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前言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不安全食品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进食不安全食品导致亿万人发病和死亡,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食源性疾病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个人、家庭、社会、商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2003年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食品安全决议》中,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新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之最第一百二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第一百二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第一篇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第二章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一、细菌(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1、营养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2、温度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3、时间在合适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到数以百万计的数量。由于大部分细菌使人致病需要有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4、湿度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的水构成的。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易变质。5、酸度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大部分食品都属此类,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果蔬等。6、氧气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一些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致病菌属此类)。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二、病毒病毒不会在食品中增殖,上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不都是病毒生存所需。病毒通常只需极少的数量即可使人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可以灭活食品中的病毒。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三、寄生虫人感染寄生虫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低温冷冻或烹饪时彻底加热食品均能有效杀灭寄生虫。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以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原则。一、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这些食品有些属禁止供应品种,有些则可通过适当的加工去除毒素后供应。(一)河豚鱼河豚鱼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发生中毒后的死亡率高,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需要指出的是,“巴鱼”也是河豚鱼的一种,同样禁止经营;河豚鱼干制品(包括生制品和熟制品)也不得经营。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二)青皮红肉鱼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会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毒。由于组胺的产生是因鱼体腐败引起,因此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新鲜,防止组胺产生。(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集体食堂加工单位因使用大锅可能导致烧炒不透,不宜供应这些豆类。(四)生豆浆生豆浆也含有毒物质。预防方法是将豆浆煮透,尤其要防止“假沸”,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五)野蘑菇野蘑菇中的部分品种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采购、不食用野生蘑菇。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二、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有机磷农药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选择未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2、蔬菜粗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l分钟,可有效去除大部分农药。(二)瘦肉精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2、选用带有肥膘的猪肉,猪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三)亚硝酸盐1、亚硝酸盐外观与盐和味精相似,故应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制作肴肉、腌腊肉要用到亚硝酸盐,餐饮业应尽量不制作这些食品以免误用;如必须使用则应严格保管,使用量不超过0.15克/千克,使用时搅拌均匀。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2、尽量少食用暴腌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这些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四)桐油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油。2、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食品加工用油使用前应闻味辨别。(五)贝类毒素1、贝类毒素中毒的表现根据毒素的不同可有多种,部分种类的毒素可导致死亡。2、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经营国家明令公告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的织纹螺。(六)雪卡毒素1、雪卡毒素存在于珊瑚礁附近觅食的鱼类(也称作珊瑚鱼)体内,常见的包括东星斑、苏眉、老鼠斑等。2、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时间清来源;不供应珊瑚鱼的卵、肝、肠、头、皮等部位,这些部位雪卡毒素含量较高。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使食品不会在加工操作过程中混入异物。第二章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本章的内容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相当多,食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变得不安全,这些危害因素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大多数食物中毒是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点。(一)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因食用中毒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国外也称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大多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占大多数),少数由食品中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二)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有些食品特别适宜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和产毒,这类食品被称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三)危险温度带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规定为10~60℃。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议以5~60℃作为危险温度带。(四)中心温度即食品(包括块状食品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中心温度可用中心温度计测量。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五)交叉污染通过各种途径使食品受到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的过程,细菌引起的交叉污染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六)清洗和消毒清洗:用清水清除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七)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原料:供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半成品:经初步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制作的食品。成品: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又称即食食品)。成品包括熟食品和即食生食品(如水果、生食蔬菜、生食水产品等)。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下是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种常见原因。其中交叉污染占50%以上,是最为主要的发生原因。(一)交叉污染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加工操作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就可能使成品受到致病菌的污染:1、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2、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3、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二)从业人员带菌污染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从业人员患病后仍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三)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的食品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能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四)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贮存温度、时间如控制不当,食品中的细菌就可能大量繁殖。较易发生此类问题的情况有:1、冷藏设施不足或超负荷。2、供应宴席时冷菜提前切配并放置在专间。3、盒饭加工后在常温下较长时间保存。4、食品冷却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五)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再次受到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发生最多的食物中毒,其预防原则具有共同之处: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杀灭病原菌。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1、保持清洁·保持砧板、刀具、操作台清洁。·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保持手的清洁。·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2、生熟分开·处理冷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