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工作思路蔡武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改革发展绘就了蓝图,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发扬真抓实干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项目。下一阶段,文化系统推动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融入和贯穿上下工夫,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挖掘各类节庆活动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组织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巩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2-二是着力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积极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开展文化艺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净化网络文化市场,加大城乡网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三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把主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的支出预算。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广泛开展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一批文化品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四是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3-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促进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开展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和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做好古籍、善本、民国文献、革命文献、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保护。继续做好清史纂修工作。五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发布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新兴业态,提升演艺、文化娱乐、文化会展、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县、镇、街、村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规划和建设。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信、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4-点,培养文化消费主体。完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文化展会。六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演出院线、连锁经营等文化产品现代流通形式,加快培育各类文化要素市场。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系统。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推动副省级以下城市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积极推进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和社会监督。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七是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深入开发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兼容的文明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事务,不断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改进文化出口奖励机制,扶持文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到境外兴办实体,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各领域的交流互访,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和专业比赛。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人心回归。八是着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5-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造就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制定国家文化荣誉制度,对文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推进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者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6-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任仲平(一)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子背后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的横轴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在历史的纵轴上,一种伟大的文化历经盛衰荣辱的磨难,在复兴之路上正扬帆起航。一切象征总有现实逻辑,蕴藏着历史的本质。在孔子走向世界这部崭新乐章里,大背景是新中国60多年社会变革的思想激荡、30多年改革开放的精神求索,主旋律是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化振兴的激昂变奏。“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挺进;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所造就的文化发展新局面;才能更深刻地体认,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二)任何一种文化选择,都离不开时代土壤。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7-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挑战不止于此。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带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8-(三)早在19世纪,马克思便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我们身处的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经济时代,是经过近200年风云变幻、比马克思预言的秩序更繁琐、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复杂、机遇更隐晦的国际市场:——制定规则的人已经占领制高点,而且仍然想重复经济全球化时代惯用的手段,将我们的文化生产压制到全球链条的最低端。——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是我们的优势,但雄厚的资本与成熟的商业运作却是西方的强项。——在文化的自由市场,与文化产品逆差同时而来的,还有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兵临城下。文化交流中的逆差,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影响的绝不只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产业较量的成败,更关乎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得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如果我们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讲述“中国故事”的各种题材。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社会主义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激流勇进,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书写了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这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但今天的我们怎样才能在改革创新中,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位势,转化为软实力竞争中的现实优势?-9-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布局不优、机制不活,在挑战与竞争中暴露的中国文化发展困境,表面看,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质看,是传统的体制机制窒息了文化的内在活力。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