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精品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入•在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中有这样一段夜半访谈。一位来自台湾的女记者问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作家?”“苏东坡”“他的作品,您最喜欢哪几篇”“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您说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么”“对”先生紧接着写到“我心里立即为苏东坡感到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教学目标•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作者生平诗:文:词: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故宮博物院藏书法欣赏苏轼《赤壁赋》墨迹书法欣赏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市武装部长兼民兵副团长,但“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苏轼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因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关于苏词1、欣赏朗读,注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2、学生齐读课文。(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有气势。)感知初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题目解读•“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整体感知•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作者观了何样之景?写了谁人之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明确:上阕:观赤壁之景•下阕:写周瑜之事•抒发:?精彩鉴赏读上阕,思考:上阕具体写了赤壁哪些景观?试抓住关键的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明确: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穿:惊:拍:卷:夸张拟人比喻雄奇壮阔,气势磅礴江山如画视觉听觉岩石奇形怪状山崖陡峭高峻江水之汹涌惊涛力度之大波涛气势之大精彩鉴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立的山崖散乱地直插云霄,惊涛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这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这几句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精彩鉴赏•读下阕,思考:•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有为威武英俊儒雅潇洒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怀古片段分析原句形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苏轼内心解读周瑜苏轼建功年龄34岁47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人生幸福美满屡遭不幸怀古伤今•采用映衬的写作手法。•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在赞扬周瑜的同时,又感伤自己,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种理解是和全词一脉相承,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人生态度•旷达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学会旷达,我们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归纳总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小结豪放词的特点:1要有壮阔景(描绘壮丽之景)2要写英雄事(刻画豪迈之人)3要表功业志(抒发壮志豪情)作业•背诵这首词,仔细品读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预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结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诗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苏轼的旷达情怀?拓展阅读“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怀古诗词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典故。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3、品味技巧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本词艺术特色: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知识总结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②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故名。东晋太宁二年(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1)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的伤感。(2)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拓展•(1)昔盛今衰•(2)A今昔对照。东晋时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作者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感伤。第一步:寻找连接点(昔-今)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古伤今B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深沉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丛生的野草、西下的夕阳等凄清的景物中。这样更深沉含蓄。拓展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拓展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