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作者介绍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小说创作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三省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九一八”让中国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爱国之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了解背景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精彩语段的表情达意作用。3.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爱国豪情。4.理解“土地的誓言”的深刻含义。学习目标字词检测炽痛()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gǎo头()默qì()污huì()蚱měng()斑lán()田lǒng()秽蜢斓垄契镐chìdànlángènháohóng读一读朗读基调怀念留恋豪迈赞美忧伤愤怒热切地盼望1.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标题“土地的誓言”?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一说从文章内容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对故乡土地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品一品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2.快速浏览第二段,划出直接描写土地的语句。品一品3.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议一议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2.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课堂小结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最后我要用艾青的诗来抒发我内心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课后作业:1.动情的朗读课文,充分体会作者情感。2.将阅读中的感悟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