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1页共16页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单元核心概念: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率领太平军,纵横十数年,横扫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之路。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P2——51、虎门硝烟⑴.时间:1839年6月⑵.领导人:林则徐⑶.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3、《南京条约》⑴.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⑵.《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②.赔款——白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进出口货税,值百抽五。⑶.《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B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开创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②.从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③.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革命任务变化:由单一的反封建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⑤.历史分期发生变化。中国开始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B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对华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和农产品;②.在破坏自然经济的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⑵.对思想文化领域影响: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2页共16页①.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变革,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②.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③.向西方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7——91、“修约”交涉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A.《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P12——151、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点燃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烽火。2、地方势力的兴起: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重用曾国藩,主要依靠湘军。1863年,湘军与李鸿章的新编淮军军一起,分几路进攻天京。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3页共16页第4课洋务运动P17——21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代表人物⑴.中央——、文祥等⑵.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⑵.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洋务机构:总理衙门(1861年设立)3、背景(原因):B⑴.清朝统治者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内外交困,⑵.为维护清朝统治,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二、从“自强”到“求富”1、主要内容⑴.开办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第一个军事工业⑵.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⑶.兴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三、京师同文馆(培养新式人才)1、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2、派学生留学:由容闳建议并率领赴美留学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⑴.进步性:推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⑵.局限性:①.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②.仅学习科技和工艺制造,不改革封建政体;⑶.不可能实现富强目标;⑷.经营管理上也存在弊端。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核心概念: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甲午战争后,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无论是鼓吹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还是以“扶清灭洋”相号召的义和团运动,以王朝自救为目标的清末新政,均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基。由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P23——26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4页共16页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缫丝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二、西学东渐1、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办学兴教、翻译西书。2、编译西书的主要机构: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局,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学堂附设的翻译机构。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P28——31一、黄海海战(1894年)1、甲午战争的原因⑴.爆发: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2)结果: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二、《马关条约》A1、条约内容⑴.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⑵.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⑶.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⑷.开放沙市、重庆、苏杭二州;⑸.允许日在华通商口岸设厂;2、《马关条约》的影响B⑴.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⑵.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⑶.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第7课戊戌变法P33——371、公车上书:⑴.概况和作用: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时务报》和《天演论》⑴.《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⑵.《天演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首次介绍西方进化论观点,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⑶.百日维新⑴.概况①.时间:1898.6.11——1898.9.21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5页共16页②.开始标志:光绪颁布《定国是诏》③.结果: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光仁;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P38——42一、瓜分狂潮1、列强攫取侵略权益的方式:(政治宰割)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2、义和团兴起:(1)原因:列强肆意宰割中国的行径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促成了反抗意识的高涨。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兴起。(2)口号:“扶清灭洋”(3)活动区域:山东、河南、直隶等地蔓延开来,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4)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3、八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年6月,国家: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略战争。4、《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901年,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与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⑴.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⑵.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⑶.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战略要地驻兵;⑷.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⑸.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5、《辛丑条约》影响:B继《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第9课清末新政P43——461、清末新政⑴.措施: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①.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②.军事:编练新军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6页共16页③.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⑵.新政的评价: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3)预备立宪: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1904年起,一些大臣纷纷奏请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遣大臣到欧美、日本考察宪政。回国后,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并建议先立宗旨,再宽立具体年限。清廷决定采纳五大臣的意见,实行“预备立宪”。(4)皇族内阁:1911年,清政府颁布新内阁官制,在内阁13名成员中,汉族官僚4人,满族亲贵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48——52一、中国同盟会1、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1)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2)推举孙中山为总理,(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机关刊物:《民报》。(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3、中国同盟会成立意义:B(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2)“三民主义”纲领是20世纪初的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武昌起义(因是1911年是辛亥年,又称辛亥革命)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中华民国。控制了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⑴.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同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⑵.颁布由参议院制定《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⑶.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⑷.清帝退位时间:1912年2月)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五分册知识要点1580990319290第7页共16页⑸.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①.功绩:A.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性质)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中华民国;C.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局限性:A、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之中。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核心概念:(1)20世纪初,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竞争激烈,冲突迭起,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彼此敌视。(2)1914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