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第四课 增强法制观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课增强法制观念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一:社会与法律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和道德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活有序,稳定的最基本手段和机制。法律是强制性社会规范。法律是强制性实施,刚性约束。是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底线。道德是柔性约束,自我要求,自律。法律的作用:(1)法律有规范作用(2)法律有预防作用(3)法律有矫正作用泰坦尼克号,非洲割礼,女子裹脚•2: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法律部门指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综合。我国主要法律部门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等。其中宪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综合,包括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3)民商法: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民法指调整民事活动的法律规范。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商法》指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等•(4)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个人所得税法》《土地管理法》等•(5)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如《刑法》《刑法修正案》•(6)程序法•保障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法律体系下的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1)树立民主法治的观念•(2)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3)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二:个人与法律•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培养法律意识的着眼点:•(1)学习法律知识:少女妈妈杀婴(16岁南方农村少女)面部鉴定Angelababy被侵权的LV大学生抢现金,是为了配合警方办案•(2)自觉遵守法律: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要求。黄海波涉嫌嫖娼,僭越底线•(3)参与法律实践:吉尼斯给“扬州炒饭”炒作者上了一堂商业伦理课,•法权聚焦: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也是侵权•2: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国家公民两方面努力。做到•(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自觉维护合法权益•(1)自觉维护财产权益•途径有:自行协商,向有关部门投诉,提请调解或仲裁,报警报案,提起诉讼。•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2)自觉维护人身权益(3)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明白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消费者的权利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核心问题。(4)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维护的基本手段就是道德和法律。•治安管理是国家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治安管理所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社会治安秩序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户籍的身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出入境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和公共场所管理等。预防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任务:•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2.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3预防灾害事故和犯罪行为发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人民安居乐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而良好的社会治安离不开治安管理,治安管理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纠纷,保障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事件的发生。为此,治安管理是人民生活安康的“保护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如扰乱文化、结伙斗殴、参加煽动别人参加邪教等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文凡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使用、提供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行为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列如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行为等等。小活动预防误入犯罪歧途•1、犯罪及刑罚•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违法行为有多种,包括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经济违法等,但这些行为可能只是一般违法行为,并非一定是犯罪行为。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因此,是否构成犯罪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和准绳,这一原则就是所谓的“罪刑法定”•犯罪行为必须受到刑罚处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我国的主要刑罚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做了以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2、已经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担负刑事责任•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到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不满18的人,不适用死刑。•(2)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加以控制的能力。行为人智力精神状态正常。•不正常状态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岁的公民,实施了危害社会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呈现以下几点:•1、犯罪动机的偶发性、模仿性强•道德情感不良,道德水平低下,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个性狂妄好逞能。•自制力差,犯罪动机情绪化。•2、涉案类型中,暴力侵害、偷盗财务的案件居多3、团伙犯罪较多,社会危害加大分抢劫,盗窃,流氓,打架,斗殴,赌博,卖淫犯罪团伙等。•1、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律意识淡薄。•2、自觉抵制不良心理的影响•3、自觉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主要应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就是要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