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__中国古代建筑(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中国古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第三节中国古代的城防建筑•第四节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东方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它与以比萨斜塔为代表罗马式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一起,作为世界著名三大古代建筑体系而载入史册.•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特点: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及都江堰、灵渠、郑国渠三大著名水利工程。第一节中国古建筑概述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二)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点是:中国的砖瓦质量和木结构技术都有所提高,而且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不断兴建,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建筑内容和装饰艺术。除了传统建筑外,出现了佛寺、佛塔和石窟寺三大佛教建筑及精美的雕塑和壁画。(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主要表现在: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日趋完美、建筑构件比例定型化。河南登封嵩岳寺唐朝长安(四)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建筑规模较唐朝小,装饰绚丽多彩,更加秀丽富于变化,出现形式多样的殿阁楼台。(五)发展时期---元朝特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兴建大量寺庙。北京妙应寺白塔(六)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建筑体系达到空前的完善和高度的成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建筑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逐步标准化,装饰风格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二)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唐代---五台山佛光寺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宋代---福建泉州清净寺元代时期---山西永乐宫明清时期-----沈阳故宫•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结构•(一)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中国古代建筑是按照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中国的古代建筑严格地分为三个类型,即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指宫殿的样式,主要为帝王及后妃的居所;大式是各级官员和富商大贾的宅第;小式则是普通百姓的住房.•(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构成,俗称“三段式”结构。“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台基(基座)南京明故宫午门遗址须弥座作用: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单体建筑的高大雄伟。1.最高级台基太和殿台基是一种高出地面的台子,作为建筑物的底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台基根据建筑物的级别而有不同,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2.更高级台基乾清宫3、较高级台基4.普通台基中山堂2、(开间)面阔间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在建筑物的平面上,就是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间”;一间的宽度,叫面阔。而整个建筑物正面若干间加起来的宽度,叫通面阔,一般简称面阔。如10根柱子就是面阔9间,6根柱子就是面阔5间。建筑物侧面间的深度叫进深。若干间合起来的深度叫通进深,简称进深。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开间:四根柱围合成的空间为“间”,木构建筑的正面两檐之间的水平距离称“开间”。建筑纵深间数称“进深”。面阔五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4、彩画:和玺彩画:最高级彩画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等级最低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它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我们从约3000年前的周代青铜器图案中就可看到它的形象。斗拱在结构上主要有四种部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垂直的叫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在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拱间,有斗形立方块叫做升;在翘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翘间的斗形方块叫做斗。升与斗的形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他们的位置不同。作用:1、在结构上挑出屋檐,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子上。2、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3、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斗拱构件只限于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中使用,一般来说,斗拱层数越多,建筑的级别越高。明清以后,斗拱的个体变小,排列密集,装饰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其艺术价值超过了原来的功能。斗拱的构造斗拱我国的高级木结构建筑,如宫殿、庙观、陵寝等,往往使用斗拱。北京中山堂斗拱(藻井)柱色天坛祈年殿内金色的级别最高,其次为红色,再次是黑色。屋顶一、有关术语(一)屋顶形式重檐歇山悬山顶硬山顶故宫文渊阁(硬山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顶)天安门(重檐歇山顶)琉璃瓦的颜色在五行中,黄色居中,故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因此,黄色级别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思考:中国古代建筑特点:黄色绿色其他颜色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二、古代城防建筑与古长城建筑(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特点1、按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2、注重城市的选址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二)现存城市防御建筑1、城的防御意义城,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中国古代,上自天子王侯的都城,下至州郡府县的治所,都有城墙围绕。