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经济区到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认识与思考0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求是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到郑州市都市区建设的认识与思考赵建才(2010年4月13日)同志们: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求是、创新、发展”,“求是”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都市区建设的规律性;“创新”就是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是主旋律,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发展来展开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根本出路。市委九届二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把握省情、市情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判断,是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中对郑州发展的新探索,是对跨越式发展成长模式的深入探索,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呼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前不久,郭庚茂省长来我市调研,对郑州都市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上午,连维良书记从都市区的概念、演进过程,到郑州都市区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原则、路径选-2-择以及推进举措等方面都作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既是一篇精辟科学的理论教材,又是绘就蓝图的行动指南,希望各位同事认真学习领会。我今天要谈的几个方面力求回答什么是中原经济区,什么是郑州都市区,为什么提出建设郑州都市区,怎样建设郑州都市区,郑州都市区的建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将产生什么影响,建设郑州都市区应当把握和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准确把握郑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积极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作用。当前,郑州市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审时度势,准确把握郑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标准,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以求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郑州都市区是我们的正确选择。(一)充分认识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人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3-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一系列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今年元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4-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从中原经济区的视角来解剖和分析,目的是认识郑州在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十分重视郑州的地位与作用,《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增强对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和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我们提出建设郑州都市区,就是为了呼应中原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和提升辐射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郑州都市区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大都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区的范围不局限于现有的城市规划区,而是将郑州周边的县(市)、镇统一纳入都市区的规划和建设,面积涉及全市范围。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性中心,具有龙头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对其腹地发挥龙头作用,是指中心城市为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其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其腹地的区域经济更快发-5-展。中心城市可以概括为若干“中心”,如商品交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医疗保健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中心城市通过这样的“中心”对区域发展起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带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我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有: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华东地区的上海、南京,东北地区的沈阳,华中地区的武汉,华南地区的广州,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北地区的西安等。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在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还是在发展潜力、发展活力等方面,郑州市都具有带动一个经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构建郑州都市区,就是要通过各种要素的有效集聚,从而达到最大辐射效应,努力做到辐射中原经济区,延伸我国中西部地区。深入欧亚大陆桥的态势,从而打造支撑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具有重心作用。都市区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范畴,其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现有区域经济学理论来看,把郑州都市区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主要依据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内的高速增长点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扩展或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并产生“墨渍”和“虹吸”双重效应。通过“墨渍”效应,生产要素将向外围渗透转移,从而带动和促进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虹吸”效应,极点会-6-将周围竞争力不强地区的要素吸引过去。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西等发达经济区域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原地区比较难接收到经济能量的扩散和辐射,而周边的经济区如黄河三角洲和江苏沿海经济区、南边的武汉市圈和皖江城市带、西南部的成渝和西北区的关中—天水等经济区域,多数处于成长期,辐射能力不强,还不具备辐射和带动中原地区发展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中原地区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培育自己的增长极,不断增强自身的“墨渍”和“虹吸”双重效应,才能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构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正是给予这一理论认识作出的合理判断。根据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经验和相关经济理论,一般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左右,才能实现投资的有序集中和投入的有效产出,达到城市集约型经济形成的临界点,才能对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以上,才具备发展现代商贸业的基础。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以上,才可能形成都市经济圈的核心,产生城市吸附力和经济影响力。人口规模达到500万——1000万以上,必将对城市群甚至大都市区的发展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从现实看来,增长极理论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法国8个大城市即“中型发展极”地定位、美国对落后的田纳西流域地区的开发以及英国英格兰和苏格兰增长区的规划及其实施,都是增长极理论在发达国家成功应用的典范。-7-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城市发展,郑州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建设中心城市的思路不断清晰,目标日益明确。2003年7月,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建设大郑州,把郑州建设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做大做强郑州,构筑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06年,郑州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2008年,郑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用10-20年时间,使郑州跨入全国先进城市和世界重要城市行列。2010年,郑州市委九届二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使郑州真正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郑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具备了构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基础和条件。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具有示范作用。所谓“三化”就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径,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郑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具备了打造“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条件。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这些都为郑州都-8-市区成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全省情况看,河南担负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考虑什么问题都要把它放在第一位。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九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现在可以说是“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省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在全国是低的,加快河南的发展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但城镇化和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郑州市责无旁贷,应该在全省闯出一条出路,带一个好头,为全省做好示范。(二)充分认识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郑州市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引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建设郑州都市区,就是适应郑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选择。郑州都市区是经济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市区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及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取决于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因和外因,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城市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生产要素的空间聚合体、劳动力的集中地和商-9-品流通的集散地,也是展示其经济作用的最重要场合。都市区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和城市演变都是生产力直接作用的结果,二者之间存在同步互动规律。在近代城市发展阶段,工业化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革命带来了规模巨大、内容繁多的制造业门类,城市产业日趋复杂。到了现代城市繁荣阶段,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大量服务业在城市发展起来,城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双向互动作用。多年来,郑州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0.1:63.5:16.3调整到2010年的3.1:56.7:40.2。工业经济大踏步前进,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96.4亿元,增长164倍。2000年至2010年,郑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各有37%提高到49.9%,平均每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在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生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