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我国自1995年起就实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行了“黄金周”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每年至少有1/3的时间在休闲中度过,而且会越来越多。休闲生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满意度、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导言:何谓“休闲”?我国著名科学家于光远在其《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深刻地指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不属于闲的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减少,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走向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比如说,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内容丰富、积极向上,你就获得了比别人多的知识、技能、情感、才干、能力,获得比别人多的业余爱好,你就不会在闲暇时感到寂寞、孤独、空虚与无助。闲暇时间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和生命中看不见的资源和财富!你利用得好,你就拥有了比别人多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休闲的核心在于“休”,能否聪明地用“闲”,关键在于我们对“休闲”价值是否有正确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效地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与财富,才能使我们在“休”中学会沉思、学会欣赏、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会如何摆脱诱惑与浮躁、学会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因此,罗素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由于人们认识到“休”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活原则。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上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而且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休闲及与休闲相关的概念2.了解休闲在人类发展史中的演变与发展3.了解人类发展史中的休闲思想4.了解休闲的哲学意义第一节休闲概念一.何谓闲暇什么是闲暇?一般地,闲暇是指人们全部的生活时间减去必需的生存时间(吃饭、休息等)和必要的工作时间(上班、家务等)之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是个人用来享受、娱乐、发展个性的时间,闲暇活动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内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马克思说:“闲暇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供自己发展的时间”、“为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广阔余地的时间”。第一节休闲概念一.何谓闲暇闲暇时间是一种时间配置的状态,与劳动时间形成一对范畴。闲暇时间的多寡与国家综合实力相辅相成。聪明地用“闲”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对构筑社会经济体系、现代生活方式,甚至对文化价值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学过怎样聪明利用闲暇的人。因此说,休闲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教养。第一节休闲概念一.何谓闲暇拥有闲暇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解脱出来,随心所欲,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于各种社会境遇随遇而安,独立于自然及他人的束缚;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西方社会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我国的许多青年人就有了这种思想,这是一种进步。二.何谓休闲1.关于休闲的定义(1)从时间角度定义休闲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休闲的涵义,通常是指生活中的这样一些时候——在这些时候,我们拥有相对多的自由,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换句话说休闲就是“自由时间”。May&Petgen认为休闲是“在生存问题解决以后剩下来的时间”。凯普兰(Kaplan,1960)发现,如果把休闲定义为“自由时间”,我们的社会中就存在四种不同形态的自由时间:“富有者持久而自愿的闲暇,失业者临时而无奈的空闲,雇员们定期而自愿的休假和伤残者长期的休养,以及老年人自愿的退休。”二.何谓休闲1.关于休闲的定义(2)从社会活动的角度定义休闲休闲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古希腊,“休闲”schole这个词意为“不是在不得不做的压力下从事的严肃的活动”(Goodman,1965)。从社会活动的角度定义休闲,意为“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对社团活动的主动参与。”(Dumazedier,1960)二.何谓休闲(3)从生存方式或心态的角度定义休闲如果把休闲定义为一种生存状态,它就如亚里斯多德所言,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休闲作为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被赐予那些赞美生活的人。于是,休闲常被用作形容人们从容、宁静、忘却时光流逝的状态。休闲也被定义为一种心态,很多心理学家用“心灵上的(Perceived)”自由或“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来表达他们所理解的休闲。心理学家纽林格(JohnNeulinger,1974)认为:“休闲感有,且只有一个判断,那便是心之自由感(Perceivedfreedom)。只要一种行为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那它就是休闲的。二.何谓休闲现代社会形态中的休闲,普遍有闲的现代社会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更有其时代特性:①对个体而言,其实质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精神的态度,是每一个人“成为人”的过程。②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重要的一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忙闲、张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重要途径。二.何谓休闲③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而言,是标志国家的治理与调控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制手段,向用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④对社会生产力而言,其实质是一种人的文化素养的投资和积累,她在文化进程中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个体生命获得更强的创造力,且能让人的生命富有尊严和意义。二.