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药饮片调剂技术第一节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正名《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标准中收载的中药名称。中药名称应该尽量使用正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如果想大力发展中药,使中药走向世界,医务工作者要尽量使用中药的正名,书写处方时要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别名除正名以外的中药名称称为别名。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处方全名在中药正名前加上说明语就构成了中药的处方全名。说明语就是医生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药用部位、采收季节、性状特征等方面的要求。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并开药名处方中将2-3味疗效基本相似或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缩写在一起。二、中药处方应付常规中药处方应付常规是指各地区根据历史用药习惯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的一整套处方给药规律,是调剂人员和医师对处方名称和给付不同的炮制品达成共识,写处方时不需要注明炮制规格,调剂人员亦可按照医师处方用药意图给药。三、中药处方的脚注中药处方的脚注是指医生在开写处方时常在某个药的旁边(通常在其右上角或左下角)作简明的注解。脚注的作用是医师对某些药物提出的特殊要求,同时也简明的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方法,煎法,服法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先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常见中药。某些毒性饮片要先煎1~2小时,以达到减低或消除毒性的目的。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或者是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成分散失。煎煮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他的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包煎含粘液质比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糊锅底,应包煎。含有绒毛的药物,煎煮时其绒毛浸在药汁里容易刺激喉咙,引起咳嗽,需要包煎。花粉类的药物,煎煮时容易漂浮在水面上,浸泡不完全,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需要包煎。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另煎对某些贵重的药材,为了防止有效成分的散失和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常常单独煎煮,煎煮完后取药汁,剩余药渣在和其他的药物混合后煎煮,最后再合并。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冲服某些用量少并且比较贵重的药为了防止浪费,常研成细粉用药汁冲服,如三七,牛黄,蕲蛇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烊化有些胶类,如果和其他的药物放在一起煎煮,容易使煎液粘稠,而且容易糊锅底,不利于其他的有效成分煎出。常常烊化后和其他的药汁一起服用,也可以用煎好的药汁趁热溶解后一起服用,如阿胶,鹿角胶,硅胶,饴糖蜂蜜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兑服有些药物不需要煎煮,只需要用新鲜的药物绞汁兑付,比如生姜汁、鲜竹沥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打碎有些矿物类药,动物甲骨类,贝壳类,还有一些果实类,跟或者根茎类药物,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所以常需要打碎,以便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比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莲子、砂仁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除去非药用部位主要是为了洁净药材,有些药物需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常见的有去毛、去核、去刺、去心等三、中药处方的脚注临时炮制某些需要特殊炮制处理的药物,如果平时用量很少,药房没有必要提前准备,都是用的时候临时炮制,比如,蒲黄炒阿胶,金银花炒炭三、中药处方的脚注质量和规格对中药材质量和规格的要求,一般都是对药材产地的要求,地道药材生长环境适合他的生长,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药材的采收季节对质量也很重要四、中药处方的药引药引也可以说是引药。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在人体内到达病变的位置,用作药引的药物一般都很容易得到,比如,生姜大枣,黄酒白酒,冰糖红糖等使用目的:①引经;②增强疗效;③解除处方中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④矫味等五、中药斗谱斗谱的定义斗谱是指中药饮片斗架内药物的编排法。编排斗谱时要考虑到方便调配,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还要有利于管理药品。所以编排斗谱时有一定的原则。五、中药斗谱斗谱排列原则(1)按照处方需要排列:中药饮片按照临床用药情况可以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和不常用药。五、中药斗谱斗谱排列原则(2)按方剂组成排列:同一方剂内的药物放在同一斗不同格或者临近斗中,方便调配。比如,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等放在一起。(3)按入药部位排列:比如,根类、茎类,花类,草类,果实类,种子类等分开来放(4)按需要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毒性药一般设专柜专人保管;易燃易爆药品宜装在罐内远离火源第二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煎前查对煎药人员收到需要煎煮的药物后,应该认真核对一下药味,包好的药打开看一下,是不是与处方中的药物一致,有没有缺药,有没有错药,每一剂的总重量和处方中的一致不一致,然后看一下剂数,一共有多少付药,够不够数,。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和医生及调配人员联系,确定没有问题了再加水。