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1.含蓄句2.技巧句3.结构句4.主旨句高考常见提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第三种提问方式也可以归结到“赏析散文的技巧”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含蓄句(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相关语境: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关键词语答: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小结解题思路:(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2015·北京卷第25题,文本《说起梅花》见第136页)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2015·四川卷第18题,文本《太湖碎锦》见第133页)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答: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技巧句(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时间怎样地行走》相关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分析: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结合语境,哀叹的是时间的流逝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手法第二步“还原”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第三步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小结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2016·天津卷第17题,文本《在母语的屋檐下》见第134页)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答: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⑭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二、(2015·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考试第14题,文本《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见第142页)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答:选取村庄这个代表性事物,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村庄衰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村庄被遗弃的痛惜;句式灵动活泼,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结构句(在文章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答:①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②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第一步找准位置第二步对应分析第三步组织答案小结解题思路:(2016·江苏省泰州中学质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2.文章开头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答:它是全文的总领句,呼应题目,引出下文;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赞扬麦子和农民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2016·江苏省泰州中学质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4.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内容上:插入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4.主旨句(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主题句)(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答:①祖屋具有灵性,也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②祖屋的主人,对祖屋与故乡、亲人与亲情充满思念与不舍。③人与祖屋息息相通,对逝去的岁月与事物都充满思念。第一步理解字面意思第二步概括文章主旨第三步组织形成答案小结解题思路:(2016·江苏省苏北四市期末调研第15题,文本《人生树下》见第225页)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答:①我们没有了树,犹如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②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③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④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这四点概括了本文的主旨)第一步分析句子第二步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第三步组织答案总结解题思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找关键词语看修辞手法全面作答不漏点(分点作答)(手法)+表层意+语境意(情感)注意: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