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拓社会建设1、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建设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3、全面推进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若干问题1、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建设1、社会的界定2、社会建设的内涵1﹒1、社会的界定广义上理解有两个视角:――与个人相对: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与自然相对:指整个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狭义上理解: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是指整个社会领域中除去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后剩余的部分。相对而言,经济、政治、文化的含义是确定的: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的活动。政治:国事治理,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国家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来看,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的,也就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组成。那么,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应的“社会”在哪里呢?一个基本思路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最初主要表现为经济生活,随着国家、政党、军队、监狱等出现,才有了相对独立的政治生活,随着文字、文人、理论体系、学科门类等出现,才有了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活。伴随着公共领域的拓展,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事务的增加,社会问题的涌现,社会生活也被赋予了独立性。“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不是横向切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类似由四个圆圈所构成的既有交叉又相对独立的关系。“社会”概念所代表的特定领域,可结合社会建设的内涵来界定。1﹒2、社会建设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广义的社会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广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一致的。青连斌:社会建设,是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结构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狭义的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中的“一位”,同狭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是基本一致的。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理解社会建设的内涵。阿马蒂亚·森:对诸如这样一些重要的事――活得长久一些的自由,逃避可以避免疾病的能力,获得有适当报酬的就业机会,在和平的、无犯罪的社区生活――收入水平常常可能不是恰当的指标。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民生,人民的生计。过去民生问题的焦点在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现在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焦点是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也应包括环保等)问题,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1、教育的重要性;2、教育的公益性;3、教育的公平性;4、教育的创新性。2﹒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重点是改善自谋职业的创业环境,促进自谋职业。万人拥有企业数在国外均达到45—50个,而我们只有8.9个。自2004年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公布两三批新职业。可以预见,我国的职业种类很快就会超过2000个。2﹒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1、改革取向的变化;2、分配公平性问题;3、贫富差距问题。2﹒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1、基本情况2、存在的问题孔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2﹒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1、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2、以农村为重点3、以中西医并重4、明确医疗方向2﹒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于社会管理:一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二是提高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四是培养社会管理人才。关于社会稳定:以改善民生求稳定,以和谐求稳定(应该与能够),以理顺机制求稳定(不用行政管理的办法从事社会管理,防止社会问题成为政治问题)。3、全面推进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若干问题1、深化对社会建设的认识2、制定、完善社会政策法规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4、不断构建人际和谐5、真正激发创造活力6、大力促进社会流动3﹒1、深化对社会建设的认识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大亮点之一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课题是人类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标尺3﹒2、制定、完善社会政策法规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3﹒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根本,人是主体,人是目的。经济发展要适应人的需要、服务人的发展,要把人的尊严、人的发展和人类福祉放在本体地位。埃德蒙·费尔普斯:经济增长的目的并非产出扩张,而是人民的长期福祉。杜青林: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富裕人民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发展中富民,在富民中促进社会和谐。3﹒4、不断构建人际和谐人际交往模式的流变:由诚实本位到诚信本位;由特殊主义到普遍主义;由熟人间的信任到陌生人间的信任。一是诚信,二是宽容,三是欣赏。3﹒5、真正激发创造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6、大力促进社会流动使社会要素流动起来,实现静态社会到动态社会、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全面转型。谢谢大家!请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