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7-541004【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概况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样地理、多种气候、多元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村镇。近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从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到安徽西递、宏村、江西婺源……,古村镇旅游成为一大热点。我国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探索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不多;各村镇旅游接待数量在较小基数上快速增长;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外来资本介入较少。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为高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迅速增加;品牌型的古村镇逐步形成,接待游客猛增;管理体制呈现不同模式;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近7、8年时间为古村镇旅游为第三阶段,可称为之持续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开发或拟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增加;古村镇旅游接待人次持续增长;各种管理模式自身发生变化;可持续发展、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利益相关者、社区受益等观念受到重视。从管理主体和机制角度而言,我国古村镇旅游的开发、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一是以江苏周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经营模式;其二是以安徽西递村为代表的社区自主经营模式;其三是以安徽宏村、浙江南浔和浙江乌镇等为代表的外来企业主导经营模式;其四是其他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二)名村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名村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古村镇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发展旅游也成为实现古村镇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昀常用、甚至唯一途径的背景下,然而古村镇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开发商对名村古镇过度开发全国来讲,有很多地区古村镇的保护都在与开发商发生关系,比如河南有些地方的古村落,他们承包给开发商。开发商就把原来居住在村落里的农民扫地出门,你给我都搬出去,然后这些东西就归我,我来开发,我来维修,我来整治,我来卖票。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些古村落的开发都是卖票的,其实卖票这种方式,它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应该是让大家进去村落以后再消费,这样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人。但是开发商往往不是这个目的,就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2.旅游承载量过饱和一些名村古镇目前面临的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这些名村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3.过度商业化倾向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名村古镇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发与保护【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8-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4.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名村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有鉴于此,古镇纷纷着手此事。而对于居民建筑的整修,建议成立专门的修缮队,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以保证恢复其原有风貌。5.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中,常会听到如此议论“这些东西破破烂烂的保护起来干啥!拆拆掉算了。”他们(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保护古街区、古建筑就是保护“落后”。“这也保护,那也保护,还怎么发展?”,此说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6.各古村镇普遍出现了文化空心化现象本地人,特别本地年轻人大多搬出古村镇,留下的除了老人外,就是外地经营者,人口置换比较普遍;古村镇内的许多建筑被改造为商铺,人人皆商的局面不仅使得古朴民风难以寻觅,而且真实的传统生活场景也荡然无存;有些地方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干脆将居民全部或者部分搬迁到新村居住,白天再让部分人回到古村镇工作,彻底将古村镇变成一个提供“真实建筑,虚假生活”的主题公园,失去其文化真实性。(三)对名村古镇的保护措施1.注重水资源保护和环境容量的控制水是名村古镇的命脉,是古镇旅游的基本载体,水体保护与整治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目前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些名村古镇都已启动水体保护工程,如绍兴人将整治河道与发展旅游挂起钩来,通过疏浚河道、河道两岸25公里绿化带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环城河“水清可游,岸绿可闲,景美可赏”,充分挖掘出水乡文化的内涵;周庄2000年加大古镇保护工作力度,投入6000万元实施古镇三线(供电线、电讯线、电视线)入地工程,启动了污水处理工程;角直自1990年以来,关闭了建在古镇上的造纸厂、电镀厂、漂染厂等污染企业,并将12个污染较重的企业从古镇区迁到新区进行治理,还投入2500万元兴建热电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古镇环境得到了净化,美化。其他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水乡古镇应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开发之初做好规划,不要等到水体被污染后才去治理。另外,环境容量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高客流量,即使古镇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也毋庸置疑会对古镇水体乃至整个环境氛围造成破坏。而如此同时,有些古镇游客相对较少。因此,在旅游旺季时,政府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联合做好游客的分流工作,是保护水乡古镇的有效手段。对于垃圾问题,首先需要制订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其行为,严禁污染源的出现;其次是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并且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再次,改变古镇传统的能源结构,逐步摒弃不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改柴禾、木材、煤等燃料为少污染的清洁型能源。2.名村古镇内的古建筑保护名村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是名村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所以,名村古镇内的古建筑保护迫在眉睫。(1)采取措施,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2)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因为有的领导热衷搞某某一条街、修宾馆、饭店、建“面子工程”等。