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重庆主城滨江步道的规划建设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主城滨江步道的规划建设实践 刘胜洪舒沐晖摘要:重庆,是驰名的山城,也是著名的江城,滨江景观资源丰富而独特。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滨江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围绕步行及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是关键举措。从整体滨江区域、重点线路、重要节点等多个层面和角度,通过空间布局、建设标准等指引,力促形成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滨江步道体系,改善滨江出行及休闲环境,营造愉悦、悠闲、轻松的滨江活动氛围,提升城市滨江空间和城市整体品质。关键词:重庆滨江步道规划实践重庆,一座独特的大山大江之城,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绵亘,大山之间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营造出独具韵味的滨江景观特色。围绕如何将宝贵的滨江景观资源有效地打造利用,为市民共享、让游客流连,重庆市近年来着力开展了以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为主的一系列规划设计,而滨江步道体系作为滨江休闲观景的重要载体是重点之一。图1重庆主城大山大江的自然空间格局图2重庆主城滨江重点区域示意1重庆滨江步道体系的概念与现状1.1滨江步道体系的概念与内涵滨江步道是沿重庆主城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连续顺延的步行通道及线性步行空间,主要利用现有步行通道,通过改造或新建,形成连贯性较强的体系。通过串联人流集散点、衔接人流集散通道等相关要素形成网络,实现其为滨江居民及游客提供通行、休闲、健身、观光等服务的功能。滨江步道以三种主要形式存在和组成:人行道——滨江道路人行道;护岸步道——滨江护岸工程马道或梯步道;滩涂步道——利用天然河床的简易铺装步行道(见图3)。 图3滨江步道主要形式1.2重庆主城滨江步道体系发展现状滨江步道规划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现状滨江路已达到一定规模,且各种步道形式均有所分布;同时局部和小范围的步道规划也已开展,如渝中半岛正在开展山城步道示范项目建设,北部新区大竹林段正在开展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建设。但目前滨江步道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如滨江步道系统性连续性较差、步行空间局促紧张、步行环境不佳、步行沿途景观凌乱、步行服务设施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滨江区域城市品质提升和资源利用。图4渝中半岛山城步道示范项目平面图图5重庆主城滨江步道现状图2滨江步道体系规划2.1规划目标规划旨在建立完善的滨江步道系统,形成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滨江步道体系,并力图营造“愉悦行走的滨江”“悠闲驻足的滨江”“轻松交往的滨江”。以改善滨江步行空间,增加市民出行方式选择;提供滨江步行活动路径与场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串联滨江游憩场所,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整合多重交往空间,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打造滨江特色景观,展示怡人两江风貌。2.2规划原则(一)安全性。设置步行安全设施,保证行人活动安全。(二)连续性。满足市民在步行可接受距离内不间断活动的基本要求。(三)人性化。设置过街、公共交通、停车等设施,提供较好的可达性;通过尺度适宜的休憩设施、铺装、遮挡等设计,营造舒适的步行氛围。(四)景观性。在步道及其节点处塑造独具两江四岸特色的景观风貌,既愉悦市民,又展示重庆。(五)经济性。在兼顾使用功能及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以现状可利用的步道、设施为基础,打造滨江步道系统,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六)时效性。本着尽快出成效,尽快为民所用的宗旨,滨江步道规划应坚持时效性,以近期建设线路规划为重点,并适当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衔接。2.3总体规划布局2.3.1规划范围在两江四岸范围内,将大竹林至朝天门的嘉陵江沿江区域、鱼洞至弹子石的长江沿江区域、北碚城区滨江区域、悦来片区滨江区域作为规划的主要工作范围。2.3.2总体布局规划以点为触媒、以线作串联、以面拓腹地。沿两江四岸滨江区域布局连续滨江步道,将主城滨江地带串联贯通,衔接观景平台、景点、公园、广场等滨江主要步行节点,形成相对完整的步道系统、整体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同时,规划通江步道与滨江步道相衔接,紧密联系滨江及近江腹地的空间节点,增强滨江步道的辐射能力、提升服务能力。规划沿两江四岸滨江区域布局连续滨江步道,总计约130公里,其中长江沿线约75公里,嘉陵江沿线约55公里(见图6)。图6重庆主城滨江步道总体规划布局及重点线路示意2.4重点线路规划布局2.4.1落实线路布局规划将沿江重要区段作为首要布局对象,结合各区政府正在开展的相关工作,审慎选择近期重点建设线路。根据城市建设及滨江居民分布情况,在已建滨江路段、人流较集中、方便市民观山揽水的建成区,近期线路布局应有所侧重;同时,综合考虑步道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近期新建滨江路段的城市新区适当布局部分线路。规划布局12条近期重点实施步道,总长度约82公里,预计总投资约3.5亿元。其中,长江沿线分布7条约51.5公里、嘉陵江沿线分布5条约30.5公里;利用已建滨江路,在人流较集中、方便市民观山揽水的建成区共9条约62公里,分别位于渝中区(1号线、2号线)、沙坪坝区(3号线)、南岸区(5号线)、九龙坡区(6号线)、大渡口区(7号线)、巴南区(9号线)、江北区(10号线)和北碚区(12号线);在近期待建滨江路段且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城市新区共3条约20公里,分别位于南岸区(4号线)、巴南区(8号线)和北部新区(11号线)。重点线路布局见图6。2.4.2重点观景平台布局结合人流较集中的大型观景节点、重大功能性项目、开发项目等,规划朝天门、李子坝、重庆天地、磁器口、江北嘴、金源购物广场、大竹林江与城、烟厂、九龙外滩广场、龙洲湾等10个重点滨江观景平台。以满足市民亲水需求为宗旨,以滨江观景平台建设为主,结合现状滩涂、湿地,打造具有立体特点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展现重庆城市特有的滨江特色。