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威海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一、“十五”回顾“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得到长足进步,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旅游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海外游客62.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旅游创汇2.23亿美元,年均增长19.55%;接待国内游客3848万人次,年均增长26.8%;国内旅游收入292亿元,年均增长24.4%。200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9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5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7.3%,比“九五”末提高了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相当于三产增加值的25.4%,比“九五”末提高了6.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全省最高。我市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各类住宿接待设施发展到950家,床位4万张。旅游星级饭店65家(五星1家、四星7家、三星36家、二星21家),拥有客房6175间,床位1.2万张。旅行社达到9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7家;国家A级质量等级旅游区7家,其中4A级4家;拥有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市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人,导游人员1000多人。全市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三)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与清华大学合作编制了《威海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完成了《东方幸福海岸旅游专项规划》,均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实施,推动了全市旅游步入发展新阶段。通过政策驱动和市场运作,引导各类资金向旅游业倾斜。五年来,全市旅游项目完成投资70多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2倍。大企业集团踊跃投资,成为投资旅游项目的主力,成功建设了刘公岛博览园、赤山法华院、定远舰复制、好当家高尔夫球场等一批重点项目。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促成了国内省市以及韩国、日本、台湾的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市投资旅游项目。全市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政府加大投入,民营资本加快进入,外来资金积极涌入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四)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国内市场,主攻京津冀、沪宁杭及东北地区,拓展大西北、珠三角和长三角市场。组织了沿黄河大篷车旅游促销活动,举办了海鲜节、中韩高尔夫球友谊赛、全国百家旅行社经理看威海、百家媒体走进威海、京城百车游威海等系列节庆活动,实施了招徕旅游团队奖励政策,加入了环渤海旅游港口城市合作组织,积极对接青岛,联手打造半岛城市无障碍旅游区。“住在威海”成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之一。旅游包机、包船和专列业务大幅度上升。2005年来威省外游客首次超过省内游客,占总客源比重为52%。海外市场主要是韩、日、俄罗斯兼顾东南亚和欧美地区,主推滨海度假、高尔夫、温泉、修学旅游,率先加入亚太城市观光振兴机构(“TPO”)组织,获得了“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仅次于青岛和烟台两市,居全省第三位。(五)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全市旅游促销大会、全市服务业暨旅游工作会议等高规格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威海市奖励旅行社促销招徕活动的办法》,建立实施了旅游业发展基金制度,创造了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景区环境大为改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全部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威海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优秀旅游城市群。(六)旅游行业管理显著增强建立了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实行了旅游市场警示公告制度和旅游企业诚信档案制度,开展了优质服务年、细微化服务和平安旅游活动,成立了全市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和高区星级饭店联盟,旅游投诉大幅度降低,是全省旅游秩序和服务质量最好的地市之一。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全市市属国有旅游饭店和旅行社90%以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加强了导游队伍管理,制定了《威海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和《威海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了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和导游服务质量信息反馈制,举办了两届全市导游大赛,导游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当前,我市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建设创意不够,旅游设施不全、不充分,旅游品牌不亮;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规范,一些社会旅馆、餐馆缺乏诚信经营;旅游队伍素质较低,培训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需要;部分旅游景区及旅游度假区城市化、工业化、人工化问题比较突出,旅游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交通特别是旅游航空、旅游专列及海上游航发展仍然滞后。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高度重视,需要在“十一五”时期认真研究解决。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一)机遇和条件未来五年是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区域合作,推动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与国际旅游接轨的关键时期。综观当今世界,旅游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2005年全球旅游业的收入达到6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0%,从业人员达2.21亿。预计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收入将增至10万亿美元,从业人数将扩大至2.7亿;放眼现今中国,人民富裕程度日渐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加,国内旅游需求将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展望区域发展,区域化经济合作使大规模的旅游客流互动成为可能。青烟威三市正在致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随着青烟威城际铁路的建设,胶东半岛将成为统一旅游目的地,届时大批游客将在涌入青烟的同时涌入我市。