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中药材概论的特点及地位教材特点授课特点学习特点参考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总论▲中药发展过程▲产地与采集▲基本药性理论▲中药研究进展第一章中药起源和发展一.中药的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从产地来看▲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植物药区别)▲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已逾3000种,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本草的含义为什么在“药“前冠以“中”字?中药与西药的区别是什么?★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概念1.中药的起源无意识地尝试有意识地口尝身受,总结积累理论形成二.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发展1)【汉代】《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数目365种。2)【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所辑,载药数目730种。2.中药学的发展3)【隋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数目844种。4)【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数目1500余种。5)【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96年,52卷,200万字,载药数目1892种(新增374种),是走向世界的第一部药典。3.我国中药学的研究进展复习题1.何谓中药、中药学?中药学包含哪些内容?2.历史上各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是什么?【目的要求】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第二章中药产地、采集与炮制1.道地药材:指在特定产区生长,品质优良,药效独特的药材品种,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一.道地药材①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如川黄连、怀地黄、浙贝母等。②古代医药家的实践。③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2.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1.中药的采集:中药材有效成分是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密切相关A.植物类药材的采收植物类药材各器官的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按用药部位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二、中药的采收方法和要求细辛全草类全草类叶类洋金花洋地黄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黄柏树皮和根皮类沉香关木通钩藤B.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复习自测】何谓道地药材?怎样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植物药采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三、炮制的含义及目的【目的要求】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法。1.炮制的含义: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必要的整理加工过程2.炮制的目的A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矾炮制,可解除毒性;又如巴豆有剧毒,去油用霜,减少毒性。乳香、没药;常山,酒炒。B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蒸制成熟地则微温而补血;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解疮毒,制熟能补肝肾、益精血。生姜;白术;川芎、当归。OKC便于制剂和贮藏:如将植物类药物切碎,便于煎煮;矿物类药物---火;桑螵蛸;珍珠。D使药物洁净:蝉蜕。E矫味、矫臭,便于服用。海产品(昆布、海藻)与动物类(乌梢蛇、全蝎)的药物需要漂去咸味及腥味等。A【修治】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枇杷叶)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3.炮制方法洗淋泡漂水飞润:又称闷或伏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B.【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C.【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重点1)炒清炒:不加辅料。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黄: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的气味。炒焦:较强火力加热,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微黄。炒炭:武火加热,表面枯黑,内部焦黄或焦褐色。炒黄、炒焦作用:增加疗效,易煎出有效成分,易粉碎。炒炭作用:产生或增强止血功能。加固体辅料法:可拌如土、麸、米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作用: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2)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法分类:蜜炙、酒炙、醋炙、盐水炙、姜汁炙、鳖血、淘米水炙的作用: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炒法与炙法的区别甘草、当归、延胡索、杜仲、3)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煅法有明煅与焖煅明煅:含义、适用对象、作用直接煅,紫石英焖煅:含义、适用对象、作用密闭煅,间接煅,血余碳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大戟、甘遂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D【水火共制】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焯、淬等。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何首乌;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3)焯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4)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E【其他制法】1)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2)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3)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1.简述植物药材的采集时间。2.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3.简述火制法的常用方法。第三章中草药的性能【目的要求】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药物为什么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的基本作用呢?致病脏腑功能失常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祛邪去因协调脏腑经络机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阴平阳秘中药的基本作用发病【中药的作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的功效;●中药的不良作用: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二者是有区别的。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药的性能含义一、四气1.四气的含义: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其它如,大、微、平等形容词§1四气五味药性寒热不显著,作用缓和,广泛2.四气的确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3.四气的阴阳归属温、热------阳寒、凉------阴4.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主用于阳证、热症和实症。板蓝根、黄芩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主用于阴证、寒症和虚症。附子、干姜5.四气的意义①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②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治则:寒则热之,热则寒之③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④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⑤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1.五味的含义,就是辛、甘、酸、苦、咸(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二、五味能散:治表证能行:行气(气瘀)、行血(血瘀)能开窍:窍闭昏迷,麝香润养: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1)辛(2)甘能补:虚症能和:和中调和药性能缓急:(3)酸涩能敛:收敛、固涩止汗止渴(4)苦(5)咸能泻:清泻、通泄、降泻(降逆)能燥:湿证(湿热、寒湿)能坚阴:(泻火存阴)能软:软坚、散结能下: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6)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7)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附: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苦──苦能泄、能燥、能坚。││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总结1.简述四气、五味的含义。2.试述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不同趋向,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是相对而言的,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2升降浮沉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2.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的病势趋向。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3.升降与浮沉的作用升浮药的作用:升阳、发表、散寒、催吐、开窍、透疹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沉降药的作用:清热、泻下、利水、收敛、止咳平喘、止呃、重镇安神、潜阳、消积导滞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特殊性:麻黄、川芎4.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征的概括,药性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重要因素。5.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指导意义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病邪在上表的病邪在下、在内的病势上逆者病势下降者6.升降浮沉与性味、用药部位及质地轻重的关系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李时珍7.升降浮沉的变化与炮制有关与其它药合用引经药1.简述升降与浮沉的作用特点。2.试述影响升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