图7大型观景平台布局及平台剖面示意图图8朝天门等平台设计示意图2.4.3重点线路规划指引每一条滨江步道都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市民活动载体系统,必须包括特色定位、步行空间、休闲空间、公共服务等,共同为使用者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针对每条线路提出相应的规划布局指引,明确线路的起讫、建设主题、沿线的公园、广场、社区、景点、观景台、交通设施、环卫设施、体育设施、亲水点等,是规划的主要任务、也是保证规划可行的重要因素。以滨江步道1号线为例(见图9),其规划布局指引如下:规划步道起自朝天门、止于珊瑚公园;以感半城记忆、观缤纷南岸为主题;总长度约5公里。规划步道串连了5个公园:人民公园、长滨公园、石板坡公园、珊瑚坝生态湿地公园、珊瑚公园;1个广场:菜园坝站前广场;4个滨江社区:东水门社区、储奇门社区、南纪门社区、菜园坝社区;3个重要景点:湖广会馆、宋明清城墙、十八梯。沿线布局5个大型观景平台:人民公园、石板坡公园、燕子岩观景平台、珊瑚公园、长滨公园。另规划小型观景平台4处、亲水点5处、停车场4处、公交站点5处、公厕4处、健身设施3处。图9滨江步道1号线规划指引图2.4.4提出线路建设准则及措施(一)步道建设类型划分滨江步道建设的三类主要方式:优化提升、整治改造、新建。优化提升路段——现状步道较宽、铺装质量较好、绿化良好的路段,稍加整理即可满足要求,一般无需工程措施。整治改造路段——现状具有一定基础,但存在宽度不足、设施不足、绿化欠缺等问题的路段,需对其采取工程措施进行较大整改。新建路段——缺少步道,行人无法通行的路段,需采取工程措施建设步行道、增加绿化。(二)建设准则提出不同情况下步道的宽度控制要求;提出观景平台在面积规模、分布间距、密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建议配套设施设置的相关准则及布置原则。布局标准:步道净宽一般为3米,设施布置处可适当加宽;在高架或护岸路段,若多种步道形式并存,则总宽度不低于3米,单种形式步道宽度不低于2米;大型观景平台一般不低于200平方米(约10米×20米),间距2000-3000米;小型观景平台不低于50平方米,与相邻观景平台间距1000米左右;其他配套设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遵循相对集中、便于使用的原则。2.4.5近期建设投资根据步道建设类型,综合路基建设、路面铺装、绿化植栽、设施布置等,优化提升、整治改造、新建路段每公里分别按照相应的投资额度进行估算。其中,优化提升、整治改造、新建路段的长度分别为36.5公里、26公里、19.5公里,总投资大约为2.5亿元。所需投资由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分别按相应比例承担。3规划实施引导与机制建议3.1规划实施引导(1)整体环境塑造。以柔和基调为主,营造幽雅、清新、愉快的休闲健身氛围。(2)功能性照明。保证夜间步行安全,应注重亲水点及滩涂步道照明。除节点的景观性照明之外,所有照明设备应维持统一风格。(3)步道铺装。人行道、护岸步道、滩涂步道应分别按统一协调的风格进行铺装,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选择适宜的尺寸。(4)标识系统设置。标识系统应包括信息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并分别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各类标志牌必须按统一规范的要求清晰、简洁地设置,并能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它标识。(5)绿化及植物栽种。遵循多种大树的原则,在条件较好的区段打造绿化亮点。不同水位应选择不同的植栽种类,师法自然。(6)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护拦应选择适宜的高度,在材质、色彩等方面宜采用柔性化基调。(7)步道建设及使用管理。统一建设主体,明确负责部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滨江步道建设;设立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工作。3.2规划实施机制本规划属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应在市政府统筹安排下,各区政府作为主体负责规划的实施,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则履行规划实施的指导作用。各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规划:(1)拟定实施计划并据此开展详细景观建设方案设计;(2)结合沿线功能性项目、开发项目统筹进行,重点打造观景平台;(3)在实施建设的同时,发动公众参与确定各条步道的名称;(4)在下一步编制各条规划线路的设计方案时,新建(含改扩建、整治)防洪护岸工程或码头、景观平台等永久性重要建筑物,涉及河道行洪范围内的,要依法编制行洪论证报告并按程序报河道主管机关审批。4建设成效目前近期计划重点建设的的82公里滨江步道已基本全部完成,10个大型观景平台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重庆主城滨江区域的步行通达性、健身观景服务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城市品质和魅力有了质的提升(见图10)。 图10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九龙滨江步道(滨江步道6号线)5结语重庆主城滨江步道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方面的经验:(1)十分注重可实施性,又有效兼顾规划系统性。在突出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兼顾系统构筑,着力于通过部分步道、节点的示范效应,逐步引领整个滨江步行体系的形成,不急于求全求大。(2)理顺规划实施的机制。实践证明,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和实施指导、各区政府负责实施、市区两级政府分担投资的实施机制是合理的。既能保障资金到位、又能保证规划实施适量。(3)步行道、步行空间绝不只是建筑的的场所,吸引人和服务人始终是其建设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1、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步道规划[R].2010.2、肖铁桥.美国圣安东尼奥市河滨步道开发的经验与启示.工程与建设[J],2005年第25卷第1期:38-40.3、孙明将,田大方.谈滨海人行步道设计,城市建设[J],2010(33):92-93.4、游小文.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D],2007.作者简介:刘胜洪,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舒沐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