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封和他的《自然史》•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布封和他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长达36卷。•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自然史》风格优美,文采斐然,是一部清丽舒展的散文巨著。字音字形1.鹫(jiù)逞强(chěng)缔造(dì)俯首帖耳希冀2.相称(chèn)兴致勃发悠然忘形3.雍容自在(yōng)模型船舳(zhú)4.召(zhào)唤5.湾汊(chà)6.姿态7.毋宁(wú)恫吓(dònghè)浑浊(hún)和鸣锵锵(qiāng)驯(xùn)养喑(yīn)哑(yǎ)嘹(liáo)唳(lì)曲(qū)折8.丧(sàng)歌朝暾(tūn)慰藉(jiè)泸州十中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1.仁德仁厚威势•2.优雅妍美温和高贵妍丽兴致勃发悠然忘形媚人才情风趣•3.雍容自在轻便模型•4.柔和婉转妍媚•5.无拘无束任意幽居居停•6.灵巧暗算•7.恫吓和鸣锵锵喑哑嘹唳悠扬朗润•8.弥留凄黯丧歌朝暾初上慰藉整体感知•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总说天鹅以美德而为水上之君。•第二部分(2——7)具体介绍天鹅的美质与美德,表达对天鹅的喜爱赞美之情。•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2——4)写天鹅天生的美质——优雅、妍美,善航,以高贵而自豪、自好。•第二层(5——7)写天鹅勇敢、自尊、热爱自由的美德。•第三部分(8)以天鹅临终歌唱作结,讴歌天鹅之美。文章主旨•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抒情的笔触描写了美丽、高贵、自由的天鹅。表达了作者对天鹅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和平、自由等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研讨探究•1.世界上美丽的动物很多,作者独赞美讴歌天鹅,其中最根本原因是什么?•2.第五段“它似乎是很欢喜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的含义是什么?•3.为什么人们把天鹅认为是“爱情之鸟”“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4.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天鹅的形象?•5.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描写“驯天鹅”的叫声?•6.文章最后一段讲述一段关于天鹅临终的传说用意何在?参考答案•1.因为天鹅不仅美丽,而且有自由、仁德的高贵品德,作者对天鹅的赞美,表达对和平、自由等美好理想的向往,天鹅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2.天鹅渴望和人和平共处,但前提是彼此要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它热爱自由,决不受奴役。•3.因为天鹅的美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意识里,人们总爱把美的原由归结到它身上。•4.主要通过拟人、对比等手法进行细致的描写。•5.天鹅一旦失去自由,它的美也不复存在了。参考答案•6.作者不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单纯地介绍天鹅的生态习性,而是将个人的人格理想蕴涵在对天鹅美态、美质、美德的描写中,使读者沉浸在美的氛围里。尤其是文章最后写到的天鹅之死。传说天鹅在死前会唱出一段动人的旋律,这旋律柔和、优美、深情,如同天使之歌。天鹅即将离去,,但它并不用歌声渲染对死的不安和绝望,而是表达着对生的眷恋和热爱,它在最后谱写了一曲生命的恋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美好,来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这虽是一个传说,却留给人无限的伤感和遐思,使人反思生命的意义。写作借鉴•1.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文章第二段作者写到:“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前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这些细致的描写将天鹅作为一个“善航”者在水上那种雍容自在的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而这些如果没有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无法做到的。写作借鉴•2.拟人、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用拟人手法将天鹅人格化、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自然贴切地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形象之中,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又将天鹅与家鹅、驯天鹅做对比,更加突出了天鹅高贵、自由的美德。•你是怎么理解“天鹅之歌”的含义的?你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诠释你的理解吗?课后作业•写作训练:•《天鹅之歌——生命的赞歌》•字数要求:300字以上。延伸拓展•阅读法布尔《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