另外,威海作为环渤海区域城市,是胶东、辽东两半岛对接的重要节点,环渤海区域是国内继长三角、珠三角的又一个经济富庶区,城市人口有1亿多,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增长期,环行该区域的旅游包船,其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几年该区域来威游客将有大的增长。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威海也占尽地利优势,与韩国现有三条海上航线、一条空中航线,韩国游客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日渐成熟的度假旅游产品对日本、俄罗斯有很强吸引力,两国总人口近3亿,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海外客源市场;特别是我市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日渐提高。持续不断的旅游促销也使我市客源市场日益拓展,正在建设的大项目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载体,未来五年内,我市又会有一大批旅游项目建成开业。这些都将极大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二)困难和挑战一是近年来国内已基本形成以京津冀、江浙沪、东南沿海、云贵川、大西北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目的地,我市所处的胶东地区在国内旅游的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二是从山东省内看,省内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给我市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三是我市历来处在“海之一角”与“交通末梢”,尽管内部交通优势明显,但是与外部的海陆空连接还存在明显不足,可进入性差;四是旅游接待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度假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幸福海岸”品牌,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统一理念,各具特色;统一指导,分头招商),推进三个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由国内游客为主向内外并举转变,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市旅游目的地和精品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威海成为中国北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基地。具体奋斗目标为: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达到4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28%;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25%;旅游总人数达到18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8,是2005年旅游收入的3倍。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发展原则:——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三大转变”,即加快由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的转变,将发展目标重点放在吸引高端游客、拓展入境市场、完善度假基础设施上,争取五年内,来威的观光为主游客比例由目前的60%左右降到40%左右;加快由国内游客为主向内外并举转变,争取五年内国内游客与海外游客比例由目前的60:1改变到40:1左右;加快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逐步改变低层次、粗放式的旅游增长方式,努力在增加游客逗留时间,扩大消费内容上下功夫,实现由人数和天数的数量性增长到人均花费的质量性增长的转变。争取五年内游客消费由目前的人均800元提高一倍以上。——促进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会展、商贸、宗教、科技、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融合发展,拉长和拓展旅游产业链。大力倡导“旅游即城市”理念,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优美的城市环境作为最大的旅游休闲产品,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旅游目的地。大力扶持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推动银旅合作、科旅合作、文旅合作、教旅合作、体旅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机制,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注重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处理好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体育和其他产业的关系,兼顾好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实现旅游、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发展。禁止建设污染性和生态破坏性项目,切实加强沿海岸线海滩、海滨、海岛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构建优越的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接轨发展。立足特色优势,与周边区域联动、错位发展,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等方面,实现与青岛无缝对接和互动发展。进一步加强省外区域旅游合作,组织运行好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国内发达旅游经济圈。四、重点区域和建设项目按照《威海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幸福海岸旅游专项规划,以千公里海岸线为载体,以福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开发建设“一线七区二十个项目十项重点产品”。(一)一线即千公里海岸旅游线,范围为威海近一千公里海岸线及近海海岛,是我市旅游资源最集中、旅游价值最突出的地带。要以福文化为灵魂,将沿线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和包装,建设环海旅游公路,开辟海上旅游航线,使沿线旅游景区(点)、高尔夫球场、温泉和渔村相连,海岛、陆地、海岸、海湾相接,吸引游客沿线打高尔夫球、洗温泉、住渔村、看海景、进海岛、吃海鲜,体验民俗风情,放松身心,享受休闲。要做好旅游与沿线产业的相互衔接,沿线的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体育设施、会展设施、商贸网点等都要成为旅游景观,形成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体育、会展、商贸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联合互动。鼓励引导沿海一线的渔村、民房建设汽车旅馆、乡村旅馆和家庭旅馆。积极推进沿线停车场建设,增添旅游指示牌,建设自驾车旅游综合服务站,开通海上游轮及豪华游船旅游航线,把千公里海岸线打造成幸福海岸。(二)七区1、“环翠—蓝色温泉城”。范围包括威海市中心及所辖的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旅游中心枢纽和集散地。区域资源密度大,类型多、特色明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要突出大海、温泉、高尔夫、购物娱乐等旅游主题,建设刘公岛空中快车、温泉风情街、国际海洋城等旅游项目,展示“蓝色温泉,绿色人居”的海洋城市形象。重点项目:(1)刘公岛空中快车。总投资8.28亿元,在市区海港路和刘公岛之间建设空中快车交通工具,在距市区码头2公里海域建设海上高塔型建筑—威海之星,使之成为威海的标志性建筑。(2)国际海洋城。总投资12.5亿元,主要建设世界渔村、威尼斯水城、海盗船、海滨森林公园、渔船博物馆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