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计划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三个十条行动计划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三个十条行动计划湖州市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计划(2017-2020)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加快推进湖州绿色发展的意见》(湖委发„2017‟15号)精神,围绕提升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实现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渔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现代渔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绿色健康发展示范区、农民持续增收样板区,为湖州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示范带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科技—1—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主体参与、社会联动的发展氛围。(二)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节水减排、清洁生产、低碳循环、持续发展。(三)坚持提质增效。强化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强化品牌引领,注重文化建设,推动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从业者素质提高。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渔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突出改良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应用新装备,培育新渔民,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三、主要目标按照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绿色为魂的总体思路,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努力使渔业转型升级、健康生态养殖、渔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将湖州打造成全国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样板地、模范生”。到2020年,渔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高于农业2个百分点以上,渔业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建设2个省级—2—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县)。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增加10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75%以上。完善渔业全产业链,构建渔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渔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培育虾蟹类、名优鱼类、生态龟鳖类等3条产值超10亿元的示范性全产业链。——绿色健康发展示范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广生态、免疫的病害防控方法和养殖减料减药理念,把增加绿色优质水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和效益。培育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加强养殖池塘标准化、规模化改造,完善循环用水、水质净化、废水资源化处理等设施设备,优化场区环境;建立健全养殖生产相关管理制度,细化养殖设施设备管理、水产品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和安全使用、病害防控、养殖废水处理、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等制度规范等。——农民持续增收样板区。围绕“生态优美、生活富裕、生命健康”目标,依托和挖掘特色优势渔业产业、优越生态环境和传统渔业文化优势,建设标志性渔文化产品、公共服务平台等标杆性、示范性的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形成产业有特色、渔文化有传承、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池塘养殖亩均效益增长25%,达到5000元,渔业专业养民人均收入增长25%以上,收入增加1万元,达到万元以上。四、重点任务以建设渔业强市为目标,紧扣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3—验区、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大战略,全力实施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2222”行动。(一)建成2个服务平台1.紧密型现代渔业科技支撑平台到2020年,构建起一个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渔业研究院,使之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渔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高科技产品研发平台、高绩效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高素质应用型渔业人才培养平台。(责任单位:省淡水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人力社保局)——建立产学研机构。强化“厅市”合作,依托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组建以浙江省淡水水所研究所为核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州市人民政府、有关产业基金等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浙江南太湖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实时关注国内外渔业行业市场、发展方向、科研进展等动态信息,提出湖州渔业科技发展方向、举措以及相关科学试验等。——实施人才引进。突出需求导向,探索刚性需求与柔性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柔性引进3-4个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淡水渔业创新团队,打造一支100人左右的渔业科技创新创业队伍。重点围绕“二虾一鱼”(罗氏沼虾、青虾、加州鲈)湖州优势水产品,在水产优质种源保繁、新品种研发,先进育种技术开发、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水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加强科研攻关,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加快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励科研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适应市场,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组建一批科技服务队伍,对全市的渔业经营主体开展“网格式”分片包干、“蹲点式”全程服务,通过中试和产业化,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工艺、新渔机、新业态与新技术,助推渔业龙头企业发展、美丽渔场建设和健康养殖示范户培育。2.集聚型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平台到2020年,在南浔区菱湖镇建成1个集市场交易、现代物流、质量检测、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休闲“渔”乐于一体的集聚型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提供发展良机,进一步提升湖州渔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南浔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打造浙北淡水渔交易市场。发挥菱湖镇作为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基地的区域优势,结合“智慧渔业小镇”建设,立足浙北,辐射全国,打造浙北最大、年交易能力10万吨以上的水产品交易市场。2018年前重点建成20个公平交易站、1000平米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00平米物流中转站、500平米三供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完善冷链物流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拓展电商销售平台,推动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互促互进,进一步增强现代渔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品牌。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南浔区以“农合联”为运营商做好品牌的打造和管理,逐步提升本区域的水产品整体形象。依托“庆渔堂”智慧养鱼及池塘内循环水—5—养殖等新技术,将规模以上养殖户全纳入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全过程的可管可控,提升水产品质量。以品质赢市场,以品牌强市场,提升本地区水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激发现代渔业发展新活力。——打造“渔旅融合发展”综合体。按照“文化有基础、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的要求,支持菱湖镇挖掘和保护“桑基鱼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通过“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方式,打造集渔业生产、渔事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娱乐、教学基地、特色美食等功能,渔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的渔旅综合体。到2020年,重点建成11000平米渔博园展示馆、21000平米水乡村落、16000平米江南园林等基础设施,走出渔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带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进一步拓展现代渔业发展新功能。(二)创建20个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以“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示范效应明显”为发展定位,到2020年,创建20个涵盖养殖、种业、加工等方面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现代渔业的标杆。(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二溪一路多园”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南太湖沿岸带和东西苕溪沿岸为重点的“湖溪洁水渔业生态屏障区”、国省道沿线水域的“沿路都市休闲观光渔业区”、东部水网地带的“多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形成名优—6—淡水鱼、虾蟹、龟鳖等养殖品种为主体,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柱,休闲观光、苗种繁育、饲料配套、产品加工为保障,科技、推广、信息、检测、监管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布局,建设“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产业集群,特种水产占比75%以上,全面提升我市渔业的整体水平。——延长产业链条。优化渔业“一大两小”传统产业模式,促进渔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相联接,推动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创建年产8亿尾以上、生产优势品种的种业示范区,培育年销售1亿元以上的种业企业2个,5000万元以上的种业企业2个。重点在产品规格标准化和加工精深化上求突破,创建年消耗养殖原料2000吨以上加工示范区2个。——强化利益联接。积极推动渔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民从最初的卖出原料获得一次性收益,逐步发展到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共同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积极引导渔业企业、村集体经济、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加强分工协作,协调参与市场竞争,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建设核心区面积集中连片500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亩以上,亩均产出高于面上20%的养殖示范区14个。(三)创建200个美丽渔场以“经营规模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优质”为目标,到2020年,建成200个模式先进、设施完善、景观美化的美丽渔场。(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7—市质量技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土局)——推进渔场经营规模化。扶持多种形式的渔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鱼塘,鼓励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促进渔业业适度规模经营。美丽渔场适度规模面积为100-500亩左右,亩均产出高于面上30%以上。——推进渔场面貌景观化。根据渔场整体布局,按照主干道路硬化、塘埂护坡绿化、养殖水面洁化、管理用房标准化、休闲设施景观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实施渔场美化改造工程,实现生产管理用房标准化全覆盖,渔场塘埂绿化覆盖率50%以上,建设休闲观光类美丽渔场20个以上,打造现代渔业美丽风景线5条以上。——推进渔场产品优质化。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公共品牌,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切实加强水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强化水质、环境、饲料、渔药、水产品等的实时动态监管,不断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品认证”实现全覆盖,品牌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创建2000个健康养殖示范户按照“环境整洁干净,水源水质合格,尾水处理排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到2020年,建成2000个养殖面积不少于30亩的健康养殖示范户。(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质量技监局、市市场监管—8—局、市国土局)——支持健康生态养殖。树立“生态、健康、高效、循环”发展理念,扶持“立体混养”“封闭式池塘循环水”“稻鱼共生”“种草移螺”“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减药、减料新技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大对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养殖品种和重点药物种类的水产品药残监控力度,提高高效、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