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3章五菜为充1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菜为充原理中医理论在精气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营卫学说。精气学说研究生命物质的构成,论述元气、空气、谷气的精气有机结合体,五谷精气是这个有机结合体的核心和动力;营卫学说研究生命物质的运动。精气学说和营卫学说不是两套理论,而是一套理论的两个环节,是从研究物质,到研究运动的认识发展。《黄帝内经》说明气的运动规律主要涉及自然变化规律和机体活动规律,称为“气化”,有时也用”生化“、”化生“、“气立”、“气交”等名词。《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中的“气化运行先天”,“气化运行后天”,是在说明气的自然变化规律。《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气化则能出”;《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中的“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六节脏象论》中的“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的“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等表述,是在说明气的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在用法上,一般单方面涉及自然变化规律或机体活动规律时,多用气化、化生、生化;而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反映自然规律与生物关系的则多用气数、气立、气交。《黄帝内经》说明人体机能活动形式,称为营气、卫气,简称营卫,营通荣。并论述了营卫运动的基本原理,包括营卫的形成、运动路线、运动方式、运动状态等,认为,精气在人体内运动,以营卫为运动方式,营气滋养身体,卫气抵御外来侵蚀,共同维护人体健康;营气在血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运行,分流交汇、周期循环不止,这是营卫运动的基本路线;营卫在运动路线中以升、降为基本运动方式,发挥生、长、化、收、藏的生理功能,从而使精气物质发挥养育生命的作用;营卫升降运动有通、滞两种基本状态,通则正常,滞为失常的开始,通与滞是关系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五菜具有辅佐谷气、疏通壅滞的功能,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在《营气》、《卫气》、《营卫生会》、《举痛论》、《八正神明论》、《逆调论》、《决气》、《五癃津液别》、《脉要精微论》、《经脉》、《经脉别论》、《痹论》、《本藏》、《剌节真邪》、《平人绝谷》、《天年》、《五味》、《五十营》、《卫气失常》、《岁露论》诸篇中,阐述了营气和卫气的生理活动原理。物质的运动比物质存在要复杂得多,《黄帝内经》对营卫运动失常的具体情形进行了详细阐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3章五菜为充2述,认为,气滞(营卫壅滞)会引发气乱、气陷、气闭、气脱等严重状况,这些都是营卫失常;营卫失常是导致百病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19种基本表现,这就是所谓“病机十九条”,是研究病理的总纲;由“病机十九条”出发深入具体研究,就是各种类型疾病的病机病因。营卫运动失常的气乱、气陷、气闭、气脱阶段的具体情形是医学专业问题。养生学主要研究基本原理,在气滞阶段实施调理,防止营卫运动失常状况的恶化。1、精气的营卫运动《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人的精气来源于五谷,谷气经脏腑运化,精粹的部分为营气,慓悍的部分为卫气。《素问•脾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气是水谷化生的精气,它平和协调地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能够汇入经脉,循着经脉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化生的悍气,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汇入经脉,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熏蒸于肓膜之间,散布于胸腹之间。《灵枢•营气》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营气能够运行全身,以纳入谷气最为宝贵,谷气内营养脏腑,外滋养形体,经常运行不息,这是自然的规律。五谷精气形成生命活动的体能、体质、精神,是在物质运动中实现的,营卫是精气运动的基本方式。营卫以不同方式运行,把精气输送到五脏、六腑、皮肉、肓膜、胸腹之中,五谷养育生命的任务得以完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研究物质的运动,才能深刻认识和解释生命活动。五谷的精气有虚实两种状态,五谷精气的虚实决定人的健康乃至生死,表现在运动上,就是营卫的虚实。《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人的营气虚则经脉麻木不仁无以滋养脏腑,卫气虚则丧失防卫功能无以防御外来侵蚀,营气和卫气皆虚,人的形体与内脏不能相互为用,其后果是导致人的死亡。《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的“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的论断,在营卫运动中,得到本质性的解释和说明。营卫的虚实,不是运动的自身状态,而是物质状态的反映,决定营卫虚实的力量是五谷精气的虚实,五谷精气虚,则动力不足,则运动中的营卫就虚。所以,营卫的虚实所体现的是五谷精气虚实的物质状态。研究运动,是需要研究运动的自身属性。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3章五菜为充32、营卫的升降出入方式及生长化收藏功能营卫运行的基本路线。《灵枢•营卫生会》对营卫的运行进行了总体描述,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运行于经脉之内,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经常运行不息,五十周次而会合,阴阳得以贯通,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过程。