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心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休闲与心理健康演讲人:赵**、王*ZhaoQiumingWangBin休闲=打发空余时间?“业精于勤荒于嬉”“闲生是非”远离休闲?我们需要休闲吗?休闲与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怎样建立健康的休闲方式?Contents目录01休闲的实质02休闲与心理健康03休闲方式04健康休闲方式的建立part1休闲的实质休闲与文化密切相关人类智慧或者文明实在闲暇中孕育出来的。比如:牛顿躺在苹果树下对掉落的苹果“胡思乱想”,万有引力定律诞生了。休闲与经济紧密相连每一项休闲活动、都为整个服务业做着直接贡献,都简介推动其他产业。休闲与劳动相对应休闲是以个人生活为中心,使个人体力得意回复、兴趣得意满足、智力得以提升休闲的实质休闲是“回归身体的时间”休闲让人体回归自然状态,消除工作紧张疲劳,回复体力和智力(以及情感)机能。休闲的实质是:进行职业活动以外的回复身心、发展自我、重拾精神的生活体验活动。(郑莉君老师)休闲的实质浙江大学的金雪芬老师在《试论休闲之本质》中认为: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超脱常规,寻求一片自由的空间,享受愉悦的体验。若无正确的休闲理念或对休闲之本质无正确的认识,将使休闲沦为低俗的娱乐,造成休闲生活的变质。休闲是人类在自由时间内的自由活动和自在体验。自由是一个过程而非静止的状态,在自由中,人性的成为过程才能发生。真正的自由是我们人类最高的价值和终极目的,只有在自由状态下,人才能体验休闲的愉悦,自由是休闲的真正的本质。休闲的实质补偿理论工作室生活的主体,而休闲则是工作无聊后的补偿。延续理论如果工作诗人感觉非常兴奋、伸长或刺激,那工作者会持续这样的感觉,选择较为令人兴奋、流畅、刺激的休闲方式。熟悉理论一个人过去自在、可靠的休闲经验,会引导他继续以类似的方式安排休闲活动。同伴理论休闲行为鲳鱼同阶层、同学、同时、工作环境或是邻里环境相关联。休闲的理论part2休闲的功能重点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休闲的功能休闲松弛身心满足心理需求扩展个体的生活经验调节情绪2013年,胡炳政的研究《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应激、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对河南省5所高校的850例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施测大学生休闲活动参与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基本情况调查表,得出以下的结果: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应激、抑郁、幸福感运动锻炼、自主学习、听音乐3项休闲活动越多,大学生抑郁水平越低,唱歌跳舞、听音乐2项活动越多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越高,但以上4项活动对应激均无明显预测作用。那些能够觉察到更高的控制、放松与兴奋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的休闲活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从作用路径上来看,上述休闲活动均直接对抑郁和幸福感有积极作用,而对应激无明显作用,这说明休闲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不是通过缓冲应激间接促进心理健康;从作用效果上来看,休闲参与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降低抑郁,而非增加幸福,这可能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休闲需要满足水平较低,休闲动机主要是放松压力而非追求幸福有关。无事可做、郊游旅游、聚会聚餐、兼职打工4项休闲活动参与越多越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其中,郊游旅游、聚会聚餐等社交性休闲活动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水平,(以往的研究证明:社交性休闲对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但是考虑到我国大学生的社交领域较闭塞,社交技巧相对欠缺,因此在社交休闲活动中可能经历较多冲突与失败,从而导致抑郁或应激水平的增加);休闲中的无事可做对应激及抑郁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对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从侧面显示缺乏积极休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休闲调试董笑研、吴莹提出现代职业女性因为事业、双重角色、婚姻和家庭的因素,心理压力大,可以通过参与休闲活动获得愉悦、关怀和支持感,从而有效地帮助职业女性减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休闲调试体育型休闲知识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娱乐型休闲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老年群体的本土化研究深度休闲:斯特宾斯首次提出,他在研究业余参与者的休闲活动及其投入活动的态度所形成特殊的休闲文化与特质,即指“人们有系统地从事一种休闲活动,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借此机会获取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这使得参与者有非常充实及有趣的感觉”。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老年群体的本土化研究龙江智、王苏通过对老年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研究深度休闲行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得出结论:深度休闲能够使老年群体进行更多的人际互动,具有更强的归属感,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同时也会使其生活更具充实感和成就感。这表明深度休闲行为是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对老年群体的成功老龄化十分有益。深度休闲通过充实感、归属感、成就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互动等机制来提升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林语堂part3休闲方式Contents目录01休闲方式的概念和分类02休闲方式现状03健康休闲方式的养成休闲方式的基本概念概念: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休闲活动的方法和形式。闲暇时间休闲空间家庭、学校、商场、电影院、图书馆、风景区、网络空间等休闲活动休闲空间消遣娱乐类怡情养身类体育健身类旅游观光类社会活动类教育发展类{休闲方式现状及问题}1.闲暇时间2.休闲空间3.休闲方式休闲时间总体上我国城市居民每天的休闲时间偏少;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基本稳定,部分人群甚至有所减少;城市居民普遍对目前的休闲时间不满意;休闲时间安排上,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增加集中的休闲时间。宋子千,蒋艳.(2014).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现状特征与制度安排.