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煎中留意一般的药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煎煮,需要特殊煎煮的药物按照特殊要求煎煮。煎煮的时候要经常的搅拌并观察药液量,不要熬干锅,不要出现煎糊的现象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煎后处理药物煎好后应该及时趁热滤出煎液,因为温度降低以后影响煎液的滤出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另外发药的时候要认真核对,不要发错药。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选择适宜的煎器最好选用陶器、玻璃、搪器制品的煎器。忌用铁、铜等金属煎器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选择适宜大小的药材一般情况下,全草、花、叶、及质地疏松的根类药材不要求过细;质地坚硬、致密的根和根茎类药材要求粉碎成粗粒;粘液质含量较多的药材要求切成饮片。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适宜的浸泡时间浸泡时不易用热水浸泡,因为药材组织细胞内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受热变性,就会凝固,所以一般都用凉水,或者是温水浸泡,一般花、茎、叶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适当的加水量加水量根据饮片的性质,吸水能力,煎煮时间来定,如果饮片吸水能力强或者是煎煮时间长,要多加一些。传统方法一煎加水量超过药平面3-5厘米,二煎加水量超过药平面1-2厘米。儿童用的汤剂可以适当的减少加水量,以免最后剩余药液太多不利于服用。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煎药火候和煎药时间一般煮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一般煎煮两次,煎煮时间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攻下药煎煮时间稍短一点,滋补药煎煮时间稍长一点。第二次煎煮完以后应该挤压药渣。以免药液浪费。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煎药顺序1、先煎:质地坚硬的药物,要先煎煮10-15分钟后在与其他的药物混合;有毒类的药物,如川乌草乌等,要煎煮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减小他的毒性,所以也要先煎。2、然后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进行煎煮。3、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的药物,或有效成分长时间煎煮宜被破坏的药物;一般在其他的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时放入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煎药顺序4、包煎:花粉类、含粘液质类、淀粉较多类、附有绒毛类药应包煎;包煎的药物用纱布袋包好后,扎紧袋口,然后与其他的药物一起煎煮。5、另煎:滋补类应另煎;另煎就是将需要另煎的药物单独煎煮30-40分钟,然后取药液,药渣再于其他的药物一起煎煮,最后,合并所有的药液服用。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掌握煎药顺序6、烊化:冲服胶类或糖类应加水烊化;烊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药物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融化,或者是隔水炖化,就象蒸馒头一样,上面是药物,下面是水,靠水蒸气的热量将药物烊化。7、冲服:就是将细料药用其他的药物煎煮后的药液冲服,如三七粉,玄明粉等可冲入汤剂中。兑付:就是将液体药汁兑入其他药物的煎液中,如生姜汁。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药的质量要求1、煎药要充分,要达到药渣无硬心、充分但是不能焦糊。2、煎液量一般以100ml-200ml为宜,而且煎液中要保留原中药的特征气味,不能有焦糊味,或者是其他的异味。三、服药方法服药时间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滋补药一般在早晚空腹服用,容易吸收;润肠药或者是泻下药宜空腹服用;消食药一般饭后服用;安神药睡前服用;驱虫药早上空腹服用三、服药方法服药方法一般应该温服不要过冷或这是过热,但是也要根据药性而言,比如,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般凉服比较好三、服药方法服药禁忌服药时一般都会禁食辛辣、生冷、肉类等等,一般不同的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四、煎药的工作制度煎药人员应该身体健康,没有什么传染病、精神病,或其他的疾病,应该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煎药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要熟悉煎药的技能和煎药操作常规。煎药时,煎药人员要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所用得煎药器具要随时洗刷干净,还要保持煎药室的环境卫生四、煎药的工作制度煎药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要用合适的煎药容器,化学性质稳定,传热均匀,一般选用搪瓷器,或者是不锈钢锅,家庭用砂锅比较多,要避免用铁锅,铝锅等性质不稳定的容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第三节中药处方的调剂一、审查首先要注意错别字,以及医生自己创造的简化字;饮片的剂量;注意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主要注意有没有妊娠禁用药或者是妊娠慎用药;注意对症下药;注意中西药配伍禁忌;二、计价算盘计价电脑计价三、调配对戥称取饮片分剂量三、调配调配注意事项1、注意处方应付2、注意药物的别名和并开药3、注意脚注四、中药的核对与付发核对所调配的药品与处方中的是否一致,有没有少药,缺药,错药;单服药的总剂量和处方中是不是一致;所配药品的总剂数正确不正确;对需要临时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规定处理过;需要临时炮制的药物是否依法炮制过;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的药物是否单独包装,并注明用法等等;调配人员是否签字。四、中药的核对与付发付发发药时要核对一下处方前记,问清后才能发药,一定要避免发错药。还要交待具体的煎药方法,尤其是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要交代服药方法,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毒性中药的调配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会致人死亡或者中毒的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