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胡晓黎1田玲1赵世发1郭焱11陕西省商洛市气象局陕西726000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药业基地丹参进行对比观测试验,找出丹参适宜生长的气候指标,从而为丹参的优质高产提供最佳生态气候条件。方法:利用天士力中药材生长基地的丹参发育期观测数据和实地气候观测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在实际观测、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丹参适宜生长的气候生态指标。[结果]通过实验、统计、分析确定出了丹参栽培的适宜气候指标,根据GAP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参照丹参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科学合理种植丹参,提高药用成分,为丹参这一需求量较大的大众药品提供技术指导。[结论]丹参的优质高产固然与土壤、地理环境和栽培技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到它生长所需的适宜气候条件,不能因市场需求量大,利润可观,盲目种植,要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布局,科学种植,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关键词:丹参;适宜气候;高产栽培技术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血丹参、红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闭经、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等症状。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河南、陕西、辽宁等省,其生物学习性是适应较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耐寒,怕旱、忌涝,适宜于海拔千米以下栽植。是常用中药材,在四十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中,丹参用量第一,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时代,心脑血管疾病将高速增长,丹参的用量仍将继续增大,种植丹参市场前景广阔。1.丹参适生的气候条件1.1温度条件温度是丹参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要求年平均气温12.5—17.1℃,生长期内在12—25℃条件下均可种植,最适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高于32℃,生长发育受阻,低于-15℃会遭到冻害,播种期(6月上—7月上)要求气温18—20℃,分根繁殖移栽(11月上旬或3月份)要求温度8—10℃,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平均气温20—25℃为佳。年无霜期大于190天,≥0℃积温大于4700℃。1.2水分条件降水量是丹参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年降水量650—80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65—75%之间,大于80%或小于60%对生长发育都有一定影响,播种期要求降水量20—25㎜,才能保证正常出苗,移栽期降水量大于30㎜,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降水量大于350㎜为宜,在秋霖季节要注意田间排水,以防水渍烂根,降低产量和品质。1.3光照条件丹参是喜光植物,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的川坪或向阳坡塬地,生长期内要求年日照时数1700—1900小时,旺长期要求日照时数6—8小时,6—8月日照时数大于600小时最佳,如果此期偏多,易出现干旱,相反阴雨日多,光照偏少,不利于光合产物形成,对产量形成不2利,同时会出现水渍,降低品质。2.丹参优质栽培技术2.1选地和整地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深入土层0.3米上。为利于根部生长、发育,宜选择肥沃、疏松深厚、地势略高、排水良好土地种植,山地栽培宜选用向阳低山坡。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沙质壤土为宜,在整地时,先在地上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最好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4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种植前,再进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一般畦沟宽2.5~3米,畦高15~25厘米,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坦地区栽培,为防止烂根需要开挖较深的畦沟,畦长以20米为宜,以保持四周排水畅通。2.2繁殖方法丹参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或采用分根繁殖法。种子繁殖:一般多用撒播,以芒种至夏至或处暑至白露播种最佳。其苗床宜选用地势略高、土质疏松肥沃、浇水方便的土地、山区育苗,最好选择朝东或东南方向的山脚坡地作苗床,以减少日晒,利于出苗。移栽时间以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较为适宜。丹参早移栽,早生根,至寒冬来临早已成活,来年早返青,尽量不要推迟到严寒季节才移植。分根繁殖:立春至惊蛰进行。选取健壮、直径1厘米左右的新根繁殖。种植前先将根部截成5~7厘米长的根段。种植密度为行距27厘米,株距20厘米。在畦面开沟槽,将根段直放于沟里,注意上下端不要倒置,栽后覆平土。一般在谷雨后出苗。分根繁殖,开花较晚,当年难收到种子,但根部生长较快。3.田间管理3.1施肥:第一次返青时施提苗肥,每亩用沤腐的人粪尿750~800公斤浇施;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不留种子的地块,可剪过花序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饼肥50公斤;第三次6、7月间剪过老杆后,施长根肥,宜重施。每亩施入浓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第二次和第三次追施以沟施或穴施为好,施后即覆土盖没肥料。3.2松土除草: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一般从移栽到封行前要松土除草2~3次。松土宜浅不宜深,以防损伤根部。3.3做好排灌:丹参整个生长期间,都要注意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丹参受涝。挖沟理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沟泥覆盖在肥料上。伏天及遇持续秋旱时,可进行沟灌或浇水抗旱。沟灌应早晚进行,并要速灌速排。3.4摘除花序:不准备收取种子的丹参,从4月中旬开始,要陆续将刚抽出2厘米长的花序掐掉,以保证养分集中到根部。花序要摘得早、摘得勤,最好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3.5剪掉老杆:留种丹参在剪收过种子以后,植株茎叶逐渐衰老或枯萎,对根部生长3不利,将其剪掉,则可使茎部叶丛重新长出,促进根部继续生长。因此,宜夏至到小暑将全部茎杆齐地剪掉。3.6主要病虫害防治根腐病:5~11月发生,6~7月为害严重。开始根系中个别根条或地下茎部分受害,继而扩展到整根。被害部分发生湿烂,外皮变黑色;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用5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喷雾,都有良好的效果。菌核病:5月上旬开始发病,6~7月尤为严重。病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使这些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50%利克菌1000倍稀释液喷雾或浇注。叶斑病:一种细菌性叶部病害。5月初到秋末发病。病株叶片上出现深褐色病斑,直径1~8毫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②摘除茎部发病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③发病前后喷1:1:150波尔多液。银纹蛾:5~10月为害,尤以5~6月危害严重。该虫将丹参叶子咬成孔洞状,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是丹参的主要虫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稀释倍液,或者25%二二三乳剂250倍稀释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稀释液喷雾。3.7留种、收获及加工丹参越年开花结实,栽植后的第二年,从5月底或6月种子开始陆续成熟。在花序上开花和结籽的顺序由下而上,下面的种子先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然散落地面。经晒三个晴天的种子,播种后发芽率较高,出苗较整齐。种子晒干后,装入布袋,挂在阴凉、干燥的室内保存。丹参在大田定植一年后即可收获。从年底茎叶经霜枯萎至翌年早春返青前,是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立冬到立春期间均可采收,而以冬至到小寒收获为好。过早收获,根不充实且水分多,折干率低;过迟则重新萌芽、返青,消耗养分、质量差。采收丹参时,宜选择晴天进行,该药根系入土较深,质脆,易折断,须小心挖掘。整根部挖起后,放在地里露晒,待根部失去部分水分发软后,再抖去根上附着的泥土,运回加工。运回的丹参,剪掉枝叶,摊在太阳下暴晒至五六成干,用手将一株一株的根捏拢,晒至八九成干再捏一次,须根全部捏掉,晒至足干;或晒至半干,堆闷“发汗”4~5天,再晾1~2天,使根条内芯由白色转为紫黑色,再晒至全干,用火燎去根条上须根。商品以足干,呈圆柱形、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红棕色或深浅不一的红黄色,皮粗糙、多鳞片、易剥落、体轻而质脆;断面红色、黄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气微,味甘微苦;无芦头、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4参考文献1《河南农业》2007.19篇名:丹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者:郭翠玲郭庆中40~412《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01篇名:丹参小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陈英立邹章满243《农业科技通讯》2002.09篇名:优质中药材—裕丹参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晋广海曹金斌张振西刘蕤蕊等24~254《山东农业科学》2005.06篇名:丹参种质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者:孙华张彦玲高致明兰金旭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