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方人物周刊》对中国社会主流人群的塑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1页共23页论《南方人物周刊》对中国社会主流人群的塑造绪论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分层结构随之产生变化,这些转变导致了信息量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嬗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类期刊以及它的分支人物类新闻期刊的出现,顺应了人们捕捉信息且理解信息的需求,以解读性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类期刊塑造了一批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意图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影响这个时代。人物类新闻期刊更是其中的典型,他所塑造的社会主流人群包括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艺术家,是民间英雄、公众领袖、人民代表、芸芸众生,他们推动变革,他们影响时代。《南方人物周刊》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周末报系”倾力打造的,中国第一本直接以人物命名的人物类新闻期刊。自2004年6月创刊以来,它就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在国内杂志市场细分的大趋势下,《南方人物周刊》的诞生填补了国内综合性人物类媒体的空白。创刊6年多来,它创造了业界盈利和发行的神话,并成为了人物类新闻期刊的“标杆性”范本。故文章以《南方人物周刊》作为个例,记录那些对社会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在与命运抗争中彰显人性向善力量的人、影响时代的人。透过人物,折射出时代的风云流变和人性的驳杂精深,让思想的光芒照亮人类的前程。根据齐爱军的《新时期新闻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中指出,纵览中国传媒市场,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内容定位的新闻期刊存在。一种是时事政治性新闻期刊,它主要分析国内外重大的新闻事件,以《瞭望》周刊为代表。另一种就是新闻与娱乐相结合的新闻类期刊了,涉及体育、娱乐、时尚、交友等跟百姓生活相关的话题,有一定量的时政性新闻,例如《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人物类新闻期刊选择了从人物的角度切入新闻,通过关注人物的命运和记录人物的命运来体现新闻价值,它所报道的人物对象不仅是某一层面的精英人物,还包括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状态都有所关照。它注重时效性和时代感,以宏大的眼光来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着重勾勒出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对人物行为的影响。人物类新闻周刊的人物塑造代表了社会主流人群价值观,能够被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所认同,报道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针对以上背景和趋势,学界对新闻类期刊的研究比较的多,但是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2页共23页理论体系,至于人物类新闻期刊,由于其是新兴的发展方向,对于它的研究相对来说就更为稀缺。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的研究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如“封面报道”、“叙事策略”等等,但是却缺乏对于其塑造的主体:社会主流人群的分析和研究。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下:国内对新闻类期刊的研究,比较早的成果是1991年出版的《新闻期刊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为纪念《瞭望》周刊创办十周年所著的合集,书中对新闻期刊的特征、历史、社会功能、采编手段和装帧设计等几乎所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到90年代中后期,新闻类期刊研究的论文也随之在各种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的学术期刊上增多起来。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期刊蓝皮书—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此书以数据说话,首次披露了中国期刊25年发展轨迹。200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启文、崔人元翻译的《期刊经营》、《期刊编辑》将眼光转向国际,较为系统介绍美国杂志运作和编辑。2007年,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办最赚钱的杂志——对话英国名刊主编》,作者是年轻学者崔莹,他在留英期间对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英国21家有影响的主流杂志主编做了一系列的访谈,客观的反映了英国杂志的运营谋略和发展现状,从读者定位、选题运作到具体编排,都是国内期刊学习和借鉴的模板。2004年,广州、北京相继诞生两份综合性人物类新闻期刊《南方人物周刊》和《时代人物》,成为新闻类周刊市场细分的标志性开幕。这使得“人物类新闻期刊”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品类引发广泛关注。2005年,《时代人物》举行中国人物类媒体发展研讨会,此为国内首例。国内多家人物类媒体负责人、高校传媒学者和市场研究机构人士对这一新生媒介力量的发展进行了讨论。研讨话题主要集中在人物类媒体的市场空间、人物类媒体的定位、人物报道模式的创新和人物媒体影响力的经营等方面,对于新生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做出的是实质性的规划。人物类新闻周刊是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新闻类期刊的市场细分而产生的。针对其新媒体的特点,对此研究的论文有2006年严励所写的《人物类新闻期刊的发展透视》,从报道困境、运作模式以及缺陷与不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国内人物类新闻期刊的生存状况及发展趋热。湖北大学硕士生柴巧霞所作《人物类新闻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则指出人物类新闻期刊作为新闻类期刊的一个分支,构建起了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的主要认识。人物类新闻期刊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抓住机遇,积极做好杂志的内容,推进杂志的市场化、产业化和集团化,以增强自身的竟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3页共23页随着新闻类期刊市场的“绅士化”竞争,对单本新闻类期刊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如200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十年——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由《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和现在的参与者们共同回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创业故事。还有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范若虹的《中国时政类期刊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南风窗研究》等。