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方案(修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二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1一、专业建设背景1二、专业定位2三、专业现状2第二部分专业建设目标4一、总体目标4二、具体目标4(一)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4(二)推进中高职相互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5(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5(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5(五)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六)实施第三方评价6(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6第三部分建设内容6一、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6(一)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6(二)建设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平台7(三)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7二、推进中高职相互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8(一)着力研究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现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8(二)改革招生办法,尝试与中职学校合作8三、建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8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0(一)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0(二)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开展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11(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11五、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1(一)专业带头人培养123(二)骨干教师培养123(三)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123(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2(五)青年教师的培养12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3(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13(二)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3(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14(四)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14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4(一)职业培训14(二)技能鉴定15(三)技术开发与服务15第四部分举措与保障15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办法15(一)校企合作深度问题及解决办法15(二)中、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衔接问题及解决办法15(三)第三方评价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5(四)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脱节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6二、保障措施16(一)组织保障16(二)机制保障19(三)人员保障20(四)质量保障20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21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一)区域背景“十一五”时期,安徽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启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大企业、大项目为牵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冶金、化工、建材和能源工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使得安徽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十二五”时期,安徽省继续坚持把“861”行动计划作为扩大有效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原材料等八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改造提升煤炭、冶金、非金属材料、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积极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先进的工艺装备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工艺装备的核心技术,这必然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于此同时,安徽省“十二五”规划还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建立以就业、创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推进职教大省建设。这给职业教育,尤其是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二)行业背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水平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装配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是支持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政府网2009年5月12日全文公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当前装配制造类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机械制造业现代化进程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人才需求背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从事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就业面广的特点,可以到机械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从事设备运行、维护、维修、安装、调试、技术服务等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调整,对这类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二、专业定位立足有色行业,面向安徽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安装、调试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岗位:(1)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岗位(2)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岗位;(3)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岗位;次要就业岗位:(1)机械零件加工岗位;(2)机电设备营销岗位;三、专业现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发展起源于矿山机械专业。多年来,为有色、冶金、机械制造行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2000年,我院首次招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现有9届毕业生,累计毕业学生2286人,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为670人。(一)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现有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兼职教师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12人,占31.6%,讲师、工程师职称教师15人,占39.5%,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8人,占73.8%。本专业现有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二)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该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见下表:校内实训条件一览表序号实训室名称功能定位面积备注1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调试180m2已建2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室通用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排除90m2已建3PLC控制实训室PLC编程与单项实训90m2已建4PLC控制综合实训室机电设备PLC控制模拟实训90m2已建5检测传感实训室信号检测与传感器应用90m2已建6机械装配维修实训室通用机械设备装配与调试、维修90m2已建7钳台实训室钳工工具操作与钳工工艺140m2已建8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机床操作140m2已建9CAD/CAM实训室CAD绘图、三维设计90m2已建10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控制实验90m2已建11单片机控制实训室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控制90m2已建12电子装接实训室电子装接工艺90m2已建13电力电子实训室对电能进行变换的实验实训70m2已建14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90m2已建校外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序号基地名称实训岗位1安徽铜冠机械有限公司机械设备装配与调试、机械加工工艺与机床操作2安徽铜管国轩有限公司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3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加工、装配4合肥京东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维护5铜陵三佳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三)专业特色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在强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内实训教学的项目模块化,校外顶岗实习岗位的流程化;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技能模块化,每一模块以完成一项专项技能的培养,在专项技能的基础上设计实现综合技能的综合模块,各模块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整合现有实验实训室,使实验实训室更加贴近生产环境,并朝着“理实一体”的方向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是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第二部分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务院国函〔20105〕号文,充分发挥企业办校的优势,不断深化与铜冠机械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等行业内企业以及铜陵三佳集团公司、日本电产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完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技术和教学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中、高职培养形式、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学做一体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实施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2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能适应有色行业、装配制造业,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电设备装配、维修、运行、维护的专业。二、具体目标(一)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铜冠机械公司等产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对接;将企业先进生产工艺、新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改进校内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使校内实训教学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二)推进中高职相互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内涵和教学条件的研究,明确“三校生”的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相互衔接。探索与铜陵智通职业学校等中职学校合作,就“3+2”分段培养模式开展讨论和研究,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根据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训教学场所的建设,使之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教学做一体的实现。建设完善校内现有的14个实训室,新建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遴选3-5家企业,新建2-3家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职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性教学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开展维修电工、钳工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