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公路设计理念长沙博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李文波摘要:结合“人性化设计”“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具体设计工作中的体现,探讨分析公路设计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理念与提高设计水平,并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与部署。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公路设计创新理念在公路设计工作中,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一、我院公路设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及不足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前提,是工程管理的龙头,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不仅影响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还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可以说,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建设成果。设计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投资数额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院设计工作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保证了公路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主要表现在:2——资质成功晋升乙级,设计队伍不断壮大。在以“着力培养和引进技术精、业务熟的专业技术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把我院建设成为公路管理局的一个人才库”的思想指导下,我院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经过长期的培养与锻炼,现已在实践中脱颖而出,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公路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不仅成功推进了我院的资质升级,更为公路勘察设计界建成了一支生力军,为实现公路事业与人才的和谐发展铺就了希望之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设计手段日益丰富。我院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测设方法和技术设备,不断扩大与兄弟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购置了先进适用的设计软件。设计文件和图表做到CAD出图,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设计手段和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以我院参与设计的长沙金洲大道项目作为设计示范工程,在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设计中高度重视环保与动态跟踪,应用“珠链”景观设计理念,使公路上一系列贴近自然的景观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突出公路的功能设计,从而使设计成果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整条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给道路使用者以独特的视觉感受,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第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公路。3——质量保证体系日臻完善。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效率不断提高。完善了“一校三审”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质量明显提升。但我们也应看到,与大院及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院设计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设计理念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考虑工程本身、专业内部要求较多,从全社会、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较少,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不足,对自然尊重不够,工程大挖大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用心”设计不够,设计“制作”多于“创作”,有特点有特色的设计少,套标准图等照抄照搬现象较多;在技术标准指标掌握上,机械或保守地使用,不能因地制宜,生搬硬套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项目中,地质勘测深度不够,而在某些专业设计中又趋于保守,在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上缺乏内在动力,创新意识不强。灵活创新思维还很缺乏,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克服,逐步完善。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设计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4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而在公路建设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则必须首先在勘察设计工作中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谋划发展大计。在设计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把更新理念这个源头性、前提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不仅专业技术人员要把新的理念贯彻到业务工作中去,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用新的理念指导公路建设。要通过新理念的确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真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新的历史时期,公路设计行业要将公路建设工程,作为落实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示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贯彻“安全、舒适、环保、美观”的建设方针,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而这一思想具体落实到设计工作中,则必须做到“五贯彻,五确立”。第一,贯彻人本理念,确立安全至上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公路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建设就是发展”的传统观点,坚持把“用户需求置于公路工作的核心”,树立“用户第一,行者为本”的新理念,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5展,作为交通工作的最终目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着力点,则要把满足人的出行需要作为根本,在施工细节之处,体现对人的关怀,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注重公路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如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引入“分段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地形设计不同的行车时速,既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又让驾驶员开起车来更加便捷、舒适。同时,在工程设计中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努力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第二,贯彻和谐发展理念,确立努力建设“两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首先,要坚持公路与自然相和谐,确立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离不开环境与资源的支撑,对自然环境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公路建设经常遇到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这些区域,对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当建设资金受限时,往往压缩前期的环保投入,最终6导致生态失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期损失与长期影响。今天,我们要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如在设计工作中转变公路选线理念:由“选线地质”转变为“地质选线”;由线路服从构造物转变为构造物服从于线路;由被动地质改造,创造人工景观,转变为主动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把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结合起来,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设计生态路和环保路,减少交通公害,为人民创造秀美清新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享受现代科技和文明带来的实惠与便利。其次,贯彻可持续发展,确立资源节约型的理念。有限的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在公路建设中,对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公路建设是线性工程,规模大,对土地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一些地域内有限的通道上进行合理规划,本身就是开发和节约国土资源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公路建设决不能以浪费土地、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无论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适当超前与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做到“三个合理”。一是合理利用线位资源,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避免重复建7设或工程衔接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标,不片面追求不符合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的高标准,不建盲目追求政绩的形象工程,不搞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三是合理确定建设方案,能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的不要新建,确需新建的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良田。第三,贯彻质量优先,确立群众满意的理念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一个高品质的公路工程项目,不仅是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是结构安全、经久耐用、外表美观的优质工程,还应当是公众认可、使用方便、人民满意、有高水平服务质量的社会产品。如果社会公众得不到便利、有效的服务,不能给予认可,就称不上是好工程。所以,我们不仅要站在交通行业自身的角度去搞工程设计,体现公路特有的线形美和工程结构物的建筑美,体现精细的工程质量要求,更应站在行车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公路。过去,受勘察手段和设计技术的限制,部分设计项目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需求,特殊地区和特殊情况没有特殊处理,以至于在设计原则掌握上出现一些偏差,影响了沿线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公路建设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的发8展要求,从实际出发,尽可能体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公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村镇和环境敏感建筑物,尽量避免由于公路阻隔影响居民往来、农耕和水资源利用,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安置,并要充分体现国家安置补助政策。农用通道要保证排水通畅、使用方便。大力提倡公众参与,增加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透明度,是减少工作后遗症、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措施。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沿线群众的意见,使公路建设贴近大众需求,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这有益于完善设计方案,有益于保证后期建设的顺利实施。第四,贯彻合理选用技术指标,确立设计创作的理念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地理地质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为保证公路交通网的畅通,需要有全国性的公路技术标准的规范。但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规范,切忌不分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照抄照搬。要加强总体设计工作,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不同地理条件之间的发展差别和不同情况,坚持针对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的特点,尊重每一个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满足安全性、功能性条件下,通过对工程方案和技术经济进行优化比选,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地质形态,需要建设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公路工程项目。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公路和桥梁9实践形式最丰富的国家。这些都给广大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舞台。只要用心设计,精心创作,就一定能够设计出、建造出一大批有代表性、有特点、有风格的精品项目。因此,设计人员要树立设计创作理念,变设计工作为设计创作,把设计产品变为设计作品。要大胆创新,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指标,精雕细琢,抓住重点,突出功能实效,以“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为目标,在“精、细、美”上多下功夫,高度重视线形、结构以及每个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同时,要以追求自然、朴实为导向,强化景观设计。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和特大桥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景观,凝聚着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辉,往往会成为一个区域的风景,成为一座文化丰碑。公路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当地自然及文化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突出自然,使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达到完美的结合,成为经得起历史和社会检验的优秀品牌。第五,贯彻全面统筹的思想,确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局部最优不等于系统最优。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抗疲劳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实现公路使用寿命更长、环10境更美、行车更舒、投资更省的总体目标,推动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过去,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设计阶段对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考虑过多,忽视了由于先期投入不足,增加了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忽视了由于养护设施设置不当,不能应对突发性公路灾毁和保证施工作业的不阻断、不拥堵,降低了公路服务水平,并由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由于先期投入不足,造成工程使用寿命缩短,大修提早到来的例子屡见不鲜。要确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