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2015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课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共129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命题规律]1.考试选材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为主,其他的课内文言文为辅。2.题量大致保持在3~5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0分左右,所占比重较大。3.考点主要集中在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文句翻译,文言断句,内容的理解、概括、归纳以及感悟启发等。4.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填空、选择和简答为主。[命题趋势]1.考试选材将继续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为主,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和精华段落,将会继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题量和考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考查方式会更加新颖多变,特别是文言词语的解释,考查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本课,请广大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注意融会贯通。3.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而且难度有所增加;主观性试题,特别是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如对比探究、联系现实谈感悟的试题将逐渐增多。4.此外,久违了的文学常识也在悄悄融入考题,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是也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多积累、多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真题例析一、2014·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便要还家()(2)乃不知有汉()通“邀”,邀请竟然方法总结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审题时首先要找出题目要求解释的词语,然后判断其是常见的文言词语,还是一些特殊的文言词语。分析思路对于课内文言词语的解释,一是要熟悉课下注释,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复习巩固;二是在作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三是要特别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答题答题依据本题中“要”是通假字,通“邀”,“邀请”的意思。“乃”是文言文常见的虚词之一,是“竟然”的意思。正确答案(1)通“邀”,邀请。(2)竟然。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思路分析]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方法总结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审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判断是否为特殊句式,为答题做好准备。分析思路翻译文言语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关键字词。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如何答题答题依据本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即”“寻”“向”“志”,其解释分别为“立即”“寻找”“先前”“标记”,在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正确答案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思路分析]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3.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从侧面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题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本题的审读稍微有些难度,所以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有人说”的主要意思,二是要注意站在陶渊明的角度进行回答。所以本题看似是课外拓展,其实还是不能脱离课文。分析思路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阅读,在准确理解句、段、篇含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及态度;其次要具体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意,筛选、提炼信息。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解答本题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写作背景:桃源外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桃源内,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给自足,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中,作者选择隐居,这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但本文也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正确答案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思路分析]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二、2014·鄂州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4.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今/齐地/方千里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文言句读,呈现形式为选择题,要求选出语义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所以在审读题目时就要重点从语句意思上进行考虑。分析思路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根本目的。其次,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规律,如:单句的主谓之间、并列内容之间、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语气词之后,往往要作停顿。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按其意义或音节进行划分。B项中的句子应理解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从其意义入手,应这样划分节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正确答案B[思路分析]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皆以美于徐公以土砾凸者为丘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A项中的两个“而”理解为“表承接/表转折”;B项中的两个“以”理解为“认为/把”;D项中的两个“于”理解为“在/从”。C项中的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客之美我者()(3)臣之妻私臣()(4)时时而间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时,一要联系具体的语境,二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第(2)题中加点的“美”在这里表现为意动用法,理解为“认为……美”;第(3)题中加点的“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理解为“偏爱”。长,这里指身高认为……美偏爱间或、偶然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如“孰”理解为“哪一个”。扣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翻译这句话。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8.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本题没有什么审题障碍,题目中直接告知短文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要求联系文章内容进行作答。分析思路写作手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解题时要通过看文章结构,看表现手法,看语言特点等来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如何答题答题依据题目中已经点明其写法为“设喻说理”,联系文章看,这里的“喻”是指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来喻国家大事。通过这一“喻”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即“王之蔽甚矣”——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正确答案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思路分析]方法总结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方法总结一、判断、划分节奏1.了解题型特点。古诗文重在朗读,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这种题型涉及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形式。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进行划分。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2.常见的几种划分方法。(1)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故人具鸡黍。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2)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在古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句首发语词之后要停顿。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第13课┃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4)根据古代文学常识,正确划分节奏。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是字,姓名和字之间也要停顿,这句话的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

1 / 1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