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权力的象征,同时也常是一个城的重要标志,所以一般门楼建得比较高大雄伟。门楼在平时作隙望守卫,储备粮食武器之用,战时则是作战指挥中心和守卫要地。(1)门楼(2)角楼位于城之四角,因为它双向迎敌,所以是城防中的薄弱点,需要努力加强防卫。战时,一般角楼中集中较多的兵力和武器。又称“马面”,敌台的防御作用是很大的,因城墙正面不便俯射,将士若探身伸头射杀敌人,容易遭到对方的射击,有了突出的城台,进逼城墙脚下的登城者,就会遭到左右敌台上的射击,而使登城无法进行。所以敌台的距离一般均在两个敌台能够控制的射程之内。(3)敌台(4)敌楼敌楼乃骑墙而筑,高出城墙之上,有的二层,有的三层,是供储备粮草、军械、火药和士兵居住、躲风避雨以及作战之用。(5)垛口筑在城墙迎敌面的顶部,呈上下凹凸状,凸出部分称垛口。垛口中有上下两孔:其上为望眼,用以了望来犯之敌;下有射孔,用以射击敌人。垛口作用很大,它既能隐身防敌,又能有力射击敌人,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6)墙顶城墙顶部是军队防御活动的通道,迎敌一面筑有2米高的垛口,另一面筑有高1米左右用以护身的墙,墙顶通道一般较宽,可五马并骑,十人排行而走。地势陡峭处,路面筑成阶梯形的梯道。为了排除下雨时的积水,在墙顶还有排水沟等设施。在墙体内侧隔一定距离开有石砌或砖砌的拱形券门,中修磴道,直通墙顶,以便战士们上下。(7)瓮城呈长方形或圆弧形加筑在迎敌的城门之外,以使城门增加一道有力的防线,其迎敌的城台上往往还筑有箭楼。往往雄峙在瓮城之迎敌城台上,与门楼遥遥相对,迎敌三面都开有一排排多层的箭孔,当敌人来犯时,可形成密集的射击点,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8)箭楼即紧接城墙外面深阔的城濠,它一正一负构成了双重的防御体系,在城门处往往还置吊桥。(9)护城河(10)钟鼓楼古时,为“晨钟暮鼓”的报时以及报警之需,凡是重镇城内多建有钟鼓楼。如果四边的城门都开在中央,南、北、东、西四门相对,城内的街道便成十字形,一般钟鼓楼就坐落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西安市内的钟鼓楼便是如此。(二)古长城建筑1、长城历史沿革(秦汉明)2、长城主要结构(城墙、敌台、烽堠、关隘)3、长城代表段落(八达岭、金山岭)4、长城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1、长城历史沿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均选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战国时齐、魏、燕、赵、秦等国相继兴筑。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长城以南的中原文明始终对于北方各族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东胡)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如果派大军追击······修筑长城既可隐身防敌,也可射击敌人,对自己非常有利。在当时还是刀、剑、弓弩等武器的情况下,对这些经常来回骚扰的游骑来说,高大的城墙确实是一道非常有力的障碍。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秦长城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时,匈奴已基本降伏。汉时修筑长城主要在河西,其目的是保护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遏制匈奴的骚扰。与此同时,为了防御匈奴的再次袭击,汉代不仅对秦长城进行大规模的修缮,而且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两道平行的外城。汉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汉长城东起辽东,西迄罗布泊,长10000公里,是汉武帝在三次征服匈奴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规模最大,不仅抵御了匈奴南下,而且保护了通往西域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汉长城元朝统治者不仅是逃之夭夭,有生力量并未被消灭,有可能还要卷土重来。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东北女真族的兴起,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取得全国政权之后,便把修筑长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明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明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曾多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7000公里以上。在长城沿线保存了许多雄关隘口。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的明长城(1)清朝时的疆域已超越长城以北;(2)随着火药的发明和武器的进步,在爆炸力大的铁炮面前,长城的防御作用已显得无能为力;(3)最重要的是清朝统治者改变了统治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政策,即用宗教和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对长城的修建。清朝为什么没有修筑长城?2、长城主要结构我们不能把长城只看作是一条线,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组有机的防御体系,这一防御体系以城墙为主体,其它还包括敌台、关隘、烽火台等一系列城防建筑。(1)城墙明长城的主体是城墙,城墙多建在蜿蜒曲折的山脉的分水线上。其构造按地区特点有条石墙、夯土墙和砖墙等。墙高约3至8米,顶宽约在4至6米之间。(1)城墙(2)敌台城墙上每隔30至100米建有敌台。敌台有实心、空心两种。实心敌台只能在顶部瞭望射击,而空心敌台则下层能住人,顶上可瞭望射击。(2)敌台(3)烽火台烽火台是报警的墩台建筑,都建在山岭最高处,相距约1.5公里。一般烽火台用夯土筑成,重要的在外包砖,上建雉堞和瞭望室。雉堞是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做掩护用。台上贮薪,遇有敌情,日间焚烟,夜间举火,依规定路线,很快传至营堡。(4)关隘凡长城经过的险要地带都设有关隘。关隘是军事孔道,所以防御设置极为严密。一般是在关口置营堡,加建墩台,并加建一道城墙以加强纵深防卫。重要关口则纵深配置营堡,多建城墙数重。3、长城代表段落长城的游览胜地主要有: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北京怀柔县的慕田峪长城、河北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天津蓟县的黄崖关长城、河北秦皇岛市的山海关、甘肃嘉峪关市的嘉峪关等等。游览长城,不仅是使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它撞击人的心灵,振奋民族精神。(1)八达岭长城我国明长城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之一。因地势险要,历代都设重兵把守。(2)金山岭长城盘桓在河北滦平县的大小金山岭上。明代初年徐达督修长城。1567年,戚继光镇守北疆,继续兴建众多敌楼和战台,使之成为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1)山海关万里长城第一关。其北踞燕山,南抵渤海,位居东北、华北间的咽喉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4、长城著名关隘(2)居庸关关城位于长达20公里的深谷之中,是北京西北的门户。明代在关城设卫所,驻重兵把守,并统辖附近长城沿线的守军。(3)嘉峪关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有“河西第一隘口”之誉,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长相思,在长安。一、宫殿的布局1.严格

1 / 2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