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调查的选题和方案设计第一节选择社会调查课题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第三节调查研究的理论建构第四节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第一节选择调查课题一、选题的意义二、调查课题的类型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一、选题的意义第一,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因为选定的题目表明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主题思想。第二,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价值和效用。选题若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能抓住要害,具有时代意义和迫切感,其价值和效用就大;否则,就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益。第三,选题对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过程及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具有制约作用。二、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这是指为检验或发展某些假设和理论而从事的研究。2.应用性课题:这是为了解决迫切的社会问题进行的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应用的需要。以上二者的研究目标不同。理论性课题注重于检验与发展理论;应用性课题则注重于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社会实践中紧迫的社会问题。应用性课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应用课题。它研究一些较长时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另一类是特殊的应用问题,即在一定时期或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存在的问题。3.描述性课题:是指那些对社会现象作出准确、具体描写和叙述为目的的调查课题。回答所发生的现象“是什么”,人口普查就是描述性社会调查研究的范例。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对人口状况的各种特征作出准确的描述。4.解释性课题:亦称因果性课题,是进一步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和过程作解释或说明的课题。它要回答是“为什么”。5.预测性课题:是指在说明社会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状况的课题。上述几种社会调查的课题,以调查研究的目的为标准划分为应用性与理论性课题;以调查的深度为标准区分为描述性、解释性与预测性课题。按照其他的标准,社会调查课题还可以分许多类。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调查课题。2.科学性原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调查课题。3.创造性原则。选题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4.可行性原则。即根据调查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条件选择调查课题,做到切实可行,能够预期完成。5.适当性原则。即注意题目大小适中,确定课题的内容和范围要适当。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在社会调查课题明确以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社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这一工作是将社会调查课题深化与具体化。一、调查对象所谓调查对象,亦称为分析单位,即调查者进行调查与抽样的基本社会单位。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基本特征汇集起来用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的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类:1.个人。人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又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个人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大部分社会调查研究都要通过分析个人特征来解释与说明各种社会现象自然科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甚至心理学)研究人类所共有的特征;社会调查则分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或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具体特征,即分析各种社会角色的社会特征。一般不停留在个人层次上,其主要目的是描述或解释由个人或个人行为组合而成的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2.群体。这里的群体主要是指社会分层结构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和社会的基本群体。例如: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家庭、邻里、工作小组、朋友圈、社交网络等等。这些均可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独立的分析单位。群体特征不同于个人特征,群体特征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重要调查对象。一般用群体成员特征的平均值来描述群体特征,如工人的平均文化程度、知识分子的平均收入等。但有些群体特征可由个人特征汇集或抽取而来。3.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目标、正式分工及角色结构的一群人所组成的机能群体,即人们所称谓的社会单位。如企业、商店、公司、学校、医院、机关单位、政党、军队等均是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单位,社会组织是联系社会成员与整体社会的中介,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在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产生的。4.社区。社区即区域社会,它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如乡村、小城镇、市区、经济特区等,均可称为不同的社区。一个社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从事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并具有较为一致的文化规范、价值标准及生活方式。将社区作为分析单位,通常是调查研究社区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空间结构,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文化活动、行为规范以及社区的历史发展过程等。通过对社区的调查分析可进一步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从而上升为宏观层次的社会分析。5.社会产物。社会调查研究的分析单位还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社会产物。这里所讲的社会产物主要指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各种社会产品。以社会制度为分析单位,就是调查研究具体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生育制度等,分析各种基本制度的结构、功能与变迁,使其有利于现代化的建设。以社会关系为分析单位,就是调查分析各种社会关系,如国际关系、区域关系、行业关系、家族关系、婚姻关系、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和规范,不断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利益,以求社会关系体系向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行为也是社会调查的重要分析单位,就是要调查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情感行为等,其中既包括有序性行为,也包括那些无序性行为,如越轨、犯罪、聚众、离婚、自杀、遗弃等。以社会行为为分析单位时,不仅要把行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要描述各种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及条件,并侧重于探索各种有害行为的矫正与控制。社会产品也可成为独立的分析单位,对社会调查具有重要分析价值的社会产品,有服装、书籍、报刊、电影电视、歌曲、广告等,调查者可通过对社会产品的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变化及文化的变迁。