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管理左右世界的两大潮流(南师讲略)诸位同学:对于工商企业方面,我是个外行人。找外行人来讲这个题目,实在是找错人了。我以为我是来旁听的,结果反而要我来讲话,事先没想到,也没准备。方才听到你们要谈的是企业管理,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哦!没有,很少,有些。首先我们知道这是个事实,就是科学文明促进工商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泛滥,看起来这是两条相反的路线、彼此也很矛盾,实际上这二者的融会贯通所建立起来适合全世界的经济哲学和制度,才是解决未来人类问题的大潮流。但这两大潮流,现在正影响到世界的变乱,而且变乱下去,还不只是半个世纪、一个世纪的问题,你们诸位要特别留意演变。我再重述一下,一个是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演变,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泛滥。这个世界文化及文明的动乱,甚至诉诸于战争,都是这两大矛盾的潮流的影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个新近流行的名称,现在国内外学这一行的很时髦。我也颇为认真的赶时髦,凑热闹,新的企业管理书籍一出来,我马上找来看。因为我是外行人,看了笑一笑,就摆到一边。里面除了一些表格、统计、作业程序等,还有点实际的用途外,其他许多的理论、构想,实在并不高明,只是浪费时间而已。「管理」是现在的名称,从政治术语来讲,就是「统治」,从军事的术语来讲,也就是「指挥」。目前的企业管理除了工厂物料和产品的管理之外,和我从书本上所了解古人的管理并没有两样。至于我们中国的管理哲学有机会我再讲给大家听。我父亲是旧式社会的读书人,同时也经营了几种生意。家里面有几个学徒跟着师父学做生意,就好像现代的学生读书一样,三、五年之后出师了,也就是毕业了。老板看他很好,便让他当伙计,也就是现在的职员。慢慢地看:这个孩子还不错,于是出资本,叫他到外面做生意,以前的商业是这个样子。现在工商发达,人际关系复杂,人的心理也不再那么单纯。就我所接触的,岛内有些大老板也和我谈过,目前企管上的困难,主要还是一个人事问题。现代管理的人事问题现在工商界往往怕用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刚进来,什么基础都没有,很多地方他还必须学习。但是他的要求呢?要待遇高、要工作轻松。来了以后,一大堆计划、理想,统统提出。而那些计划理想,都是上一任年轻人想过的。在老板的立场要是不采用他的建议,他心理就不高兴,觉得这个老板横竖也不懂。你如果由他去试,等于帮他另外缴一笔学费,这个不得了!外国的情形也是如此。两千万美金买来的理想我有位朋友是美国某大企业的亚洲负责人。他有几十年从商的经验。学历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几十年前圣约翰大学专门注重英文,不分科系,不像现在的大学。因为英文学好了对西方的许多东西就容易了解;等于中国人把中文读好了,拿什么来看都会。这位负责人经常跑来跑去,上个礼拜他从香港回来看我,他说现在公司发生一个问题,青年人一上来都用新理想。去年从这些新血轮的理想计划中,在世界某地区,办了一个化学工厂。那里铺设着一尺多厚的白地毯,豪华、美观、气派。可是一年当中;也没有做出什么东西,两千多万美金就泡汤了。据我所了解,年轻人往往有个通病,就是各种经验还差得远,但却一个劲的要照自己的理想发展。发展下来的结果,则是老板为他们收拾残局。但是一个计划错误,它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啊!说到「经验」这方面,全世界情形都一样。那些学士、硕士、博士,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进到公司以后,就像我刚才讲的,等于是公司缴学费让他学经验。半年一年之后,学得差不多了,就到外面去开小公司了。不像当年的学徒,对商号、老板有一种感恩之情,几年后就算全盘学会了,出去自立门户,也不肯与师傅做同样的生意,把老板的顾客抢了过来。很自然的,大家心里头就有这么一个师徒恩情为重的观念。现在社会大不相同了。这是目前人事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管理的观念需要正名此外,据我所了解,现在的科学分类,巧立名目,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比方说你们这一行,用了一个很漂亮的名称--「企业管理」。