(3)古建筑确因年久失修,需要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改一些,修一些,补一些,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万不可焕然一新,富丽堂皇。(4)“废墟文化”保护[5]。当今世界文化提倡“废墟文化”保护。所谓废墟文化强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文化,罗马挖掘了一个“罗马废墟”,挖掘出来什么样就原样保留成什么样,北京的“圆明园”就是典型的“废墟文化”保护,如果对圆明园进行修建使其恢复原样,那么它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就会部分丢失。“废墟文化”是任何复原品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古镇要强调“废墟保护”。有人觉得古镇破旧,没有吸引力,经过装饰、修复后与游客见面可能会更好,孰不知游客正是冲着古镇的古老而来,所以保护古镇不仅要保护有形建筑,也要保护无形建筑——“废墟文化”。(四)寻求传统与商业的最佳契合点1.部分空心化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先的住户继续留住,对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古居民应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对留在古镇的居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使古镇成为静态景观,既维护了古镇的生命力,又改善了居民们的住房条件。新区和老区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新区应受老区的约束,如建筑高度要控制,要离开古镇区一定距离,若在位置和高度方面处理不当,就会对水乡古建筑景观形成破坏。因此,一定要注意城镇村落外部环境与空间轮廓或称天际线的处理,注意城镇村落的群体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完整性。2.社区参与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在名村古镇旅游中,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大部分的居民只会觉得旅游开发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当地居民对游客的反感和对旅游的厌恶情绪。所以社区参与是影响旅游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名村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在继续大力、持久地面向社会和名村古镇内的军民宣传名村古镇保护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开展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不但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也要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宣传,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走人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大力挖掘民俗风情,提高古镇的文化品位我们开展水乡特色旅游,需要大力开发的,就是这些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的民俗风情,因为它们是反映古镇历史、体现古镇生活和传统-211-积达到71.6万公顷,占克旗总面积的36.2%。克旗生态系统是以草地、森林、沙地为主体的复合系统,草地土层很薄,退化后没有植被覆盖的表土易被风吹走,沙子裸露回到原生状态,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目前,克旗生态环境处在高度敏感区,生态系统极端脆弱。(五)克什克腾旗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1.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首先要培养居民参与旅游的意识,让当地农牧民认识到自己也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主体之一,作为本地居民同样可以与旅游开发商和极少数旅游经营者享受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利益,自己也可以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其次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旅游技能培训、环境知识培训、社交技巧培训、语言技能培训等,增加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机会;当地政府要适当放宽景区融资政策,允许有条件的居民投资入股,对于条件较差但有入股意愿的,政府部门应为其提供贷款或担保,昀大限度的使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来。2.完善社区旅游基础建设克旗旅游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亟待改进。由于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商店、饭店、旅馆、交通、信息行业的落后,使得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机会降低,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参与,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克旗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制定高级别的规划系统,完善社区内的旅游基础服务体系,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元化专业发展的选择机会。3.改善旅游生态环境克旗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维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要通过组织讲座等形式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对本地环境的保护意识,这样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担当起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重任,更好的推动克旗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4.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很多例子证明由于社区利益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当地居民与旅游投资商、政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结果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甚至当地旅游业的终结。结合克旗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当地居民可以采用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旅游中来,入股形式包括资金入股、土地使用权入股、人力资源入股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旅游经营收入、门票收入按一定比例反馈给社区居民;建立社区旅游组织委员会,组织当地居民召开社区旅游会议,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参与到当地旅游事务的决策当中。(六)结语社区生态旅游是一种把社区居民作为当地旅游发展主体之一的旅游形式,使当地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并成为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区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机制,还可以推动整个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另外动员当地居民一起保护当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