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见意象的寓意意象•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不同于形象,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象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①人物形象•②景观场景•③某些事物•④有关音乐曲调①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例2:“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②景观场景•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③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柳”的特定意象•一是抒写离愁别恨。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二是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三是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刘禹锡在《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意即“城中艳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的喷绿吐翠”,显然“桃李”、“垂柳”都有比喻义,借以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能长期造福于人的人。经过对比,“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便跃然纸上。•四是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清净平淡的意境。•②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③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④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这在咏物诗里最为常见。“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咏物诗”就是典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同时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和恬淡的情趣。咏物和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常见意象拾零——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人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杜鹃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鸿雁/哀鸿•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吴钩•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采薇:借指隐居生活。•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月”的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四、如何解读诗歌的意象一、植物系列:1、风姿绰约的莲(1)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宁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欢愉)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1、风姿绰约的莲(2)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或抒发离愁别绪、相思怀远。如:“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四、如何解读诗歌的意象1、风姿绰约的莲(3)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如:李白的《古风十九首》中“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通过莲的高洁,寄寓了自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2、孤高飘逸的梅北宋诗人把它诠释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如:“穷冬万木惨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风姿。(1)象征志士、贞士2、孤高飘逸的梅(1)象征志士、贞士如:“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感伤。“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深似我,零落此山中。”(李少云《梅花落》)比喻:抱负既然不能伸展,惟有顾影自怜了。这些诗篇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