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初高中衔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二、教学方法的衔接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三、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衢州化学网竹叶青内容摘要: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本文结合区域实验与探索,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随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在更多实验区推广与实施,如何妥善处理好初中化学进入课改,但高中尚未介入新一轮课改而引发的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这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作出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我近段时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谈谈我们的思考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争鸣。一、加强学习研究,切实做好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衔接工作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化学新课程无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义务教育延伸与拓展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积极开展新旧化学课程的对比学习与研究活动,切实做好化学教学大纲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衔接工作,这是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从传统化学教学大纲与现行化学课程标准的性质、内容、要求来看,两者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项目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教学大纲的关注点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它是化学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组成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大纲由引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考核与评价、附录等组成。项目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目标的描述不再采用一些抽象的表述术语,其操作性更强。教学目的强调和重视“双基”,目标单一,过分重视化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表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较模糊,行为主体不明确,要求过于抽象。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大主题,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描述内容目标,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四个部分列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重视化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存在脱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倾向。教学方法坚持以“理解化学”为施教目的,在重视有意义学习的同时,积极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中,提到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实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这些方法重在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评价的宗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和内在激励功能;弱化考核与评价的目标和作用是:检查教学质量、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化学评价的方学评价评价的选拔、淘汰、外在诱因和压力的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式有:书面作业和书面检测,书面、口头和操作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延时性作业等等。从以上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诸方面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服务学生未来发展,切实做好课程内容标准的衔接工作多年来,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在依附于化学学科体系,还是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实践中摇摆不定。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从课程内容标准及有关教材(本文以人教版为例)呈现的学习内容来看,化学新课程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进。1.增强时代气息,展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化学新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九年级化学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精选了众多适合学生终身学习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化学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当前有关环境、资源、能源、科技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见下表)。类别内容环境绿色化学的介绍;空气质量周报的介绍与分析;温室效应及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尾气的治理,等等。资源我国水资源的介绍;金属资源的保护,等等。能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新燃料,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等等。科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硬水、软水的介绍、鉴别和转化;C60和纳米碳管简单介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及其性质与用途;铝的氧化及其应用;乳化的概念及其应用;海水晒盐的简易流程;氮的固定;蛋白质(血红蛋白、酶)、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有机合成材料的介绍和“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等等。2.降低教学要求,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化学新课程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一些与学生认知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删除了其中繁难偏旧的内容,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见下表)。类别内容降低要求的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转化为“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物质的分类。删除的教学内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还原性;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的定义;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O2+C=2CO的反应;乙酸的性质;酸和碱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酸和盐的分类;硫酸铜、结晶水合物的介绍;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3.培养综合素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化学新课程、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对凸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净化与治理、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生活、金属与金属材料等内容,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这些内容都零碎地分布在有关学习单元中,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新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集中处理,使之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审视相关内容。再如,新课程在化学实验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的能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不再由教材直接提供,而是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并归纳实验结论,显然,新课程在有关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上,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旧课程内容标准的对比研究,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因尚未实施课改而带来的课程内容方面的脱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层落实弥补工作,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