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一二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延时符(可删除)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纪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大跃进以来,都搞生产,大鸣大放大字报,都没有时间犯法了。民法、刑法那么多的条文,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90%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每个决议都是法,开会也是法。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开会有他们那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这一套。刘少奇则更明确地指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还是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毛泽东(1958年北戴河会议)•“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邓小平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十五大报告)1997.9十五大:“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3修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2002.11十六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2007.10十七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2012.11十八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12十八大报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3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工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权配置,健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5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1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6十九大报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5个重要工作: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习近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1954--2014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体现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一个总体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路线图:两个坚持:四个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个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前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关键)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保障)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条件)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据)五大体系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任务一:科学立法,健全宪法实施监督。任务二:严格执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任务三:公正司法,着力提升司法公信。任务四:全民守法,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任务五:注重人才,强化法治工作队伍。任务六:完善领导,贯穿依法治国始终。六大任务任务一:科学立法,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专家顾问制度。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3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也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习近平37国家治理“顶层设计”需要立法的有力跟进•制度的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本位与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致命弱点,严重削弱国家治理能力•立法监督与立法冲突协调机制疲软,法律打架现象严重•重立法数量轻立法质量、重立法形式轻立法实效,将立法当作政绩工程;“被动救火立法”、“和稀泥立法”回避最困难问题•部门本位与行政主导(人大立法权严重弱化);民众缺乏参与立法过程主张权益的有效途径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画杆杆。-彭真任务二:严格执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40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各级政府严格执法•行政权真正握有国家的实力•行政权最具主动性、最活跃,直接面向民众•公民:法律无明文禁止就视为允许•政府:必须以法律明文授权为限•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关键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