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第一节生药的采收采收期的确定采收期与产量采收期与质量适宜采收期的确定一般采收原则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含有效成分较高。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等。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沉香等。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在花初开时采收,如洋金花;在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蒲黄、松花粉等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自然脱落,影响产量。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如山茱萸;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一般采收原则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全草类中药多采收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取全株药用,如蒲公英等。8.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9.动物药类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等。昆虫类药材,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前收集。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以防逃飞。两栖动物如中国林蛙,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对于动物的生理病理产物,应在屠宰时注意采集,如牛黄、鸡内金等。10.矿物药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矿物药大多结合开矿采掘,如石膏;有的在开山掘地或水利工程中获得动物化石类中药,如龙骨、龙齿等。有些矿物药系经人工冶炼或升华方法制得,如密陀僧、轻粉等。采收方法采挖收割采摘击落剥皮采收中注意事项(一)扩大药用部分:如杜仲为乔木,药用树皮,通过对树皮、树枝、叶及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枝、叶中也含有与树皮相似成分,可代杜仲皮入药,蛔篙原用花蕾,但经试验,叶中也含有山道年,含量与花蕾相似,也可药用,浙贝母花制成流浸膏或浸膏片,可代浙贝母入药。动物类药材中有以僵蛹代僵蚕等(二)保护野生药源1.计划采药,不要积压浪费,有些中草药,如铃兰,久贮易失效。2.合理采收,只用地上部份看要留根,一般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动物药材如以锯茸代砍茸,活麝取香等。3.封山育药,有条件的地方,在查清当地药源和实际需要之后,把所属山地分区轮采,实行封山育药。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的目的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的任务1、纯净药材2、保证用药安全3、保证疗效4、包装成件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的方法1.拣将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是将药材拣选出来。2.洗将药材表面的泥砂洗净。有些质地疏松或黏性大的软性药材,在水中洗的时间不宜长。有些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的黏液质,不能水洗。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3.漂是用水溶去部分有毒成分或盐分,如半夏、附子、咸苁蓉等。4.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等。5.去壳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果实,晒干后去壳,或先去壳取出种子而后晒干;但也有不去壳的,如豆蔻、草果等以保持其有效成分不致散失。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的方法6.蒸、煮、烫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有的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有的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有的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同时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7.熏硫用硫黄熏制药材,可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如山药、白芷等。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的方法8.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如厚朴、玄参、续断等。9.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可根据不同的药材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干燥方法有: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但含挥发油的药材、受日光照射后色泽和有效成分易变色变质的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的药材,均不宜用晒干法。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类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但医学教育网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如杏仁、薄荷、芥子等。要注意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须缓缓升高,以防淀粉粒糊化。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使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有的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于皮肉分离或空枯,必须进行揉搓,如党参。另外有远红外加热干燥和微波干燥。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一、根茎类药材。此类药材采挖后,一般只须洗净泥土,除去非药用部分,如须根、芦头等,然后分大小,趁鲜切片、切块、切段、晒干或烘干即可,如丹参、白芷、前胡、葛根、柴胡、防已、虎杖、牛膝、漏芦、射干等。对一些肉质性、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百部、天冬、薤白等,干燥前先用沸水略烫一下,然后再切片晒,就易干燥。