一切的政治也好,军事也好,工商业也好,困难的就是人事管理,其实整个笼统讲起来,这个名称也是错的,人事管理在科学的范围里限得太死了,事实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一谈到管理,人就变成东西了,管理就是政治学上的统治。要谈管理只有专断独裁,等于你要听我的,像当年我们对于什么「训练」也觉很不对,「训练」是日本人接受了西方文化用在人事上的名称。动物是可以训练,人可不能啊!我们当年都觉不妥,可是却也流行了几十年这种训练那种训棘。名称不同,关系很大,所以你们提出这个「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拿这个观念来看,在书上是抓不到什么东西的。以整个历史而言,整部人类历史,就是人事管理问题和经验的累积。另一方面,政治历史的变动,便是人事管理出了差错所引起的现象。半个世纪前的青年创业之一我们中国有一个大政治家,也是政治哲学家,比孔子年代稍早,同时比他更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人--管仲。后来把管仲的政治思想等等,作了一个很好的归纳--「管、教、养、卫」。政治上讲管理,但是光管理是不行的,还必须教育辅助。管理带着独裁性,只有对物品,才能单用管理;对人事,单说管理,也太无情了。所以要另外配合教育,乃至和员工福利有关的「养」、「卫」,如此才能有健全的人事结构,才能发挥团结精神,创造绩效。现在随便举个例子,大家会比较清楚。五十多年前,四川还是个闭塞地区,交通非常困难,整个中国大陆的地理形势。由东南沿海直溯而上西北高原,就像步步登天一样,因此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便是这个意思。当时长江水运都是靠木船,逆流而上时要靠一、二十人拉纤。顺水而下则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当时舵手,就是现在所称的驾驶兼领港的,他站在船头,顺流而下,把竹篙向前面岩石一顶,船就转弯了,那是功夫。当年四川有位卢作孚先生小学毕业后,当学徒出身,但是很有头脑。他在青年时期,到处奔走,借了一些钱,在重庆创办了「民生公司」,就弄了一条几丈长的轮船来试试。后来增加了船只、成立了很有规模的航业公司。那时候的轮船还只是旧式的,如果在近海,还有机器和风帆并用的机帆船。在长江、扬子江,有小型轮船。大家都知道,工商业的发展有三件要素--「产」、「销」、「运」。像我们老一辈经商的人,总希望三者兼办。除了自己的工厂外,还希望拥有自己的销货公司,乃至航运公司,都由自己来。这个「民生公司」发展到后来,产运的企业网影响所及,就遍及了半个中国--西南几省。抗战前后,一听到「民生公司」,便有另眼相看的意味。在他公司当职员,待遇并不高,但是很合理。下班以后,职员不准外出,必须留在公司参加补习。因为他自己遗憾没有受过高级教育,深感别人学识不足的痛苦,所以很注重职员们的教育,当然他自己后来学问也不错。慢慢地,公司里开列了各式各样适合各种程度的课程,而且请很好的老师来教。你要念好了,考高中,送你去;考大学,送你去。职员们只有礼拜天才能出去玩。平常公余时间,家里有事的话,要请假才能回去。职员们若是生活、言行上不检点,几个月就请你走路。在这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下,使得民生公司出来的人,很多在财经界居于领导地位。这种管理看起来很严格,可是出来的人不认为严格,反而觉得是一种培育、一种关怀。因此,后来职员们出来创业,对民生公司始终有着浓厚感情。这是一个老一辈创业成功的例子。现代年轻人没有老一辈的生活经验,往往自认为很有感情,也很讲道义,但是在我们老一辈看来,是很脆弱,经不起考验的,一到了现实社会,利害观念就出来了。吃苦不够,耐劳不够,什么都不够。要共事业是很难的,但这也不能怪你们,现代青年毕竟没有受过大环境大时代的锻练。我们这里昨天请一位刘先生,来讲九一八事变,青年人挺身抗日的英勇事迹。他的话很简单,他讲青年人出来抗曰救国,是把脑袋拿下来,放在裤袋里走路,准备随时赴死的。而你们这一代呢?尝过什么艰难、什么困苦?没有一个大洪炉,因此难以造就真正的人才。台湾这个环境在变,大环境也在变,年青的一代,还须准备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领导这个时代。你们现在研究「管理科学」,想找中国的东西,那可多了。那就必须,多看看历史上的政治典范。政治是管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艺术。