课题选择了《南方人物周刊》作为个例,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中国第一份直接以人物命名的周刊,它从发行以来,就创下了业界销售的神话,针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研究的方向不尽相同。如《记录我们的命运——南方人物周刊之“封面人物”的叙事》中,通过借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该刊核心栏目“封面人物”的具体作品出发,对其进行解读,试图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南方人物周刊》成功的原因;但针对此文主题新闻类期刊对中国社会主流人群的塑造的研究极少,主要是由于本身市场上以塑造人物为主的人物类周刊数量极少,尤其是特定的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其他新闻类期刊虽然有关于人物报道的单元,但是所占分量远不如人物类新闻期刊的人物报道大,不具有代表性。目前有《新闻期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人群形象的塑造——南方人物周刊个案研究》一文为典范。文章主要关注新闻产品的文本,也涉及对部分新闻生产者的分析,从分析新闻产品的角度出发,最终呈现出来的文本始终是新闻产品的主要形态。立足于这样的分析,主要是想研究出媒介生产了什么样的新闻产品,从而赋予社会现实以怎样的意义,又企图怎样影响受众。本论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借鉴专业书籍,期刊和论文资料,并将2004年至2010年间的《南方人物周刊》作为研究的范本,对于其中的人物报道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部分理论进行剖析。文章的分析分为四大方面:首先是介绍新闻类期刊和社会主流人群的概念,并阐述选择《南方人物周刊》作为研究范例的原因;然后再分析作为大众主流媒介的《南方人物周刊》为其受众塑造了什么样的主流人群形象;然后分析这些形象是如何通过新闻生产被建构起来的;最后探讨媒体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主流人群形象及其塑造的目的。一、《南方人物周刊》范例研究原因《南方人物周刊》作为人物类新闻期刊,是新闻类期刊发展起来后出现的市场细分类型,因其的影响力而具有一定的市场代表性,它致力于塑造对于社会发展和转型有一定典范和指导意义的社会主流人群,以下部分详述了新闻类期刊和社会主流人群的含义,阐述了选择《南方人物周刊》作为范例研究的原因。(一)新闻类期刊概述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期刊作如下定义:“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制)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4页共23页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下去,每年至少出版一期(一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出版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对期刊也作过类似解释:“定期地或以宣传的期刊出版或准备无限期地出版下去的一种连续出版物,通常比年度出版物频繁,每期通常刊登单独的论文、记事或其他著作。”而在文中期刊和杂志属同一概念。“刊”作为纸质媒介形态,属于期刊杂志,是介于报纸和书籍之间的一种连续出版物,分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而新闻类期刊是指以杂志的形态,以一周或间周为出版周期,对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梳理和报道,是新闻媒介类型的一种。1新闻类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媒介形态,在建构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从新闻传播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当今传媒生态的角度来看,都是新闻传媒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法国的《快讯周刊》,德国的《镜报》等,构成了新闻类期刊的佼佼者。在我国,从严格意义上讲,新闻类期刊是改革开放的衍生物。1984年《瞭望》改为周刊,标志着这种在我国消失了30多年的媒介形态重新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锐新闻类期刊纷纷涌现,《瞭望》《半月谈》《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期刊“逐鹿”市场,切割着新兴的购买人群。2新闻类期刊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拥有了一个读者群体。受众的需要是推动新闻周刊产生、发展的原动力。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变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阶层随之发生改变,新闻类期刊的读者群体慢慢养成。解读信息即对一个新闻事物的追踪报道、深度报道,其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和意义。面对变幻莫测的局势和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不但需要捕捉信息,更需要理解信息,这推动以解读性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类期刊的发展。随着受众的进一步细分,新闻类期刊的市场也出现了分化,人物类新闻期刊就是细化后产生的,它以人物为切入点来解读新闻,写人又以事件为基础。(二)中国社会主流人群的含义中国的社会,仍在漫漫长路的改革之中迈进,转型期来的迅猛却进展的温和,期间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动荡,生活方式一元转向多元,思考维度一维转向多维,社会阶层和生活趣味也都在形成中并不断地重构,这期间有过弯路,或许也有超车,中国社会总是迫切的需要一些模式和榜样来予以借鉴,以期在这样的转向中能够平稳的过渡下来。1孙燕军.期刊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10.2齐爱军.新时期新闻期刊的生存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5-17.湖南商学院毕业论文第5页共23页而中国社会主流人群这个含义的塑造,也就是在中国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构筑的榜样和模式。历史和发展都以人为本,社会主流人群代表的是社会主流阶层的力量,其中人物形象和人物事件的特质、内涵及象征意义将在形成中嬗变、在嬗变中完成当下主流价值观的重建。以这样的小镜像来折射大的社会环境和各个领域的基本模式和主流规范。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其对于中国社会主流人群的塑造,通过6年的锤炼,愈见精粹。它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南方人物周刊》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的盛宴。1从这段介绍中,我们依稀能辨认社会主流人群的身影。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作为一份人物类媒体,在人物的选择上会遭遇很多困惑。《南方人物周刊》既报道了马深义、朱力亚的苦痛,关注小人物,又在精英路线上行走,比如曾荫权、贺卫方和陈凯歌等的报道。我们在人物的选择上有两个标准,一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二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性力量的人。前者可能是社会精英,后者则是普通人。他们共同呈现在我们的杂志中,因为我们认同历史的进步是由各种人物的合力推动前进的,所以我们不会因所谓吸引眼球而只关注精英人物,在同一期杂志上各种人物都有相应的版面予以报道。”2这段话无疑是对于社会主流人群的最好诠释。(三)《南方人物周刊》范例研究原因2004年的6月,《南方人物周刊》开始发行,它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它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