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问题设计•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特定知识: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理解,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低水平的。(能把握材料的意义。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提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高水平的理解。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提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提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提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提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如:“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当汽车向右拐的时候,坐在汽车上你会向哪边倒?”•理解性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证明某个观点。如“检察院和法院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什么是惯性吗?”分层次提出问题•应用性问题:它主要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如“用法律条款解释为什么应该执行‘疑罪从无’的原则?”,“用惯性来解释为什么汽车开动时,人会往后倒?”•分析性问题:它主要让学生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如“为什么会发生类似余祥林那样的冤假错案?”,“为什么说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分层次提出问题•综合性问题:它能使学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集合。如“什么情况下法律会不公平?”,“如果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评价性问题: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如“佘祥林冤假错案被嚗光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价值是什么?”分层次提出问题•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热身活动•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看到马路上围着一群人,其中还有警察。•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结合该情景,说说什么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参考答案(1)层次知道能陈述马路上围着一群人的原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例如,是因为发生了车祸,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相撞,警察正在处理,有的目击者正在介绍情况,引起了路人的围观。领会能解释发生交通事故的具体原因。例如,由于轿车在路口为了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而紧急刹车并同时转向对面的道路,造成与对面急驶的货车相撞。应用能根据交通规则处理所发生的事故。参考答案(2)层次分析能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中,横穿马路的行人、轿车驾驶员、货车驾驶员各人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及相互关系。综合能根据事故发生地的情况,设计或建立一个包括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交通警察、交通协管员等在内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评价对所建立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可能起的作用进行预测。将以上描述改成疑问句•使该问题的答案就是原来的描述或者能指向原来的描述。参考答案(1)层次知道为什么马路上会围了一群人?领会交通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应用如何根据交通规则判定事故的责任?参考答案(2)层次分析为什么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各不相同?综合从本次交通事故中吸取教训,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保障交通安全的体系?评价怎样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是真正有效的?附: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1.反射动作2.基础性基本动作(这两种动作是自然形成的,教学中不设定此目标。)3.知觉能力: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所做的观察和理解,并做出相应调节动作的能力。4.生理能力:动作的耐力、力量、灵活性、敏捷性(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5.技能动作: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6.有意活动: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即身体语言(姿势、手势、面部表情)。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3、评价或价值化:指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它包括接受或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出奉献。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个人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等溶为一体,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达到这一阶段以后,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