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外伤四大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救护新概念内涵对公众普及救护知识及基本救护技能。“第一反应人”(目击者)现场及时有效的救护(“救命的黄金时刻”)。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提高生命质量。创伤常见原因及类型常见原因: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火器伤主要类型: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抢救、延长伤病人生命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防止并发症快速转运现场救护程序了解致伤因素,判断危险是否已解除及时呼救,拨打急救电话观察救护环境,选择就近、安全、平坦的救护场地;按正确的搬运方法使伤病人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置伤病人于适合体位(平卧位),迅速判断伤情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先抢救生命,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血管损伤出血时立即止血,包扎伤口有四肢瘫痪,考虑有颈椎骨折、脱位时,先固定颈部;固定四肢安全、有监护地迅速转运创伤现场救护四大技术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现场骨折固定创伤的搬运护送一、创伤止血技术止血目的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因此,止血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有效止血能减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对于严重出血的伤员,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血液占自身体重的7-8%(每公斤体重60-80毫升)。血液的20-25%存留在肝、脾、肺、皮肤等。突然失血不足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时,对身体没有影响。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时,可造成轻度休克,脉搏增快,可达每分钟100次。失血20-40%(800-1600毫升),可造成中度休克,脉搏在每分钟100-120次,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血压下降。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脉搏细、弱,摸不清,有生命危险。按出血部位不同分为皮下出血(血肿、瘀斑)、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内)和外出血(血液从伤口流出体外)。按血管损伤的种类不同分为动脉出血(血色鲜红,由于动脉血管压力较高,血液自伤口向外喷射或一股一股地冒出,速度快,量多,常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危及生命)、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呈涌出状或徐徐外流,速度稍缓慢,量中等)、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由鲜红变为暗红,血液象水珠样流出或渗出,量少,多能自行凝固止血)。出血种类止血材料止血方法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一般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一般止血法常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损伤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少。方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粘贴创口贴止血;或用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胶布固定好;也可就地取材,选用三角巾、手帕、纸巾、清洁布料等包扎止血。毛发较多的部位受伤,先剪或剃去毛发再包扎好。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方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敷料盖伤口绷带包扎检查血运指压止血法常用于出血多的伤口。方法: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压迫10—15分钟,仅是短时急救止血,保持伤处肢体抬高。常用指压止血部位:颞浅动脉压迫点、肱动脉压迫点、股动脉压迫点。颞浅动脉压迫点方法:用于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时,在同侧耳前,对准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止血。肱动脉压迫点方法:肱动脉位于上臂中段内侧,位置较深,前臂及手出血时,在上臂中段的内侧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按压可止血。股动脉压迫点方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侧的下方能摸到股动脉大搏动。用拇指或掌握向外上压迫,用于下肢大出血。加垫屈肢止血法上肢加垫屈肢止血:前臂出血(在肘窝加垫);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下肢加垫屈肢止血:小腿出血(在腘窝加垫);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损伤者,用此法。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每隔50分钟缓慢松开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止血带止血法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止血带可选取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现场若缺,也可临时使用皮带、围巾、布料等,但由于没有弹性,很难真正起到止血目的,如果过紧会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因此,仅可谨慎短时间使用。注意:禁用钢丝、绳索、电线等。上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上肢上止血带的位置在上臂的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段。上止血带前抬高伤肢,要加衬垫(绷带、纱布、毛巾、平整的衣物等,也可将衣袖、裤腿卷起替代)。松紧适宜,以不再出血为宜。上止血带后要标明时间,每隔50分钟放松3-5分钟。放松止血带时,要缓慢并配合指压法临时止血,以减少出血。橡皮管止血带将伤肢抬高,在上臂的上1/3或大腿上段垫好衬垫(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将止血带适当拉长捆在肢体上,松紧适宜,以不流血为准,在外侧打结固定。上止血带后要标明时间,每隔50分钟放松3-5分钟。表带式止血带将伤肢抬高,在上臂的上1/3或大腿上段垫好衬垫(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将止血带缠在肢体上,一端穿进扣环,并拉紧至伤口不出血为度,最后记录止血带安放时间。止血带缠肢体拉紧扣环标明时间绑紧布带打活结穿绞棒绞紧固定绞棒标明时间布料止血带二、现场包扎技术包扎目的快速、准确地在现场对伤口进行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包扎注意事项和要求救护者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戴手套或使用塑料袋等,如自己手上有伤口,应先自我包扎后再救护他人。伤口暴露要充分以便全面检查伤情。在现场不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或使用消炎粉、消毒剂。对骨折断端外露或嵌有异物的伤口不能直接包扎,也不能将骨折断端推回或拔出异物。伤口包扎前要盖敷料并加压。直接接触伤口的敷料最好是无菌的,至少应是干净的。敷料覆盖时要大于伤口,对被血液浸透的敷料可在其上继续再加敷料。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争取外露指(趾)末端的甲床,以检查血运。甲床和指(趾)末端皮肤变紫,指(趾)末端麻木或感觉消失均说明包扎过紧。