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助推转型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智能电网助推转型发展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能源研究会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热力系统分析与优化能源经济与系统工程节能战略与节能管理联系方式13952006575phwang@seu.edu.cn3提要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2.温室气体成为经济发展新挑战2.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4.智能电网助推转型发展5.总结4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1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2009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18598.6921742.0526018.4830981.9834457.3014.514.914.912.712.4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亿元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1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3.73%(四年平均)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速4.14%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速14.30%(工业基数大,增加幅度大)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14.72%工业中增速较快的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0.23%医药制造业19.6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9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9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8.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65%6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2江苏能耗持续快速增长7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2江苏能耗持续快速增长能耗总量年均增长率达8.41%(四年平均)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速2.93%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速8.22%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8.26%生活能耗年平均增速9.69%工业中增速较快的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94%医药制造业2.4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3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4.9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9%8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3江苏的能源利用状况一产和三产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数值相当二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基数大,但降幅亦明显一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1.16%二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5.32%三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3.90%社会单位GDP能耗年平均下降4.71%9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3江苏的能源利用状况二产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5.32%其中,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9.77%快速增长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状况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34%医药制造业-14.3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7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6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2%101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能源状况1.4小结经济高速增长工业经济特征明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均有增长能耗持续攀升,但增速大幅度下降工业能耗比重居高不下城市化导致生活能耗大幅度攀升能源效益提升二产以及工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明显但新兴行业中通信等电子制造产业的能效提升不显著同时传统产业中电力、钢铁行业的能效提升不显著112温室气体成为经济发展新挑战2.1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1)常规能源煤炭资源丰富,地域分布不均匀优质的油气资源相对不足(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密度低,规模化利用的增量成本较高核能由于厂址选择、废料处理等因素应用份额较少可燃冰和氢能有望成为主导能源,但寻求技术上的突破2.2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方式常规高碳能源的燃烧放热——产生CO2电力生产、锅炉产热、内燃机动力非碳能源的利用(核电、光伏、光热、风电)122温室气体成为经济发展新挑战2.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强132温室气体成为经济发展新挑战2.4气候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挑战(1)碳失衡高碳能源的无节制消费,碳排放强度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碳汇资源相对退化(2)后果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区域的灭顶之灾气候异常,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多样化受到挑战冰川融化可燃冰释放,加剧温室效应。。。。。。142温室气体成为经济发展新挑战2.5小结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重化工业特征,高碳能源过度消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资源匮乏,保障能力弱价格高涨,盈利能力弱环境污染,治理代价高生态失衡,危及人类生存发展条件路在何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力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扶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具有低碳或者无碳特征的新能源技术15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1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1)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高碳能源在短时期内难以替代,但具有资源的稀缺属性高碳能源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外,还具有显著的环境破坏效应生态碳汇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2)能源高效、多元和清洁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共识高效益(经济效益、能源及资源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环境友好、对生态系统友好)能源多元化和清洁花是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保障传统能源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核心是在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16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2途径一:提升能源利用效益(1)影响我国能源效益的因素结构因素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产独大-需要调整发展观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偏重-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传统-升级换代迫在眉睫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能源利用方式的清洁化与多样化技术因素引进技术多,消化吸收少-坚持消化吸收在创新(高铁经验)集成应用多,原始创新少-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如973项目)局部改造多,系统更新少-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如863项目)短期行为多,长期投入少-节能意识与科学素养(能力建设)17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2途径一:提升能源利用效益(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原则一个核心节能优先:资源的高效无害化利用,杜绝资源的浪费两个途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节能技术、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碳捕获技术三个保障技术保障:科普宣教、专业队伍、能源技术资金保障:专项投入、多元集资、市场运作制度保障: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18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3途径二:传统能源清洁利用(1)洁净煤技术装备脱硫脱硝装置的超(超)临界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与多联产技术(2)核能核聚变: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非碳能源核裂变:未来能源的希望,已完成实验室原理型实验装置(3)氢能清洁的非碳能源低成本制氢与储氢以及高效氢能利用方式等寻求技术突破氢能的利用方式(美国结合智能电网的超导特高压输电)强化学反应方式(燃气轮机)若化学反应方式(燃料电池)19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4途径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1)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种类繁多太阳能光热利用(中低温水平的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利用(硅晶电池、薄膜电池)风能利用(机械能利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非并网风电)水能利用(小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地热能利用(地热水、地热蒸汽、土壤蓄热—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利用(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海洋能利用(海流能、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浓差能)能量密度低增量成本高受多种因素影响、能量不稳定20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4途径二:新能源规模化利用(2)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产业化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农业用塑料大棚太阳能光伏产业(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伏电站)风能利用(机械能利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非并网风电)风电产业(风机、变速箱、逆变器、控制系统)生物质能垃圾发电(填埋气发电、焚烧发电)农作物秸秆(造粒、直燃发电、气化发电、生物乙醇)禽畜养殖场(大型沼气池、沼气发电)地热能(地源热泵)海洋能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浓差发电213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3.5小结转型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必然选择转型发展的抓手是能源高效化、清洁化与多元化经济结构调整稳定一产优化二产提升技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三产提升金融服务、节能技术服务、新能源技术服务能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224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4.1灵巧的电力供应、传输和消费方式(1)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时通知用户其电力消费的成本、实时电价实时通报电网运行状况、计划停电信息等服务的信息(2)电力生产、传输和用户实现高效多赢用户的需求完全是另一种可管理的资源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及时修正其用购电方式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电力公司可以减少资本开支和营运开支通过需求管理将减少或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电力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电网公司降低线损和减少效率低下的调峰电厂的运营234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4.2大规模消纳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1)新型高效输电系统够远距离输送电力大型(坑口)电站与先进的核电站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境友好型电源(如风电和太阳能电站)得到规模化利用(2)容许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电和储能系统接入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如光伏发电、风电、先进的电池系统、即插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商业用户安装自己的发电设备(包括高效热电联产装置)和电力储能设施将更加容易和更加有利可图。(3)不同容量、电压等级的发电及储能装置间的互联244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4.3新型调峰、储能与并网技术(1)新型的储能技术抽水蓄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电池储能(电动汽车)、超级电容、飞轮储能(2)新型调峰技术基于实时电价的需求侧管理高效燃气轮调峰机组(3)新型并网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含半导体器件)技术将提高电网输送容量和可靠性先进的超导技术将用于短路电流限制器、低损耗旋转设备及低损耗电缆254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4.4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1)网络化(先进设备技术)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的基础(2)信息化(参数量测技术、集成通信技术)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3)智能化(先进决策技术)分析、诊断和预测状态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减轻和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通过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和校正,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其最重要的特征—自愈特征。265智能电网助推转型发展5.1智能电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1)智能电网的直接需求需要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全面支撑需要电力电子和半导体器件技术的支撑需要现代计量与先进测控技术的支撑需要超导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支撑(2)智能电网的间接需求电池储能与调峰方式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智能电网促进清洁非碳的新能源的发展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太阳能热发电核电275智能电网助推转型发展5.2智能电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1)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原因经济结构不良: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拉动能源结构不良:以煤为主能源效益不高: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产品单耗偏高(2)我国转发展的主要途径节能减排,转型发展调整结构:优化二产,发展三产,稳定一产优化二产:走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的新型战略产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非碳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方式煤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