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讨论稿)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我院发展历史上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及湖南省、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一)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2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之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争创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声誉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等职业学院。(二)办学定位1、办学层次类型定位:民办全日制高职(专科层次)学院2、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辅办学形式,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行业性。实3行“1234”人才培养工程,即:坚持一个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两大要求: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持续适应发展要求。抓好三大实践:素质培养实践,基本技能实践,职业岗位实践;强化四种素质培养,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规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湖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湖南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服务,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服务。立足长沙是我院的基础定位,面向湖南是我院的发展定位,辐射全国是我院的延伸定位。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发展思路实施“1234”总体发展思路:1、围绕一个中心,即“坚持走内涵发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实现两个目标: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3、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依规管理、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的管理风格,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4展的科学发展之路;4、抓好四个着力,即着力抓好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着力抓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抓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开放式办学,着力抓好新校区建设。发展阶段为“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创示范、四年显特色、五年上台阶”。一年打基础,以迎评促建为主题,制定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两年求完善,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校园配套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年创示范,使学院的育人环境、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基本达到省示范性高职学院的标准;四年显特色,全面凸显学院管理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特色;五年上台阶,主要是办学条件上台阶、队伍素质上台阶、教学质量上台阶、管理水平上台阶、学生就业质量上台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之路。(二)发展目标根据以上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确定学院2010一201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1、办学规模学院致力于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到2015年,各类在籍学生达到10000人左右,其中高职专科学生8000人左右,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2000人左右,5非学历短期培训5000人次/年左右。2、专业建设(1)专业设置与布局学院将建立对接湖南及长株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需要的、符合我院专业定位和特色的专业体系,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在保持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院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以电子信息和制造大类专业为主体,以财经、艺术设计大类专业为两翼,以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为发展重点,形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和艺术四大专业群。2015年前,对现有22个可招生专业进行调整,新增8个左右与现有专业关联度高、行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到2015年专业数稳定在30个左右。(2)特色专业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机制,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层次改革,开发特色专业的专业标准。在2011年6个院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2个省级特色专业,院级特色专业增至12个左右,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的科学协调发展,推动我院专业建设水平上新6台阶。3、课程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进一步开发、完善和优化组合课程的各相关要素,理清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具有领先水平和自身特色并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开发课程标准30个,建设具有高职特点和学院特色的校本教材15-20部。4、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优势,到2015年合作共建20个左右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引企入校”、“送教入厂”(在企业厂区建立教学区)等模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建设“校企一体化”实习教学管理机制。力争用5年时间,在现有25个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20个实训室,建成与专业群相适应的13个实训实验基地(表7),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以上;同时7在现有48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成37个校外实训基地(表8),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总数达到85个以上。5、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方向,按照“引进、培养、激励、稳定”的原则,切实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政策,建设一支“眼界开阔、技能精湛、师德高尚、锐意创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共同考评的用人机制。安排100余名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从合作企业聘用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力争到2015年,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0人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专业课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同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30%以上,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占兼职教师总数的30%以上;要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形成每个专业至少1名专业带头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和省级教改试点专业至少2名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带头人队伍6、科研发展科研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到2015年,我院科学研究人8员人均科研经费达到或接近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科研课题立项实现较大突破。到2015年,力争获得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十二·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获得1-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和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左右省厅级项目和市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数目有较大幅度的增长。7、招生和就业招生与就业工作要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建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调控招生结构及人才培养结构的工作机制,探索高职自主招生和到省外招生的有效途径,保持每年招生规模达2800人以上,新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制定《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基地建设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以本省为主,辐射沿海,面向全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网,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体系;充分利用招生就业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为学院与企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牵线搭桥,为学院发展做好服务;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教育、就业工作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出口畅、进口旺、质量是保障“的人才培养格9局,实现招生就业、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8、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高度重视学院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院领导更新办学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院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院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建立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结构,打造一个领导能力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求真务实、本领过硬的领导班子,保障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完善院、系两级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具有激励作用的“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上得去”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以绩效论酬劳的分配制度改革。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管理高效、作风过硬、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校园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捷高效、个性鲜明、具有现代气息和特色的“数字化、园林化、生态化”的一流现代10化校园。到2015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8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在完成雷锋校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高塘岭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百年不褪色的高校建筑群,建好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实习实训中心、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教师公寓小区,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生活、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力争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进入全省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10、校园文化建设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和行为文化为重点,通过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凝炼“电子科技文化”,形成现代、文明、高雅、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受到诚挚的关爱、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期间,力争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