更深刻地认识与把握社会。上述介绍的是社会调查研究中几类重要的分析单位,每一类又可分为许多更具体的分析单位,所以分析单位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被确定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当社会调查课题确立以后,明确调查对象或选择分析单位应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调查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定。在选择分析单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项调查课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调查者应根据社会现象的复杂程度和调查研究目的的需要来选择分析单位。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收集资料才可能得到更完整、更真实的信息。所以分析单位的选择要与调查课题相对应,要与调查目的相符合。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若对分析单位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不能完满地解答调查课题时,就应该增加或改变分析单位。一项调查研究课题虽然可采用多种分析单位,但这并不是说分析单位越多越好。而应在满足课题要求的条件下,为了减少调查工作量,尽量选择那些最主要的分析单位,力求深入调查研究,保证社会调查工作的质量。二、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是指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所要确定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它们反映了分析单位的各种属性和特征。一个分析单位的属性与特征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个人就具有多种属性(如生物属性、社会属性、阶级属性)和多种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态度、行为等特征)。但是,作为某一项具体的调查研究,不可能调查分析单位的所有方面,只能从中选择一些调查课题所要求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别:状态、意向和行为。1.状态状态特征是指分析单位目前的基本情况,它们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指标进行调查。例如,一个人的状态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调查者可依据课题要求与研究假设的需要从中选择某些指标进行调查。例如,调查人们的生育观念受哪些个人因素的影响,就可选择个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状态变量。在社会调查中,状态变量一般可作为自变量,它们对态度、行为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可能有重要影响作用。2.意向意向是一种主观变量,它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意向包括态度、信仰、观念、个性、动机、爱好、倾向性等等。社会个体、群体、组织甚至一个社区均有意向性。例如,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育欲望,不同的消费倾向;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经营观念与行为倾向;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习俗传统;不同报刊、杂志就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和审美特点。意向是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向性是内隐的,很难直接观测。调查者通常需要设计一组题目来描述态度、观念和行为倾向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程度。通过对分析单位的信仰、态度、观念、倾向等意向性分析来解释或预测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3.行为社会行为指由人与社会的需要所引发的、具有内在动机的、表露于个体及群体外部的各种动作的总称。行为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产生全部社会现象的原素和根源。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分析单位均有其特定的行为。社会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例如,从行为内容上分析,就有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文化行为、宗教行为、道德行为、情感行为等;从行为方式上研究,便有合作与竞争、模仿与逆反、适应与创新、协调与冲突等不同类型。从行为规模上划分,可分为微观行为(个人互动)、中观行为(群体与组织行为)、宏观行为(社会运动等);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上看,又可分为有序性行为和无序性行为、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一般来说,社会行为通常是调查者所要解释的因变量。通过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的行为路线,即人的行为规律。对社会行为有影响作用的因素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社会意识、社会关系、历史文化等变量,它们均为较高层次的分析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总括:状态、意向、行为是分析单位的三类属性和特征,是社会调查中通常所要确定的调查内容。三者的关系是状态、意向导致行为。调查内容的选择既取决于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也取决于调查者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观点。另一方面,从方法论角度看,调查内容的选择可归结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调查研究;是在经验层次上描述还是在抽象层次上解释;是调查研究少数个案的大量特征还是研究大量样本的共性特征。第三节调查研究的理论建构调查研究的理论建构就是对所调查研究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或称理论假设,即在实际调查之前,对调查对象的特征及与有关现象的相互关系作出推测性判断和设想。一、理论假设的特点:它是未经调查资料证实的命题,是针对所要调查的课题而作出的探索性或称尝试性理论解释。一般是在掌握初步资料的基础上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形成的科学假设。仅仅是假设,不是结论,有待调查结果来检验,而必须是可验证的。二、理论假设的作用假设是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有以下作用:它是设计调查指标与方案的主要依据;指导调查研究,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它是探索客观真理的桥梁。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包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研究假设;根据以往的理论推论;合乎逻辑的联想和推测。三、注意界定概念和变量针对所调查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词语(概念)来表达;并对概念的含义加以澄清,明确地予以界定;把握概念的层次和概念间的横向关系;进一步用变量来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描述社会现象的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控制变量等;依据概念、变量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对其进行度量;抽象概念可能需要用可感知的具体指标,综合加以评价。第四节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一、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二、制定调查总体方案的原则三、总体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四、调查总体方案范例一、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查研究设计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制定社会调查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通过对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的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与规划,制定出总体计划和切实可行的调查大纲。它是社会调查工作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