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7章中国式食物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151113366091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和辛、酸、甘、苦、咸之味,食性是对食物性能功效的本质认识,因而,根据食性选择食物是饮食养生的根本。《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九针论》等篇章,集中论述了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选择食物的依据就是食性。君臣佐使组合方式是后世历代医家的研究重点,形成了药物配伍理论,药物配伍的过程叫配方,药物配伍的结果为方剂,这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运用到饮食养生上,则是食物配伍,食物配伍的过程叫配餐,食物配伍的结果为菜谱,这是饮食养生的关键环节。在《黄帝内经》之后的历代医学著作中,涉及食物结构,一般只提养充益助式,而涉及君臣佐使式,一般称为药物结构,或称药方,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似乎需要正名,正名的依据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该篇总论六十年时间周期的气化规律和药物食物结构时,针对每一种具体结构组合,或曰“食宜同法”,或曰“药食宜也”。在论述“阳明司天之政”年间的气候特点之后说:“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在论述“太阳司天之政”、“少阳司天之政”、“太阴司天之政”、“少阴司天之政”、“厥阴司天之政”年间时,采取了同样的表述方式,这种方式是以药物结构立论,然后说明食物结构与药物结构相同。在论述“癸已、癸亥”年份时说“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在论述其它58个年份时,均采取了同样的表述方式,这种方式是药物结构与食物结构一并论述。“食宜同法”与“药食宜也”的论述方式,都说明君、臣、佐、使既是药物配伍的组合方式,也是食物配伍的组合方式;君臣佐使式药物结构是成立的,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也是成立的。《黄帝内经》之后的历代医学著作,只涉及君臣佐使式药物结构,是因为其主要论述的药物,并不表示反对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的存在;同样的,当我们主要论述食物时,也可以只提君臣佐使式食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7章中国式食物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151113366092物结构,并不表示反对君臣佐使式药物结构的存在,在饮食生活中,有时也要运用君臣佐使式药物结构。从结构论的观点看,饮食养生涉及三个结构模型,一是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二是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三是君臣佐使式药物结构,其中,前两种为食物结构,后两种可合称为药食结构。1、君、臣、佐、使组合原则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皇帝称为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是一种主从关系,君为主宰者,臣为奴仆,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中医治病有单味药,但更多的是多味药,所以,中药方多为复方,是采取多种药物组合搭配。每餐的饮食也是这样,不能只食用一种食物,而要多种食物组合搭配。在药物、食物的组合搭配中,也存在着药食等级之分,所以,古代药学家将君臣政治术语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说明药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主从关系,从而规定药物、食物组合方式或排列顺序,以保证药方或食谱具有相对稳定性。君、臣、佐、使被历来医家奉为药方配伍大法,是药食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运用君臣佐使政治术语,是以人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俗易懂地说明药食配伍的深刻道理,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以人为本的文人情怀。《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张志聪为此段作注道:“善恶殊贯,谓药有毒无毒之分。按神农本草,计三百六十种,以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益气延年,轻身神仙者本上品。以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本经所用气味,或用补以和调其血气,或用泻以平治其淫邪,是以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非神农氏上下三品之谓也,二帝各有其妙用焉”。张志聪注说明在君、臣、佐、使组合方式上,《黄帝内经》以人体的需要为依据,《神农本草经》以药性食性强烈程度为依据,张志聪认为二者所占角度不同,各有其理。张志聪的观点是正确的,运用君、臣、佐、使方法,进行药物配伍和食物配伍,应充分考虑人体需要和药物、食物特征,辩证对待,不可偏废。《黄帝内经》对药食结构的分析,涉及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针对六淫致病分析说:“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针对五行归属分析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7章中国式食物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151113366093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黄帝内经》关于药食结构的分析,是药食配伍的理论基础。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形成的药食配伍理论中,君药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用较大剂量,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臣药起辅君药、兼治药的作用,辅君药是协助君药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一般选用与君药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兼治药是针对独立于主证之外的次要病证或并发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起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的作用,佐助药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起调和药、引经药的作用,调和药是将多味多性调达和谐,常用甘草、姜枣;引经药俗称药引子,主要取其归经,以加强药方病位病势的针对性,从而加速提高疗效。2、风、暑、湿、燥、寒五行制方生克法在药食配伍理论形成的过程中,金元时期的医家张元素,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理论为依据,按照五行结构,综合考虑肝心脾肺肾五脏、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夏化秋冬五时、风暑湿燥寒五气,拟定了五行制方生克法。张元素《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说:风制法: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常则病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暑制法: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制法: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矣。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燥制法: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寒制法: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常则病矣。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张元素《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在详细论述制方五法之后,还特意注明,这些方法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设立的,而是告诉人们按照五行制方生克法配伍药食的基本道理和原则。张氏制方五法,在中医理论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已超越制方具体方法的范畴,成为后世立方之道,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还形成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配伍。这些药物配伍一般由张仲景、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7章中国式食物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151113366094张元素等名医创立,君臣药相对稳定,佐使药随机调整,有些药物配伍常用于食疗和药膳,如辛开苦降配伍以调和胃气;苦温化湿配伍以燥散湿气;苦辛淡法配伍以治疗湿症;辛甘化阳配伍以助心阳。3、奇、偶、重、大、小、缓、急七方规范《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又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这两段论述,制定了药食配伍的基本规范,主要涉及奇方、偶方、重方(现多称复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等七个方面,中医理论概括为“七方规范”,是贯彻君、臣、佐、使组合原则的具体方法。奇、偶、重方。方剂有单方和复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方重叠使用,称为重方,或称为复方。无论单方和重方,都可归于奇方和偶方。奇方和偶方的区别在药味数量为奇数或偶数,奇属阳,偶属阴。奇方中的君、臣、佐、使药的味数之和为阳数的一、三、五、七、九所组成,故奇方有二,有独用一味之奇方,有药合阳数之奇方。奇方由阳数组成,也宜于调阳、治阳,通过调整阳的盛衰而协调阴阳,因而奇方多用于治表、治标。偶方与奇方相反,药合阴数,宜于调阴、治阴,多用于治里、治本。奇方无效,则改用偶方。大、小方。方有数大小与量大小之分,所谓数大小,指药的味数多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这就是从味数多少的角度而论述的;所谓量大小,指用量大小,主要指君药的剂量大小。大方或数大或量大或数量均大,小方则相反。兼证多者宜用大方,病重者宜用大方,反之宜于小方。小方无效则改用大方。大、小方与奇、偶、重方有一定联系,重方一般为大方,奇方中的单味方一般属于小方。缓、急方。方的缓急主要与君药的药性食性相关,大毒为急,小毒则为缓;有毒为急,无毒则为缓;性强为急,性弱则为缓;味厚浊为急,味薄清为缓。方的缓急与重方和大、小方有一定联系,小方多为急,重方和大方多为缓。4、单行和相须、使、畏、杀、恶、反七情辩证多味药物食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食与食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第07章中国式食物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151113366095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存在相生或相克的配伍关系,古人将这种配伍关系区分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等七种情况,称为“七情”,视七情而辩证处理配伍关系,其目的在于确保用药用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强药物食物的功效,此目的简称为“减毒增效”。《神农本草经•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是关于配伍“七情”的经典论述,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相须、相使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相须、相使配伍的主要作用是增效,能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