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答:该观点是正确的。(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妥协性的一面。(3)这种两面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答:该观点是错误的。此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答:该观点是正确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第二,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把哲学变成了一门严密而完备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的实践性。它第一次把实践引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首先,“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其次,“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再次,“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既不同于“联邦”,也不同于“邦联”,而是容纳了复合制国家某些特点带有创新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第四,“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第五,“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为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其实质是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⑴坚持这个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是主要的,因此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坚持独立自主。⑵坚持这个原则,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变成了混一,必然牺牲统一战线。⑶坚持这个原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力量,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⑷坚持这个原则,也是为了反对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抗战开始后,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为了反对这种错误倾向,必须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统一战线,就是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共产党就丧失了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就会导致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现,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它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呈现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阶段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表现出一定的回复性或重复性,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这种周期性、回复性,使发展的道路是近似圆圈的螺旋,是有波浪起伏的曲线。然而,这种回复性是在新的、更高阶段上的回复,是形式的重复,而内容却发展了。所以发展的方向又是上升的、前进的。因为,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每一次否定都既吸收了前一阶段的积极成分,又舍弃了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并产生了新内容,把事物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因而,发展的周期性不是简单循环,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新东西的形成。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螺旋曲线而上升,在波浪起伏中前进的。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掌握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向前发展,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这是确定不移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进中的困难,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顺利时不忘曲折,在出现曲折时更要看到光明。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答: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而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搞清楚”,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到这个问题。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以后,邓小平更加鲜明地、频繁地、突出地提出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是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两个问题,邓小平总结了过去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没有搞清楚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该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