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肇州县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文件31(第一次大会文件2)肇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4月18日在肇州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肇州县人民政府“十二五”时期是实现肇州科学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肇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系全县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大计,对于进一步提升肇州综合实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等重大战略决策而编制的,是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肇州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改观最大、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历史最好阶段之一。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油气兴县、商贸活县”发展战略,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2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经济年均发展速度实际为31.7%,比“十五”时期提高14.0个百分点。2010年,实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4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7亿元、44.5亿元和1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8%、41.5%和29.6%。完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18元,比2005年增长2.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比2005年增长5.3倍。实际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1.2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名位居第18位,全口径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8位。——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预计达到28.2∶55.4∶16.4,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合理。农业提质增效,2010年粮食产量实际达到27亿斤,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比重达到48.5%;地方工业超常发展,年均增速达到42%,引进建设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25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家。规划建设肇州农畜产品加工区,入驻企业20家。现代商贸、金融保险、地产旅游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亿元,年均增长17.8%。——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坚持“三个宁可,一个必须”理念,城市空间合理扩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棚户区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省级示范高中、泥草房改造、农村3公路等重点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28%,城镇化率达到23%。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基本实现“四化一畅”,肇州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生态环保取得实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争创生态示范县为目标,植树造林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5%,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66平方米,湿地保护面积达到62.2万亩。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集中供热、电网改造、膜下滴灌等环保工程,深入开展节电、节水、节煤,万元GDP能耗从1.26吨标准煤降低到1.008吨标准煤。——民生水平极大提升。深入实施就业、就医、就学、安居、环境、社保、安全等十大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实现1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实现8001.8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倍和1.4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社会治安保持稳定,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卫生、计生等各项事业,5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高标准建设了省级示范高中,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超过三分之一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文化体系初步形成,“杨小班鼓乐棚”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肇州被评为国家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移址新4建县人民医院,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4人,乡村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79‰以内。深入推进政府机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行政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二)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五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奠定了发展基础。外部政策有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有利于县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全省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发展十大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全县发展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大庆被列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承接发达地区资本输出和产业转移壮大区域经济趋势明显,有利于全县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这些利好因素为全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地方资源有优势。全县不仅有丰富的玉米、生猪、肉牛、杂粮等农畜产品资源,更有储量深厚的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地矿资源,这些资源为引进建设大型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了稳定、充足、优质的原料来源。农畜产品加工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基础较为雄厚。实施“人才战略”,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就业再就业,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产业基础有框架。现已形成亚麻纺织、乳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屠宰、生物化工、天然气利用、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一大批项目将在“十二五”5期间陆续投产达效,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农畜产品加工区初具规模,入驻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区位条件有便利。肇州道路交通发达,是黑龙江省与吉林、辽宁、内蒙等地交通联系的重要枢纽,更是哈大长两小时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明沈高速公路贯通肇州南北,途经杏山项目区,可直达长春、沈阳等地,是重要的省际通道之一;大广高速公路贯穿肇州西部,是黑龙江省西部的另一重要通道,全县区位环境相对优越。投资环境有保障。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在硬环境建设上,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软环境建设上,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鼓励全民创业招商;新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积极推行客商优先、现场办公、联席审批、一站式服务等机制,实现了政策到底,政务通达。在看到机遇和优势的同时,与科学发展要求相对照,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体实力还不强。与省内外先进县市比较,经济增长还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有待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均量都有一定差距。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之间联动发展不够。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商品化程度不高,多为“原字号”,与加工业联接还不强。第二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层次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机6制不活,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竞争力不够;第三产业市场、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对一二产业配套服务力度不够。三是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县城规模亟待扩展,基础和功能尚需完善,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不够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建设水平不高。四是财政收支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油田税收,受油价影响较大;刚性支出增加,可用财力有限。五是现代生产要素缺乏。与实际需求相比,企业管理高级人才仍然较少,农村实用人才相对匮乏,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等要素相对缺乏。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加以解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肇州未来发展机遇难得、政策有利、空间广阔、潜力无限,优势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全县上下必须增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二、“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及目标未来五年,是全县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机遇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谋划落实好未来五年发展,事关肇州长远、百姓福祉。(一)发展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油气兴县、商贸活县”的发展战略,农业抓精品、工业建7园区、三产强服务、城建谋新区、民生造福祉、强县富民众,坚定不移地抓好“十大工程”,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升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向全省十强县目标迈进,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跨越的发展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全县上下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让发展才是硬道理成为核心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更好发展质量、更大发展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优化结构的发展原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优化结构和加速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统筹共进的发展原则。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要途径,坚持经济社会、国土利用、城市建设“三规合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的有机统一。坚持创新创优的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坚持创新进取,志在一流。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8社会,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树立绿色政绩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民生普惠的发展原则。将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生活幸福、社会公正、全面和谐的有机统一。(三)发展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县经济综合实力跃升新台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实现新提升,民生状况取得新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肇州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成为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态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城市,彰显时代底蕴的文化城市,辐射周边区域的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1%。——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努力培育集群产业和支柱产业,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1.5%、35.1%和35.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8.7:62.6:18.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6%,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比重达到65%,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8%。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森林覆被率达到10.8%,万元GDP能耗0.847吨标准煤,年均下降3.42%。9——民生水平整体跃升。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00元,年均增长12%;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低保、社保、医保、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能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