用之工商界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企业管理和政治并没有两样。现在工商界和政治上,我们发现青年人头脑灵敏度不够,机警也不够,许多事情到了手中一处理,就弄壤了。以上所讲的,大概属于你们拟的第一个题目「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看法」这个范围。我的答案,不知道对或不对。工商伦理?社会责任?第二个题目「谈成功生意人的修养工夫」,这一点还可以谈一谈。现在有个新名称----------道德,叫做「商业伦理」。讲工商业,讲到台湾产品外销的不道德,是出了名的。我一个学生从阿根廷寄来的日记上提到,现在阿根廷要挖苦一个人就说:「你是台湾东西吧!?」你看这句话有多严重,中国人的面子都丢光了。我这个学生在那边真是痛苦极了。尤其是国内的流氓,到了阿根廷还是照样地抢人。绝的是,黑人、白人、墨西哥人他不抢,专抢中国人,也杀中国人。这真是不可理喻了!那么国内工商界在外面有没有招摇撞骗的情形呢?我想在座诸位都知道,的确是有的。像我们以前做生意,是以招牌为重。比如我里头穿的汗衫,要穿坏了,便请托在国外的同学,指定要这个牌子的,这是一百多年的老招牌子了。是贵一点,但是穿起来耐久,而且非常舒服,一百多年的老招牌的确有他的道理。现在我们上街,看到什么「苟不理」、「老大房」的,这些个招牌已经百把年了,这也是商业信誉的一种表现。现在不然了,尤其是工商界的外销部门,往往第一批一定好,第二批就差了,第三批退货。许多年轻人做生意,心里想,管他的!这一批赚了再说。这样一个不讲信用、不负责任的国民道德,有什么办法呢?但是现在许多国家,也都走上这条路,这便是世界性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是受到一种经济学说影响的结果。比如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一出来,固然带动了三O年代、四O年代的经济发展,但是,在非经济的因素上却产生了莫大的流弊,比如说:「消费刺激生产」,东西用得愈快愈好,产品做得扎实而耐用,似乎不是绝对的好事,于是变本加厉,今天偷一点工,明天减一点料,商业道德不知不觉受到腐蚀。事实上,这还不纯粹是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而是整个物质文明畸型发展的结果。传统工商道德-------勤俭依我们从小的习惯,什么盒子都舍不得丢,什么东西都觉得有它的用处。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惜福」的观念影响,有一句名言:「量己功德,思彼来处。」正是老一辈对物资利用的心理想法。所以遇到搬家的时候,废物一大堆都舍不得丢,现在则尽量的丢,只要用得差不多,就丢!反正便宜不在乎,就是好东西也白白浪费掉。这种基本心态的不同,事实上也牵涉到经济思想的问题。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里,所谓「童叟无欺」、「不二价」,那是天经地义的名言。但是你现在到衡阳街的绸布店去看看,只要你挑了几块料子不买,店员的脸色就沉下来了。以前老式的店面不是这种样子,客人进来便很客气,看了半天你不买没关系,还送你送到门口,陪个笑脸,说:「对不起!没有东西使您满意,欢迎您下次再来。」虽然肚子里一股气,脸上依然笑咪咪的,甚至还拿烟倒茶的。现在不然了,你一进门,就看到店员一副爱理不睬的样子,你要他多拿几次东西,那个脸色态度之吓人!真有望之气馁之感!由小观大,这反应出我们整个国民道德都成了问题。所以不仅店员们如此,几乎每个公司行号、政府官员,服务态度都有待研讨。这又牵涉到整个国民基本教育了。所以,你们不要只谈「管理」别人,首先从自己修养好,,也就是要先「管理」自己。真正做生意有个原则--「和气生财」。我经常和同学说,要常常学习笑容可掬的样子,不要一见面就一副讨债的面孔,好像人家欠你多还你少似的讨厌相。像中国传统鄉下出身的人,路上随便碰到什么人,都会点个头,打个招呼寒喧几句。譬如目前的美国人、英国人,出门遇到谁,总会讲一声「你早」、「你好」。现在我们这个礼义之邦的人却不打招呼了,街上谁碰到谁,彼此如同机器人,眼睛动都不动。这好像是个不相干的小问题,但却代表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值得注意。第三点,谈「现在工商业的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大了。现在外国工商业的大老板背后都是在玩政治。美国的总统,那个不是工商业支持选上的。教他上台就上台,要教他下台就下台,都是几个大企业在幕后操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