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本项目位于陇县县城新建路以西,宝平公路以北的平坦耕地上,建设占地面积20358平方米(含代证路),东西长约117米,南北宽169米,179米不等。建设规模为260张床位。总建筑面积19353.6平方米,其中门诊楼6617平方米、住院楼8023.6平方米、医技楼3288平方米、锅炉房225平方米、食堂及附属用房1200平方米,项目均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3.6米至22米不等。项目总投资万元。拟建场地周围无其它建筑设施,环境安静、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1、《中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用建筑部分);6、《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6JJ37—90);8、《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建标110—2008);13、《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BJ61-48-2008);14、《陇县中医医院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3月稿);二、规划原则1、功能分区,本设计的总体功能分区为:入口停车广场区、医疗住院区、后勤服务区。医疗住院区由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三栋主体建筑组合而成。食堂、锅炉房等附属建筑在场地后院独立设置。组合后的主体建筑除道路外均为绿化用地,使建筑与绿化、人文与绿化有机结合,为医院的就诊和住院医治的病员,提供一个适舒的就医、休息和疗养环境。2、人性化空间,在总体规划过程中,力图体现园林式和人文生态的医院空间,主楼两边的成片绿化空间及周边的绿地空间相互贯穿,在庭院及绿化空间的调节下,使整个医院更有宁静,又有人情味,使入院就医的病员患者既得到医药治疗,又能得到精神和心理上安慰的双重疗效。3、可持续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优其是我国的中医事业的发展,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规划上考虑了发展的余地,以便适应中医事业发展和应用的要求,使医院总体布局井然有序。三、规划布局门诊、医技、住院楼为中医医院的主体建筑,设计中将其三栋建筑组合而成,前为门诊(急诊位于门诊一楼,另设入口),住院楼与其平行布置,中间以医技楼竖向连接组合,设置在总用地的中间位置,与中轴线对称布置,体现“中”字,与中医相呼应。节约了用地空间,又为使用功能提供了方便,使医护人员与病员,人流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和穿插,主楼又有良好的朝向、通风、日照、卫生、隔离、防护均俱佳。主楼前在大门入口设收发及门卫,中心为广场,广场两侧为停车场。院区北侧为二层附属用房,一楼车库、药库,二楼制剂及职工病员食堂等。锅炉房设在院区西北角,东北角设污水处理及固体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四、交通及人流组织安全疏散为了保证中医医院的安静及安全,院内严格按照人车分流,环形通道结合绿化与次入口相连接,避免了人车、人人相互干扰和穿插污染。绿化空间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避难场所。院区道路宽度6.0米,以满足消防车辆及正常使用。五、绿化设计:门诊楼主立面正对城市主干道,为了给人们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沿主楼东西两侧,结合陇县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点缀院区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道路两旁的绿地种植常绿灌木,使得院区自然又不失整洁的感觉。停车位采用地面铺装植草砖的绿化停车位,并在停车位之间设有树阵,这样以更好的改善周边环境,并利于环保。六、管线平面综合:本工程有七条室外管线: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热力管、电信电缆、电力电缆和路灯电缆。各专业管线依据城市市政管线提供的规划预留口的位置与其相接,上述管线在平面综合时,尽量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和间距规定,以保证陇县中医医院的正常运行。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中医医院规模:260张床位2、总用地面积:30亩(约)3、总建筑面积:19353.6平方米其中:门诊楼:6617平方米住院楼:8023.6平方米医技楼:3288平方米锅炉房:225平方米食堂及附属用房:1200平方米4、容积率:0.955、绿地率:35%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中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用建筑部分);7、《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09);1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83—97);1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建标110—2008);16、《塑料门窗技术规范》(JGJ103—2008);1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8、《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DBJ61-48-2008);19、《陇县中医医院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1年3月稿);二、入口广场区入口广场作为公共建筑的门户,也是人流聚集和疏散之处,在应急的自然灾害中也是避难场所。本中医医院的入口广场结合停车场面积约2900平方米,宽敞开扩,城市道路路沿距门诊楼60米之外(路边距离),建筑景观上也是视线的最佳视距。三、医疗住院康复区医疗住院康复区设门诊楼,长72米,宽15米,层高3.6米,(急诊设在门诊楼一楼),五层,一层为共享大厅、挂号、候诊、急诊,二、三层为医务科室,四层为中医医院办公室,五层为大会议室,多功能活动室等。