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中央沟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侧视中枢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2、皮质侧视中枢,管理双眼同侧视运动。3、书写中枢4、运动性语言中枢5、额叶联合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额叶的功能顶叶的功能1、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接受对侧身体的深、浅感觉信息。2、运用中枢,位于半球的缘上回,其功能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3、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角回,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枕叶:功能主要与视觉有关颞叶: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岛叶: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记忆)和内脏活动由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内囊①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②区分:前肢膝后肢前肢膝后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二、内囊豆状核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听辐射视辐射尾状核头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背侧丘脑丘脑中央辐射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丘脑前辐射额桥束通过的纤维束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1.皮质核束:1)面神经核上瘫的表现2)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左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a.对侧(左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b.鼓腮漏气;c.流涎;d.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患(右)侧;对侧(左)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左)侧。二、内囊2.皮质脊髓束: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3.丘脑中央辐射: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粗略触觉除外)。4.视辐射: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5.听辐射:无症状。二、内囊三、基底神经节(1)尾状核(2)豆状核(3)杏仁核壳苍白球(4)屏状核尾状核体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尾状核尾杏仁核基底节主要结构及其关系纹状体屏状核杏仁核簇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新纹状体旧纹状体基底节古纹状体锥体外系中枢之一边缘系统重要结构三、基底神经节豆状核尾状核苍白球壳核新纹状体旧纹状体纹状体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三、基底神经节纹状体结构与功能四、间脑(一)位置:脑干与端脑之间后面观间脑位置侧面观底面观(二)区分:分5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三)第三脑室: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顶:脉络组织前界:终板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侧壁:背侧丘脑、下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脉络组织脉络组织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终板中脑水管背侧丘脑第三脑室(四)背侧丘脑1.形态: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卵原形的灰质团块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下丘脑沟内囊背侧丘脑丘脑间粘合丘脑前结节丘脑枕2.内部结构内髓板:内有板内核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内髓板前核板内核丘脑前核内侧核群背内侧核外侧核群背侧组腹侧组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特异性中继核团外侧核背侧部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主要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与下丘脑和纹状体之间有往返联系。网状结构上行纤维经这些核团转接,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在功能上进入重要的高级神经活动领域,能汇聚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及运动信息,并伴随情感意识的辨别分析能力,也参与学习记忆活动。能够感受粗略的触觉,并伴有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腹前核和腹外侧核,主要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传入纤维经它们转接,并发出纤维投射至躯体运动中枢,调节躯体运动。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感觉,腹后外侧核传导上肢、下肢和躯干的感觉。3、损害表现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失调5)、情感障碍(二)下丘脑1.形态:上界为下丘脑沟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前界为终板、视交叉向后至中脑被盖下丘脑沟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终板视交叉中脑被盖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2.内部结构很多核团,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如肽类、乙酰胆碱、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室旁核视上核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3.功能①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②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③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三)上丘脑:松果体缰三角丘脑髓纹内分泌腺与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关丘脑髓纹缰三角松果体(四)后丘脑:1.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听中枢2.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发出纤维至枕叶视中枢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五)底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与黑质、红核、纹状体有密切联系,参与运动调节背侧丘脑底丘脑核黑质红核中脑脑桥延髓五、脑干脑干内部结构脑干灰质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下行传导束脑干白质上行传导束网状核、中缝核ⅢⅣⅤⅥⅦ1、脑干的神经核Ⅲ动眼N核动眼N副核Ⅳ滑车N核Ⅴ三叉N运动核三叉N感觉核三叉N脑桥核三叉N脊束核三叉N中脑核Ⅵ展N核Ⅶ面N核上泌涎核孤束核ⅨⅩⅪⅫⅧ前庭N核蜗N核Ⅸ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三叉N脊束核Ⅹ疑核迷走N背核孤束核三叉N脊束核Ⅺ疑核副N核Ⅻ舌下N核Ⅷ1、脑干的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上橄榄核脑桥核中脑上丘下丘红核黑质顶盖前区下橄榄核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上橄榄核红核黑质下丘上丘1、脑干的神经核2.脑干的白质(1)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2)上行纤维束脊髓丘系2.脑干的白质延髓脑桥内侧丘系中脑背侧丘脑内侧丘系2.脑干的白质(2)上行纤维束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三叉丘系2.脑干的白质(2)上行纤维束蜗神经核蜗神经根斜方体纤维外侧丘系上橄榄核下丘内侧膝状体4)外侧丘系2.脑干的白质(2)上行纤维束3.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1)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2)中缝核团3)内侧(中央)核群“反应区”4)外侧核群“感受区”(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1)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2)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3)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4)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4、损害表现及定位交叉性瘫痪:当一侧运动、感觉神经核或传出、传入的神经纤维受到损害时,临床上会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偏侧感觉障碍。病变水平的高低依受损害的脑神经而定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旁正中综合征Horner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闭锁综合征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意识保持清醒,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由于其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故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阻断,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大脑脚综合征红核综合征六、小脑(一)位置: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脑干的背面。(二)外形: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脚:小脑蚓小脑半球近似平行的沟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上、中、下3对原裂小脑上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三)内部结构1、小脑皮质小脑表层的灰质,有3层小脑皮质髓体(白质)2、髓体:3、小脑核(小脑中央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中间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四)分叶和机能分区形态分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体古(原)小脑(前庭小脑)原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机能分区正中区:即蚓部中间部:外侧部:较小较大旧小脑(脊髓小脑)新小脑(大脑小脑)蚓部中间部外侧部+顶核、中间核→+齿状核→绒球小结叶+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五)纤维联系及功能①原小脑(前庭小脑)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肌张力变化,维持平衡。②旧小脑(脊髓小脑)接受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核、红核、网状结构,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③新小脑(大脑小脑)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经小脑中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力量、方向、范围等)(六)小脑损伤的表现:1、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1)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2)眼球震颤;3)意向性震颤(六)小脑损伤的表现:2、原小脑综合征: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1)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2)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六)小脑损伤的表现:3、新小脑综合征:因小脑半球损伤所出现的症状,多数病例旧小脑也同时被侵犯。病人患侧肢体出现:1)肌张力低下;2)共济失调,不能准确地用手指鼻,不能做快速的交替动作;3)意向性震颤,肢体运动时,产生不随意有节奏地摆动,越接近目标时越加剧。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