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课后题及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同等学力过去已近4月,回想经济学考试,感慨万千!09经济学,是一次颠覆。社经首次分数降为21分,始终不变的20分货币升为24分。西从27分经降为25分。只有财政和国经乖乖地延续着规律。分值变化虽然不算剧烈,但是彻底改变了格局。考试打破了07、08年似乎已经成形的新模式,那就是:社经大题+名词23分、货币双简答+双选择20分、西经挑大梁27分、财政国经各15分。实在太意外了!社经教材大规模的更新,内容刷新率超过30%以上,太多的迹象表明,09经济学大题非社经莫属。货币也增添了一些大题的素材,但是引人注目的并不是金融体系。回想起08的金融风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实考得其所。然而,学子们仍然沉浸在社经的大量新鲜段落上,包括本人。本人这次考试的策略是:社经强攻,西经只攻计算,财政只攻名词和简答,国经有选择的全面开花,货币主攻简答兼攻可能性大的论述(同时抓篇幅较长的名词,以防简答)。货币事实上也准备了很多论述,但是几乎只放弃了金融体系,因为觉得“太理论”。因此,货币是这次彻底失败的一门。选择拿下4分后,论述完败。总共拿下24分中的10分左右。挽救本人的是社经、财政和国经。这三门都拿下了简答和名词的绝大部分,只是在选择上失去4分。总共拿下51分中的43分左右。至于西经,是本次考试性价比最高的一门。事实上,除了首遍通看,西经仅仅看了计算题,而且只是教材上的区区十几道,没有背过任何内容。很幸运,选择和名词都拿下,其中名词答的竟然后书本几乎一致(理解力还不错嘿),而计算题应该也能拿下半数以上分数。总共拿下25分中的18分左右。最终,我的分数定格在71分。总体而言,这就是真实的考试复习水平的反映。10年的考试已经变的不可捉摸,学子们几乎失去了方向。但是,任何考试都是有迹可循。我们依然可以辨别出经济学考试的脉络。我们一门一门分析。从性价比分析,并且包含了风险。完全没有风险的复习应该是五门的名词、简答、论述全背,即使去年刚刚考过的也不放弃。第一门,社经。社经必须是毫无保留的背诵,这是非经济学专业学子的命脉。即使经历了09的痛苦,社经依然是拿分的可靠途径。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社经历史上除了类似政策目标和手段反复出现在各个题型中以外,从未在任何一个题型上出现过重复。因此,从概率上考虑,放弃09之前所有已考题目并非高风险。社经不可抱侥幸心理只攻少数可能性大的题目,社经一失,大局不稳。第二门,财政。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位,是因为从以往规律看,财政是费神最小的复习科目。它总是老老实实地考着名词、简答和新题型选择。财政从不刁钻地在论述里抽取简答或名词,也从无可能考论述。所以,只要老老实实把并不算多的名词和简答搞定,基本可以锁定大部分分值。并且,财政的简答历史上只出现过01和08一次重复,而08属于历史上重复性最高的经济学考试,名词也是在05和08出现过两次重复罢了。所以,财政只攻名词和简答,大胆放弃论述以及考过的条目,风险并不大。第三门,货币。货币现在已经跃居为分值第二位,我们并不知道10年它会怎样。我只能说,04年是货币最后一次考名词,此后五年从未出现名词包括09,但是货币会从名词中抽取一些长篇幅的作为简答,所以简答中新出现的和篇幅较长的要多加注意。07的泰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至于09未考的简答,还是要作为重点强攻,简答的重复性也不高。论述,必须的,也要强攻,并且论述历史上从未有重复或交叉。其实,货币出论述是好事,因为它的简答经常是抽取式的,而论述还是比较老实的引用原题。第四门,国经。国经是大部分人头疼和放弃的对象。但我不认为国经是这样的不堪。事实上,国经的规律无非是偶尔从简答里抽名词,经常从论述里抽简答或名词。国经虽然繁杂,但是它的论述还是很小心地避开那些让人头疼的东西,从来不考!它的简答总是抽取那些相对篇幅简短,内容不涉及复杂公式和图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来源,要么就是简答本身,要么就是有规律地从论述里抽取理论性比较强的东西,比如某理论的内容形式啊之类,大篇幅的分析从来都不出现在考卷上,包括抽取。如果还是头疼,在后面的复习内容上,我会逐题抽取。第五门,西经。西经占分最大,我还是把它放在最后一位,理由就是性价比。如果只看书本,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包括的文字简答,都不一定能有一个固定或者完满的答案。而且,西经篇幅巨大,背诵内容让人崩溃。如果前四门能够做到89不离10的话,西经不如这样来:计算题强攻,并且与之有关的文字内容顺便拿下。其它内容通看不背,尽量理解,理解不了的放弃,无非是一道选择或名词罢了。西经如果考简答,那么,一切都彻底乱了。。。。。。罗嗦完五门科目的应试分析,接下来,就把各门课后题内容奉献给大家。其中,带星号的内容是指考试概率很低的内容,有时候不是整题,而是某题中的某部分。第一门:社经。导论一、简述题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传统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由于这种范式既没有完整地体现马义经的精髓,也无法应对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改革开放以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感到了原有范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中方法论上的缺陷非常关键。也就是说,在探讨市场经济的社义制度基础时采用的是马义方法论,在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时采用的是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两者之间处于割裂状态。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假设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时,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互相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它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马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形成社会力量的各种社会整体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但决定个体利益的内容,还决定它的客观形成机制。因此,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应该是经济人,而应该是社会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义经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1.坚持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说,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而不是让现实适合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回答所隐含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反思理论本身,直至根据现实修正理论。2.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适应时代要求的经济学创新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应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应排斥完全抛弃理论的经验主义。3.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把马义经或者西方经济学教条化,都会导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走入死胡同。4.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5.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6.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二、论述题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第一,市场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通行的是等级规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让位于产权规则。第二,工业化。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我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演进的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这个过程。第三,国际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走上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直到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的国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除了继续关注生产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外,更加关注一个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义经、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以改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索,提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2、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判断改革成效的标准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3、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经济日益获得了它固有的性质和特点,开始表现出它的顽强的生命力。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二、简述题1、简述马恩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999年)马恩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在基础上对生产进行有意识的社会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是由私有制造成的,因而消灭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才能为建立一个以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新社会创造现实的基础。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不复存在,将实行“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分配”。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发展阶段。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原则;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意义。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索,提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