该楼房间南北向布置,房间光照充足,3米的内廓,满足了人流通行和侯诊要求。通风、卫生条件俱佳,垂直交通除设两部楼梯外设医用电梯两部,对外出入口三个,更满足消防疏散和门诊区的使用要求,在适当的位置设有男女卫生间与洗手间,满足日常的卫生要求。医技楼设在与住院楼连接的中间部位,四层,长度43.2米,宽度21.6米,层高3.6米,宽敞的7.2米中间走廓,是连接门诊楼与住院楼的通道,也是本楼功能的衔接与候诊休息之处。住院康复楼设在最后与门诊楼、通过医技楼相连,交通合理,使用方便,本楼设有对外的单独出入口三个,设有卫生间、楼梯。与住院楼、医技楼工字形布置。高六层,层高3.6米,长72米,宽18米,一层设楼梯大厅、二至五层为各病区病房,六层为妇产、手术室。各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使用方便。南北的房间50%以上有良好日照。住院楼设医用电梯两部,疏散楼梯两部,中间内廓3.0米,满足使用,满足人流和消防要求。三栋主体建筑组合而成居中布置,建筑造形为中国传统的青灰色屋顶大檐口中式建筑。体现了与中医的传统文化,中式建筑与内容的统一,达到了完美的建筑空间境界,建筑造形不俗,更与现代建筑风格相和谐。主楼入口均设置无障碍设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医疗要求。各项标准设置满足了《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之要求。次入口处设污物收集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将医疗垃圾和污水统一处理后排放。四、无障碍设计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门诊、住院楼出入口均设宽度为1.5米,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门诊、住院楼各设一部适合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钮无障碍电梯。门诊、住院楼卫生间设置无障碍专用蹲位。电梯间、卫生间等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识。五、后勤服务区后勤服务区为营养食堂、厨房、锅炉房、车库、煎药房、发电机房、中成药加工等用房,为外廓式建筑,进深7.00米至12.00米不等,设在医院总用地的后区,层高3.6米,满足后勤所需功能要求。六、建筑节能:外墙、屋面、外门窗均按节能要求进行设计。具体见节能设计专篇。第四章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8、《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9、《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12、《多孔砼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版JGJ137—2001);13、《蒸压加气砼建筑应用技术规范》(JGJ/T17—2008);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5、《湿陷性黄土地压建筑规范》(GB50025—2004);16、《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95);1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18、《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DBJ61-48-2008);二、自然条件及荷载作用抗震设防裂度:八度使用荷载:病房、门诊室:2.0KN/m2食堂、厨房:2.5MN/m2走廓、门厅、楼梯:2.0KN/m2阳台:2.5KN/m2办公:2.0KN/m2电梯机房:7.0KN/m2厕所:2.0KN/m2附属设施建筑按实际荷载确定上人屋面:1.5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三、结构选型和设计县城所在的川道地区,常年年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雨量600.1毫米;无霜期为200天;年平均日照2033.3小时,日照百分率46%,最大冻土深度600mm。1、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0.45s。2、结构形式及柱网1)门诊楼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开间3.6米,进深6.0米,2)医技楼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距7.2米×7.2米。3)住院康复楼全现浇框架结构,柱距7.2米×6.0米。4)地基与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该持力层为圆砾石层,中密至密实,层厚3.0米-5.0米,承载力300KP/㎡,分布在自然地平1.5米—2.5米不等,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地下水位在4米以下,对基础及混凝土无腐蚀及不利影响,该基础形式选用柱下独立基础。3、结构设计耐久性:本工程环境类别为地上部分(±0.00以上)室内为一类,室外露天为二类b。地下部分(±0.00以下)为以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砼最低强度等级等指标依据规范确定。4、荷载布置:见上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为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为1.35。楼屋面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0。适当考虑了二次装修荷载。5、材料:钢筋:主筋为HRB235级钢,箍筋分布筋为HPB235级钢。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的比值不应小于1.3.焊条:HRB235级钢用E50,HPB235级钢用E43,HRB335级与HPB235级钢互用E45型。混凝土:基础C30。地梁C30.构造柱、梁、板采用C25。填充墙:加气混凝土切块,容重不大于8.5KN/M3,M5混合砂浆砌筑。6、结构设计:1)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