操作时要迅速而轻巧,打结时应在肢体外侧或前面,避免在伤口和坐卧能压到的部位。用裸露的手处理伤口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包扎材料燕尾巾底边常用的包扎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等,也可就地取材做为临时性的包扎材料,如干净的衣物、毛巾、床单、领带等。用三角巾包扎时注意:边要固定,角要抓紧,中心伸展,压紧敷料。包扎方法常用的包扎方法有: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三角巾包扎法头顶帽式包扎、眼部包扎、面部包扎、颈部包扎、肩部包扎、胸部(背部)包扎、腹部包扎、单侧臀部包扎、膝部带式包扎、手(足)包扎环形包扎此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常用的,适用于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方法:伤口用无菌敷料敷盖,用左手将绷带固定在敷料上,右手持绷带卷绕肢体紧密缠绕。将绷带打开一端稍作斜状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行圈内,环绕第二圈。加压绕肢体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绷带尾从中央纵形剪开形成两个布条,两布条先打一结,然后两者绕肢体打结,第二结要打成活结。环形包扎螺旋包扎适用于上肢、躯干的包扎。方法: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先做环形缠绕两圈,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上圈的1/2或1/3,最后固定方法同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适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方法:先用环形法固定始端,螺旋方法每圈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8”字包扎适用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方法: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包扎手时从腕部开始,先环形缠绕两圈,然后经手和腕“8”字形缠绕。最后绷带尾端在腕部固定。包扎关节时绕关节上、下“8”字形缠绕。腕部踝部头顶帽式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伤病人前额并平两眉,顶角向后放于脑后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一手压紧前额的三角巾底边,另一手将顶角向下拉紧后折叠掖入头后部交叉处内眼部包扎将三角巾折成约四指宽的带状,带的中点放在脑后枕骨粗隆下过两耳下方至前额前方(露出鼻翼)交叉再绕回经对侧耳上一段过枕后在一侧头部与另一段相遇打结面部包扎三角巾顶角打结将顶角的结套住下巴,底边过头顶至脑后将三角巾两边提起至枕骨粗隆上交叉并将底边压紧再绕回至前额相遇时打结用手提起三角巾包鼻子的部份,用剪刀紧贴手指将三角巾剪一小孔透气颈部包扎将三角巾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带状让伤者举起健侧手臂过头顶将带子中点放在颈部伤处拉紧至健侧腋下交叉再绕回至颈前相遇打结单肩部包扎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在后压前小片,放于肩上燕尾夹角对准侧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双肩部包扎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120度燕尾披在双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后正中部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于腋下,与燕尾底边打结胸部(背部)包扎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100度折平的燕尾底边置于上胸部,夹角下垂对准胸部正中线,底边围胸打结两燕尾角翻起过肩于背后,将一燕尾角系带拉紧绕横带后上提与另一燕尾角打结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到背部即可腹部包扎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两底角围绕到腰部后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骨盆包扎方法原理相似: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腰部;两底角围绕到腹部相遇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前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单侧臀部包扎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伤侧臀部的后大片压着前面的小片将斜的燕尾巾底边面向伤者折平后包绕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膝部带式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中段斜放于膝部包住髌骨,两端向后交叉换手后分别绕至膝前压紧髌骨的上下缘再包绕肢体一周打结手(足)包扎三角巾展开手指或足趾尖对向三角巾的顶角手掌或足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指(趾)缝间插入敷料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背或足背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背或足背交叉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圈后在手背或足背打结三、现场骨折固定骨折固定目的现场骨折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如不固定,在搬动过程中骨折端会刺破周围的血管、神经,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后果。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不相通。骨折处的皮肤没有破损。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骨折局部皮肤破裂损伤,骨折端与外界空气接触,暴露在体外。骨折的程度:完全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嵌顿性骨折。骨折判断疼痛:突出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无移位的骨折只有疼痛没有畸形,但局部可有肿胀或血肿。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畸形:骨折时肢体会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者转向。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注意:现场判断不清时,按有骨折固定。疑有脊柱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员试行站立和行走,以免加重损伤。固定材料常用的骨折固定材料有:颈托、夹板、脊柱板、头部固定器等,也可就地取材,如用报纸、毛巾、衣物卷成卷,作临时颈托;用平坦的木板或床板、树枝、雨伞等作临时夹板。固定原则和注意事项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固定。骨折断端暴露的,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骨折处和关节突出处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先固定近心(上)端,再固定远心(下)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固定要牢固,捆扎松紧要适宜,不能过松、过紧。。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为伸直位。暴露肢体指、趾端(甲床)以观察血运情况。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方法上肢骨折固定:肱骨骨折固定、前臂骨折固定下肢骨折固定:大腿骨折固定、小腿骨折固定脊柱骨折固定上肢骨折固定肱骨骨折固定:两块夹板,一块夹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