商业时代,143-145性别:女性每周的休息时间比男性更充足,每周休息1.5天及以下的比例,男性是37.9%,女性为28.4%;女性对于较长休闲时间的偏好要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选择增加带薪年休假、增加长假期、增加小长假的比例为50.5%,而女性为54.7%;女性对于休闲时间现状也更满意,希望保持现状的有21.1%,而男性仅为17.4%。年龄:35~44岁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明显较少,有44.7%不足2小时,而61岁以上的则有57.1%的人有5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由于我国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工作年限有关,交叉表分析也体现了这一点,25~34岁、35~44岁、45~60岁的人群分别在带薪年休假1~5天、6~10天、11~15天中占有最大比例。在对空闲时间的认知上,61岁以上的人群只有5.8%认为空闲时间较少,而25~34岁、35~44岁的人群则分别有60.5%和62%认为空间时间较少。反映在制度诉求也有明显差异,和35~44岁人群对各种休闲时间制度安排诉求较为平均不一样,25~34岁的人群最希望增加带薪年休假,这可能和他们往往参加工作不久、带薪年休假较少有关。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空闲时间越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学本专科、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的人群每天休闲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比例分别是64.3%、52.1%、43.6%、33.9%。但每周休息时间则相当不同,初中及以下的人群只有13.6%享有双休日,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学本专科的人群分别有49.1%、58.2%享有双休日。在带薪年休假方面,初中及以下的人群能够享有的比例也明显偏低。婚姻状况:在对空闲时间的认知上,离婚、分居或丧偶的人群认为空闲时间较少的比例(40.0%)要比未婚(52.8%)和在婚(54.0%)人群低。婚姻状况和年龄有一定关系,未婚者以年轻人居多,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带薪年休假上,未婚者仅有5天以下带薪年休假的比例占43.1%。职业:公务员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明显较少,有40.6%不足2小时,但他们享有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9%和78.2%)。工人则有50.0%的人没有带薪年休假,商贸服务和销售人员、普通企业员工也分别有31.4%和27.8%没有带薪休假。月收入:月收入越高的人往往工作日每天的休闲时间较少,在10000元以上的人群中,有37.7%的人不足2小时,他们每周休息1天以下的也占到31.2%;感觉休闲时间较少的比例也最高,有67.3%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比较少或很少。3000~5000元的人群则在享有双休日方面的比例最高,达到60.1%。休闲空间随着休闲时间增多,居民会在空间上表现比较强烈的离开居住地的倾向。休闲时间长短,决定居民休闲空间的选择倾向。时间越短,居民会选择室内活动空间的比重越高;时间越长,居民会选择室外休闲场所的倾向越强烈。休闲时间长短,决定居民休闲空间的范围大小。平时休闲时间较少且零碎时,居民会选择家庭居住地附近的休闲娱乐场所;周末或节假日较为完整连续时间时,休闲空间就会拓展到郊外、外省市。休闲方式不同时期的主要休闲方式时期主要休闲热点晚清(1900-1911)赌博、泡茶馆、体育、旅游、逛公园民国(1911-1949)戏曲曲艺、游商业街、看电影、集邮、茶馆聚赌新中国初期(1949-1966)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戏剧、逛公园文化大革命(1966-1976)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改革开放后(1976---至今)卡拉OK、蹦迪、泡吧、健身、电视、上网、收藏、旅游、探险、逛书店等调查活动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保定、宁波、绵阳、锦州和咸阳10个城市和城镇,以及荆州农村、江门农村、保定农村、宁波农村、绵阳农村、锦州农村、咸阳农村共七个农村地区。零点指标访问5584位年龄在18-65岁之间本国居民,其中城市、城镇居民有3243位;农村居民共2341位。零点指标与城市生活相比,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比较单调,主要是通过看电视、串门聊天、玩麻将和在家呆着睡觉等方式度过;城市居民中虽然也有大部人以看电视为主要休闲活动,但对其余娱乐活动也表现出各有所好的分散性,逛街购物,异地旅游已成为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的主要闲暇活动。城市VS农村偏好程度和年龄成正比的闲暇活动是在家呆着睡觉、串门聊天;偏好程度与年龄成反比的闲暇活动是逛街购物、球类运动、上网、玩电子游戏、看电影和看录像。年轻人更喜欢新兴的、节奏较快的以及消费性质的娱乐和一些户外运动。不同年龄居民的收入越高,越喜欢旅游、看电影、录像、上网等活动;居民的收入越低,越倾向于玩麻将、在家呆着睡觉、串门聊天。可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人们会更多的从事旅游、看电影运动等更能怡情悦性的娱乐。不同收入(注:城市以家庭月收入为1500元以下为低收入,1501-3000元之间的为中等收入,3001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农村中以家庭现金净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为低收入,3001-5000元之间的为中等收入,5001元以上的为高收入。)休闲方式单调随着闲暇时间增多,中国人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但休闲方式多事一般消遣和被动的休闲方式,少有娱乐充实型和提高型的休闲方式。休闲层次不高目前,人们仍习惯将休闲方式作为休息的一种,作为恢复精力的一种手段。没有意识到休闲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存在的问题休闲病不良的休闲方式不仅不利于身心的放松和休息,还会造成身心疾病。常见的休闲病有“电视病”、“麻将综合症”、“卡拉OK综合症”、“歌舞厅综合症”、“互联网综合症”等。失范的休闲社会快速变迁,传统规范丧失了约束力,个人的欲望无法受到社会适当的节制,出现了失范的休闲行为。失范的休闲行为赌博、酗酒、飙车、吸毒及破坏性行为富足生活的纵欲、堕落(有闲阶级)上瘾,如性行为、吃喝、看电视、上网、酗酒赌博等滥用休闲时间part4健康休闲方式的建立养成健康的休闲方式1.加强休闲的主体意识,理性选择判断健康、向上、轻松、从容的休闲方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3.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休闲技能,选择几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认真学习钻研使之成为特长。动:运动健身静:静坐静读静思内:室内家务安排打理外:必要的社交充电: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2.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做到动静结合、内外结合、休闲与“充电”结合。ThanksForYourAttention谢谢观看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