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课程结构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第二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第四章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与双重世界遗产第五章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章候补世界遗产、落选世界遗产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第三节世界遗产申报程序第四节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地球有50亿年的历史,人类出现至今也有近300万年。大自然造化为我们造就了无数神奇壮丽的景观,如高山雪峰、峡谷冰川、河流湖泊、各种生物等,而人类世代的繁衍更替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著名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及玛雅文明等,它们的遗迹遗址、文物、碑刻、洞窟和建筑群等,数不胜数。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它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并不是所有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都可以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大自然造化与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它在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四川乐山大佛九寨沟诺日朗瀑布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文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是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国际法依据,要成为世界遗产项目,必须按照《公约》规定的条件和标准,经过一系列的申报、认证、审查和批准过程,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由希腊巴特农神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缩写UNESCO构成二、世界遗产事务的产生与发展世界遗产保护事务产生于“阿布.辛拜勒”运动。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处)是异乎寻常的考古地区.在1910年,第一次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努比亚文明遗址几乎淹没于茫茫水海之中,而1959年阿斯旺水坝的重建,努比亚古迹面临沉入水底的命运。世界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越来越有遭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保护世界遗产提供了制度与组织保证。三、世界遗产的标志2004年6月28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分别在各缔约国举行。人类对世界遗产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的世界遗产,根据形态和性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记忆遗产。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的举措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双重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遗产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遗产的举措及遗产分类一、世界文化遗产(CulturalProperty,简写为C):1、定义: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科学、人类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物、遗址等。2、种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形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标准①表现出人类创造才能和智慧的天才杰作,如金字塔、长城、布达拉宫长城布达拉宫《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法国凡尔赛宫、平遥古城、颐和园颐和园平遥古城《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如: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智利的复活节岛秦始皇陵故宫标准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例如梵蒂冈长城秦始皇陵标准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如印第安人保留区平遥古城皖南徽州古村落布达拉宫标准⑥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并且与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的东西。例如以色列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美国自由女神像(自由的象征、美国的象征)。明十三陵符合第6条的遗产,它们中有的项目,并不是杰出的创造和伟大的贡献,而是人类历史上战争、屠杀、罪恶、灾难的触目惊心的记录。其中有非洲塞内加尔曾经以贩卖黑奴闻名于世的戈雷岛,有4000多万非洲黑奴经过这个奴隶贸易中心被贩卖到世界各地。此外,特别令人注目的是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它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滔天罪恶。具有同样警示教育意义的还有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地(原子弹爆炸后残存的圆顶建筑物),1945年8月6日第一枚原子弹在广岛爆炸,14万人在惊恐和惶然中死去。这样的遗址使人回忆起残酷、无视人权以及无辜人们承受难以言状的痛苦的情景,它给人以永恒的警示:人类要永远消除种族歧视、种族迫害和种族杀戮,要永远拒绝战争。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数量最多的一项,目前世界830多项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有644项,符合全部6条标准的只有中国的“莫高窟”、“泰山”和意大利的“威尼斯”三项。二、世界自然遗产(NaturalProperty,简写为N):1、定义具有科学、保护或美学价值的地质、物质、生物结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区等。2、种类按照《公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列为自然遗产:(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2000km。(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如,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现存着一些不寻常的动物物种。例如陆生鬣蜥,巨龟和多种类型的雀类。1835年达尔文参观了这片岛屿后,从中得到感悟,为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物种起源》。(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如,维多利亚瀑布。3、提名标准:在《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规则》中又进一步明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4项):(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在自然遗产项目中,符合全部4个条件的很少,2003年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就是其中一个:奇特的地貌、丰富的动植物、少数民族聚居。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突出的世界意义的纪念物、建筑物、遗迹等文化遗产,和在审美、科学、保护形态上具有特别的世界价值的地形或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等内容的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第三类型的世界遗产,即同时包含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混合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并非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简单相加,而是蕴涵着人类从改造自然、运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巨大变化之意。全世界只有24项遗产项同时符合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中国占4项: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文化景观遗产(CulturalLandscapeProperty,简写为CL):文化景观是一个新的世界遗产类型,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上提出,并决定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有自己独特的涵义,它的视角在于文化与自然的关联和紧密结合,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作品。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特色、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庐山国家公园,是我国惟一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其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政治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它具有多种地貌类型与生物资源,既是国家的“地质公园”,又是国家的“生物公园”。这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佛、道、儒家理学都在这里交互融合。五、非物质文化遗产(MasterpiecesofIntangibleHeritage,简写为MI)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UNESCO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UNESCO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处于濒危的状况,三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个成员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但如果申报项目超越政治边界,可多国联合申报,不占本国名额。截至2006年8月,全世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有90项,我国4项: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