何谓休闲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活动几乎囊括了现代社会人们自由安排、享用闲暇时间的全部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而引起的所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和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真正富裕的标志是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多。二.何谓休闲2.关于休闲时间第一部分是每天的闲暇时间,主要指每天工作、家务和必要的社会活动以后所剩下的零星、不完整的空闲时间,可用于阅读书报杂志、看电视、聊天、健身等小范围、短时间、近距离的休闲娱乐活动。第二部分是每周2天的休息时间,可从事一些创作性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会、上街购物或探亲访友,或进行短途旅游。二.何谓休闲第三部分是公共假日,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时间长短不同。我国法定假日是10天,目前通常将国定假日和双休日组合在一起,往往形成了7天连续的“黄金周”休闲旅游时间,如“五一”、“十一”、元旦,主要用于走亲访友、购物、外出旅游、兼职、业余进修学习等活动。第四部分是带薪假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从业人员实行年带薪休假制度。各国实行的假期差异很大,欧洲国家通常为4周,美国是2—4周,日本为15天,法国由原来的5周增加到现在的9周。二.何谓休闲3.关于休闲活动现代休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闲暇生活的愉悦、安逸、刺激等心理需求和调整、平衡生理活动需要。休闲活动的本质是自主性、自由性、参与性、消遣性和健身性,其类型概括起来大致有:二.何谓休闲①接受教育。人们可以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看电影看戏、读书读报等活动,得到一些启示或某种教育,从而达到陶冶自己情操的目的。②从事创作。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尝试进行绘画、书法、摄影、园艺、烹调、插花等活动,以满足自己业余兴趣爱好和发展自我的需要。③参加健身。人们通过日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如散步、跑步、打拳、游泳、打球、骑车、爬山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室内外活动,以实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二.何谓休闲④进行娱乐。参加各种娱乐俱乐部活动,或到酒吧、网吧等场所进行休闲活动,或从事纯粹的娱乐活动,如打牌、搓麻将、玩游戏机、跳舞或其它类型的社会交往活动。⑤外出旅游。利用节假日和带薪休假期在本地或外地甚至出国旅游。⑥体验刺激。通过一些冒险娱乐活动如航海、登山、潜水、攀岩、跳伞滑雪、漂流等,以感受刺激,向极限挑战,从而实现体验战胜自我的精神享受的目的。⑦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活动。主要指利用工作和家务活动之余,参加咨询、帮困、志愿者行动及其它各种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二节人类发展史中的休闲与休闲思想一.人类休闲行为的产生与演变1.休闲是人类伴随人类文明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时代,人类谋生的手段及谋生过程十分简单,以至劳动与休闲混沌不分。在以农耕畜牧为主的时代,阶级的出现,休闲生活在两个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分配出现了不均衡现象,统治阶级休闲生活,各种交际礼仪、道德说教及学园式教育兴起。但就休闲的现代形式、范围内容来讲,是工业化社会发达的产物。第二节人类发展史中的休闲与休闲思想一.人类休闲行为的产生与演变1.休闲是人类伴随人类文明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创造和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其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生存方式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与此相对应的是,休闲将不断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质量标准成为人们新的生活内容。正像有人预测的那样,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紧跟其后,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社会休闲的历史渊源及演变由于中国数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休闲方式,而这套休闲方式,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形态。中国古人的休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娱参与和被娱欣赏两大类。2.中国社会休闲的历史渊源及演变自娱参与类休闲主要指人们通过亲身参与而达到休闲目的的活动形式,如传统的歌舞、竞技运动等。其中既有闲暇、节日期间的歌舞娱乐,又有传统的保健养生,军事与武艺竞技、娱乐性竞技和其他的民俗游乐竞技等体育活动形式。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随之而来的一些现代体育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而被娱欣赏类休闲则主要是指对一些艺术形式如戏曲、技艺表演等的欣赏休闲,并籍此达到愉悦心智的目的。二.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1.“休”与“闲”在字义学中的寓意“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美善、福禄”的意思,强调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人敬畏自然的一种态度。“闲”,通常引申为道德、法度,也有限制、约束之意。“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因而,对“闲”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余暇、消遣的时间概念上。从词义的组合上,不难看出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得以充分的进行。二.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2.来自“和”的民族文化思想传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调和、反对对立。儒家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道家讲究“和而不争”,佛家修养强调“得中道”。“天地间,和为贵”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家的理想境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是天地万物的和谐与协调,万物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适应且和谐,乃是“自然而有机”的动、静关系的基本原理。二.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3.尊崇“道法自然”作为一种休闲智慧,中国人可能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主张,人要活得自然,心性尤其要悠然散淡。在他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而然为之。因此,中国人推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赞誉“体静心闲”。二.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3.尊崇“道法自然”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