用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和改进技术等方法加强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又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因而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马克思发现这个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真正的革命。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答: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提出的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制度内部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①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手工作坊的行东日益富裕起来,终于转化为最初的资本家;而一些帮工和学徒则成为雇佣工人。与此同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破产的行东,最终连同他们的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于是封建行会组织逐步瓦解。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商业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且还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小商品生产者,最终使其完全丧失独立地位,实际上变成了雇佣工人;而某些控制小商品生产者的商人即包买商,则变成了工业资本家。②封建社会末期,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变为单纯的契约关系,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两极分化急剧发展,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成为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少数人发财致富,成为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农村中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产生。(2)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代表了进步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的封建主义制度此时就竭力阻碍和限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主义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①资本原始积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生产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资本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暴力以及广大劳动阶级的苦难。这种变革的序幕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家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育和发展,到18世纪初期和中期逐渐壮大。一方面,以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逐步完成,为资本主义的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