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暨二期数字图书馆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二、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二期暨数字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路和新吴塔寺路交叉口,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德国KSPEngelundZimmermann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于2008年9月9日正式面向公众试运行。读者中心出入口位于东侧,面向中关村路。学术交流区的出入口位于图书馆的北侧。办公职员出入口位于图书馆的西侧。地下车库和地上停车场位于图书馆的西面,该处也是货物运输的区域。图书馆三面被水池所环绕,将其与外部场地分开,形成了建筑本身的领域范围,意味着图书馆在玄道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建筑退界于城市道路,外界面和其他建筑物构成一条直线,使整个图书馆建筑群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们清晰地划定出面向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地边界,并且使现有的街道得到了延续。图书馆建筑简介•图书馆外部形态设计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外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展的形态。建筑由五个部分组成:基座、楼梯、柱、屋面、庭院。图书馆东西方向长约120m,基座区宽约90m,屋顶区宽约105m-120m,屋面与底座部分长宽向呈交叉状布置。大楼屋顶高约27m,基座顶高约9.2m。图书馆模型图书馆结构图书馆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基座内的传统阅览室•玻璃幕墙胶阶段的读者大厅•悬浮屋顶处的数字图书馆平面立面立面主要采用了石材、钢和玻璃三种材料。色彩较深的石材用于基座,带给人一厚重沉稳的感受,基座三面被水池所怀抱,中间部分采用玻璃和石材结合的双层表皮形式,玻璃在里,石材百叶在外。这种做法,一方面是防止阳光直射入图书馆,避免对书的损伤;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进图书馆的光线更加柔和自然。屋顶部分采用钢和玻璃作为主要材料,面向主要干道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塑造其开放的姿态,深远的檐口出挑也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味。细部结构剖面结构图书馆共有8层:地下3层,地上5层.整体结构分为沉稳的基座部分和4、5层的钢和玻璃结构部分。钢和玻璃部分搁置在基座之上,称之为“层面部分”。在屋面和基座之间是玻璃幕墙。中心大厅位于大楼中央,从地下一直延伸至地上五层。中央大厅东侧布置有扶梯和楼梯,是主要的交通核之一。每层都中心大厅周围都布置有阅览室。地下一、二、三层为书库区、技术设备和内部业务用房。图书馆内饰照片(一)图书馆内饰照片(二)报告厅镇馆之宝——《四库全书》作为“镇馆之宝”的《四库全书》,让图书馆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功能外,平添了展示中国悠久文化和珍贵历史遗产的功能。本方案将它作为整个图书馆的点晴之笔,设在中央大厅的最重要位置并占有两层高度,逐层扩大的中庭让读书的人们从任意角度都能欣赏到它,而它的书架和装书的木盒因其统一有序且富于节奏感的外观而流露出建筑之美。建筑物地下三层、二层为闭架书库,地下一层的中央部分是阅览区,也是中庭的底面,《四库全书》展示窗,在其中轴线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人们在浩瀚的书籍和《四库全书》展示窗的围合中埋头学习,不禁令人联想到学者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挖掘着无穷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