《灵枢•营气》对营气运行路线进行了具体描述,说:“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欪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营气在经脉中的运行规律,以十二经脉为主体路线,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到足厥阴肝经,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结束后,仍入手太阴肺经开始;支路线从足厥阴肝经分流,经过督脉与任脉,也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结束后,也入手太阴肺经开始,如此循环不止。《灵枢•卫气行》对卫气运行路线进行了具体描述,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卫气是伴随营气运行,同样以十二经脉为主体路线、以督脉与任脉为支路线,营气为脉为约束因而集中,卫气无约束因而散,以面的形式护卫营气。卫气在伴随营气运行过程中,白天在脉的外侧,行于肌肤间;晚上在脉的内侧,行于五脏周围。营气运行一周,卫气也伴随运行一周。营卫相伴以十二经脉为主体路线、以督脉与任脉为支路线运动,为一个运动周期,营卫相会,标志前一个周期结束,新的周期开始,如此循环往复,运行不止。在营卫分流相会、周期性运动中,有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气立孤危,升降息则神机化灭。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功能停止了,事物依赖外部气化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升降功能停息了,事物内部的生生不息之机就消失了。所以,没有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3章五菜为充4出入,也就不会有发生、成长、壮实、衰老、灭亡;没有升降,也不会有发生、成长、变化、收敛、闭藏。因此,升降出入是事物活动的基本方式,没有一种事物可以例外。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以升降出入为基本活动方式。出入,关系到生、长、壮、老、已,是人体的机能活动;升降,关系到生、长、化、收、藏,是物质向机体转化的活动。营卫运动,是精气物质在体内的升降运动,营卫运行的基本路线是对升降运动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营卫是在特定的运行路线中升降运动。《黄帝内经》常用生化、运化来表述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功能,生、长、化、收、藏,是生化、运化的基本形式,食物和药物,都是经过生、长、化、收、藏,将外在物质变成机体物质。营卫的升降运动,最根本的功能,是使五谷精气在人体内发挥生、长、化、收、藏的作用,化生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机,称之为“神机”,也称气机,从而生成人的体能、体质、精神,贯穿于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全部生命过程。3、营卫通滞影响人的健康状态营卫运动,有通与滞两种基本状况。通是营卫运行的正常状态,滞是营卫运行的失常状态,不通则滞。《黄帝内经》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命题,主要是指营气和卫气壅滞,也称为气机壅滞,所以中医有“营卫壅滞则百病生”和“气机壅滞则百病生”的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在中医上,疏通营卫也称为调理气机,是中医学的重要环节。气机实质上是营卫升降运动所产生的生生不息的生理反应,营卫升降运动是过程,气机是结果,调理气机实质上着眼于结果而对过程进行干预。调理气机,重者用药,轻者用食物,而食物主要是五菜。《本草纲目》说:“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因此,营卫通与滞,关系健康与疾病,则主要与五菜有关。关于营卫运动的正常与失常状态,《素问•举痛论》进行了纲领性分析,说:“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在这段论述中,对九种气机进行了扼要分析,根据营卫是否通利为判断依据,除营卫通的两种状态外,其余七种属于失常状态。营卫运动的正常状态,多以疏通壅滞的标准而提出,有两篇涉及生理的分析。《灵枢•五味》说:“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谷气通向全身,精微供养机体、糟粕排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3章五菜为充5出体外,营气和卫气通畅,是食物运化的正常过程。《灵枢•天年》以营卫状况为标准,全面考察人的生与死的全过程:“营卫已通,五脏已成”,是新生命体发育成熟的关键因素;“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是健康的关键因素;“通调营卫”,是长寿的关键因素。关于营卫运动的失常,是医学和养生学研究的重点,《黄帝内经》及后世的医学、养生学经典著作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气机的失常实质是升降的失常,破坏了人体内的气的循行规律。一般认为有四种失常状态:一是气滞,指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速度迟缓,升降受阻;二是气乱,指卫气的运行偏离正常方向甚至发生逆行,卫气升降反作;三是气闭,指局部营卫俱盛,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速度急促,升降堵塞;四是气脱,指营卫俱虚,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速度迟缓,升降断续。在这四种失常状态中,气滞是最基本的,其它三种是气滞恶化的结果,因此,气滞是营卫运动失常的初始状态,也是程度较轻微的状态。养生的全部精力要放在疏通气滞上,控制气滞的恶化。气滞,也称为气郁、气瘀,是血瘀、津液滞留的综合反应。血瘀是现在通常的说法,古时多称为血聚、血著、恶血、结血、凝血等,是指血液瘀滞行缓甚至停蓄体内;津液滞留是指津液在体内运行受阻,以致停蓄体内的某个部位,生变为内湿、痰饮、水邪。气滞可能是全身性的,更常见的则是局部性的。气滞于五脏六腑,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