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专项推进方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二○一二年五月目录一、发展现状.........................................................................1二、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2(一)基本思路...........................................................................2(二)发展原则...........................................................................3(三)主要目标...........................................................................3三、发展重点.........................................................................4(一)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4(二)提升发展五类高端新材料...............................................8四、重点任务.......................................................................11(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1(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12(三)提升新材料企业群体竞争力.........................................13五、保障措施.......................................................................14(一)加强组织领导.................................................................14(二)严格目标考核.................................................................14(三)加大政策支持.................................................................15附件:新材料产业科教结合创新基地、自主创新核心技术领域、重点建设创新平台表------------------------------16-24—1—材料是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新材料是产业升级的技术先导和高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根据《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总体部署,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国民经济需求和新材料科技趋势,特制定本专项推进方案。一、发展现状我省是新材料制造大省,也是新材料需求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310亿元(原统计口径),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27%,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1、战略领域形成优势。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战略基础材料全面发展,在光纤光棒、多晶硅、碳纤维、高温合金、陶瓷膜、核级钢等战略性高端产品,以及纳米材料、感知材料、光电材料、储能材料等战略性前沿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力。2、骨干企业实力较强。法尔胜集团、中能硅业、兴澄特钢、云海镁合金等一批本土企业创新实力居国际同行前列地位,涌现出南大光电等一批“小巨人”企业。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3%。3、产业集聚程度较高。苏州纳米材料、南京膜材料、常州石墨烯已形成战略布局,江阴、丹阳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品牌效应,稀土、硅资源等深加工高端产品形成产品群,高性能金属及结构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制品等形成产—2—业链。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达20家。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新材料领域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和省属研究院所,以及一批“一站两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在高温合金、储能材料等若干个方向建立了产业创新平台,南京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55所等科教单位研发实力居国内前列。新材料领域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近千件。尽管我省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提升发展层次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产品层次偏低,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规模不大,不能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电子信息产业中材料本土配套率较低。二是区域特色优势不够明显,新材料在部分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仍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三是前沿新材料领域企业规模偏小,在新材料前沿领域进行了超前部署,但仍未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二、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新材料科技发展的国际趋势,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以前沿领域和高端产品为主攻方向,突出创新引领,强化科教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聚焦资源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聚区,统筹引导各地新材料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3—(二)发展原则1、分类指导,科技先导。尊重产业规律,注重分类指导。面向未来培育战略性基础新材料,抢占制高点,壮大产业规模。面向现实需求发展高端新材料,提升技术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2、面向需求,突出重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的战略性基础新材料,集中力量,分步骤推进一批战略性基础新材料国产化。3、着眼长远,增强储备。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加强前沿材料领域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超前建设创新平台,集聚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引导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教协同创新。4、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立足现有基础,统筹规划全省新材料发展区域功能,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综合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三)主要目标至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实现由新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跨越发展,进一步确立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1、产业规模快速提升。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超20000亿元(原统计口径),年均增速达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000亿元,利税达5000亿元。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成为—4—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高性能金属、新型电子材料等5个重点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前列;纳米材料等5个优先培育的前沿领域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与国际同步。3、自主创新能显著增强。面向新材料领域建设3个产业协同创新组织,培育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平台20个以上,吸引一批创新团队,围绕20个核心技术领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新材料领域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新材料领域国际专利和标准取得突破。4、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发展前沿材料研发、以特色基地和科技产业园为主体发展高端材料制造的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纳米材料等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集群,东海硅资源等20个县域标志性新材料集群,培育30家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园。三、发展重点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分类指导。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五类高端新材料,提升技术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一)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1、纳米材料及应用。(1)加强纳米科技前沿研究。开展纳米科技前瞻性研究,推进多学科在纳米科技方面的集成,提升建设5个左右省级以上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南京、苏州等地重点培育3支左右稳定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纳米科技创新团—5—队。(2)突破纳米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纳米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纳米器件的构筑和集成技术、纳米尺度的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及装备等5个左右纳米技术研发专题,力争取得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3)推进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引导纳米技术向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和环境、医疗与卫生、生物和农业等领域渗透交叉融合,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推动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点推进纳米技术在新型传感器件、高效缓释靶向性纳米药物、下一代动力电池、稀土凹土资源性材料、化工催化等10个领域的应用转化。到2015年纳米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2、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1)集中力量推进碳纤维产业化和竞争力提升。围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T300产业化,组织提升原丝产业化生产技术,突破预氧化炉、高低温碳化炉、恒张力收丝机、高温石墨化炉等关键装备制约,开发专用纺丝油剂和碳纤维上浆剂,在性能和成本上形成国际竞争力。集中布局,重点推进连云港、镇江、常州等地已有项目做强做大。继续加强更高级别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研发和成果转化。(2)积极发展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砜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其它高性能纤维。鼓励各地通过产学研合作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引进高性能纤维在苏转化和产业化。(3)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以下游应用带动上游产业扩展,重点推进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在医疗器械、风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大功率风机—6—叶片、电力传输、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示范,积极争取在航空航天等市场应用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到2015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值达到400亿元。3、高性能膜材料及应用示范。(1)重点发展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材料、离子交换膜三类高性能膜材料。围绕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的高性能反渗透膜,面向水质深度净化的高通量纳滤膜,面向污水治理和废水资源化的生物反应专用膜,高分离精度的陶瓷膜及膜反应器,面向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减排的气体分离膜材料,面向储能电池的离子交换膜等10个战略性产品,部署高性能膜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快速壮大规模。(2)推进重大膜技术及材料的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示范。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组织实施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应用示范,面向沿海工业园区发展需求,建设若干个海水淡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膜法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形成包括反渗透预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园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海水综合利用集成系统,力争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海水淡化的示范区。到2015年高性能膜材料及应用形成500亿以上产值规模。4、高效能源材料。(1)提升光伏产业发展所需基础原材料发展水平。重点建设徐州光伏材料产业集群,加强现有多晶硅项目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光伏技术所需的新型光伏发电基础原材料。加快推进超白导电玻璃等配套材料产业化。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材料,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2)大力发—7—展动力电池材料。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组织开发高效率、大容量、长寿命、安全性能高的磷酸盐系、镍钴锰三元系、锰酸盐系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推进石墨和钛酸盐类负极材料产业化,加快电解液的开发,积极开发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着力实现自主化。开展大容量钠硫城网大储能电池研究。重点建设张家港等3个左右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3)积极培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