有些药材如桔梗、半夏须趁鲜刮去外皮再晒干。明党参、北沙参应先入沸水烫一下,再刮去外皮,洗净晒干。对于含浆汁丰富、淀粉多的何首乌、生地、黄精、天麻等类药材,采收后洗净,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晒干或烘干。此外,有些药材需进行特殊产地加工,如浙贝母采收后,要擦破鳞茎外皮,加石灰吸出内部水分才易干燥;白芍先要经沸水煮一下,去皮,再通过反复“发汗”晾晒,才能完全干燥;元胡采收后先分大小,置箩筐中擦去外皮,洗净,沥干后转入沸水中煮至内心黄色,晒干,才能保证药材的色泽及质量要求。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二、皮类药材。一般在采集后,趁鲜切成适合配方大小的块片,晒干即可。但有些品种采收后应先除去栓皮,如黄柏、椿树皮、刮丹皮等。厚朴、杜仲先应入沸水中微烫,取出堆放,让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渴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切成丝、块丁或卷成简状,晒干或烘干。三、花类药材。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此类药材采摘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低温迅速烘干,如玫瑰花、旋复花、金银花、野菊花等。四、叶、草类药材。此类药材采收后,可趁鲜切成丝、段或扎成一定重量及大小的捆把晒干,如枇杷叶、石楠叶、仙楠叶、仙鹤草、老鹤草、凤尾草等。对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荆芥、薄荷、藿香等,宜阴干,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五、果实、籽仁类药材。一般采摘后,直接干燥即可,但也有的需经过烘烤、烟熏等加工过程。如乌梅,采摘后分档,用火烘或焙干,然后闷2-3天,使其色变黑。杏仁应先除去果肉及果核,取出籽仁,晒干。山茱萸采摘后,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捞出,捏出籽仁,然后将果肉洗净晒干。宣木瓜采摘后,趁鲜纵剖两瓣,置笼屉蒸10-20分钟取出,切面向上反复晾晒至干。六、动物类药材。此类药材多数捕捉后,用沸水烫死,然后晒干即可,如斑螫、蝼蛄、土鳖虫等。全蝎用10%食盐水煮几分钟,捞起阴干。蜈蚣用两端较尖的竹片插入头尾部晒干,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蛤蚧捕获后,击毙,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勿用水洗),用竹片将身体及四肢撑开,然后用白纸条缠尾并用其血粘贴在竹片上,以防尾部干后脱落,然后用微火烘干,两只合成一对。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1、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害虫适宜温度16-35℃,相对湿度70%,药材含水量13%以上螨25℃80%5-10月间繁殖旺②生霉霉菌孢子温度25℃左右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相对湿度85%药材含水量15%以上口服中药霉菌总数测定黄曲霉菌测定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③变色某成分氧化、聚合或分解、缩合后色泽加深或改变④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的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防治方法:干燥、冷藏、避光保存⑤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夏焦化、燃烧(果实及种子类-柏子仁、苏子、海金沙)药材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高夏碳化、自燃(野菊花、红花等)⑥其它如自然分解、自然挥发、风化失水等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2、储藏、保管和变质防治①仓库保管:分类储藏控制温度、湿度②霉变防治:库房相对湿度65-70%药材含水量≤药材安全含水量③虫蛀防治:物理:对抗储存:动物药+花椒调节温度:低温法:低于-4℃高温法:48-52℃气调养护:抽O2充N2钴60辐射化学:杀虫剂熏蒸氯化苦、磷化铝、二氧化硫、溴甲烷毒残留除氧剂密封储藏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第一节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起源1.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3.饮食文化的影响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阶段•(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起始和形成时期•(2)金元明,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1)三大炮制专著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和贡献雷公炮炙论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300种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439种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232种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2)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雷公炮炙论》-炮炙•《炮炙大法》-炮炙•《本草蒙筌》-制造•《本草纲目》-修治•《修事指南》-修事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内容,如“止出血者燔发”。《黄帝内经》-有“治半夏”、“角发”“燔治”、“口父咀”的炮制记载。春秋战国至宋代《神农本草经》-对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解释。《本草经集注》-第一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新修本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记载有“作糵”、“作豉”、“作大豆黄卷”等工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记载。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汤液本草》-引李东垣“用药心法”,并有“去湿以生姜,去上膈痰以蜜”的记载。《珍珠囊》-记载有白芍“酒浸行经,止中腹痛”的炮制论述。金元明时期《十药神书》-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理论,“十灰散”为其著名方剂。《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本草纲目》-古代最大型的药学专著。专列“修治”一项记载炮制经验《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